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政     
《青年记者》2006,(16):4-5
北大海外全职教授造假调查据《新世纪周刊》报道,学校为海外全职教授虚报工作时间在学术界比较普遍,并非只出现在北大。教授们因此获得的利益甚至超过了他们在国外的收入。拿着全职引进的钱,却没有在学校尽到全职的工作任务,是虚领报酬。邱成桐对《新世纪周刊》说,他指责的依据是许多接受北京大学聘任的“长江学”同时也是国外(绝大多数是美国)其他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全职工作人员。“新语丝”网站的负责人方舟子说,全职教授脚踏两只船不是什么新闻,他在2002年就注意到清华大学出现过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2.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0,(1):92-92
杰西卡·奥尔芭完美面孔的新黄金比例,威廉王子体验街头露宿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由清华大学与企业委员会、中国竞争情报研究会、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和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共同主办的“提升企业情报竞争力2001现代职业经理清华峰会”于2001年12月8日~11日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胡东成教授,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主任周立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吴澄教授,中国竞争情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包昌火研究员,国际著名竞争情报学者、美国匹兹堡大学商学院教授JohnE.Prescott博士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为大会作了精彩报告。会议围绕中国入世与竞争情报、如何收集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4.
提起清华大学,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知道得最多的当属清华学子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学界、政界、科技界、商界……无处不活跃着清华学子的踪影。正值清华大学 90年校庆之际,本刊记者从清华大学这所现代文明的圣殿里,看到了另一番景色,那就是在清华园里掀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热潮。徜徉在清华园,记者亲身感受到清华人正在打造另一个清华——一个科技产业的清华。 微电子—— 寓精于微 待时而飞 作为清华大学仅有的两所独立研究机构之一,微电子学研究所在国内微电子学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1994年工作要点(一)加强教育培训工作1.协助清华大学办好科技编辑专业班,改进专业课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开拓毕业生分配门路。2、协助清华大学办好岗前培训班,争取全国科技出版社新招收的大学毕业生,都经过清华大学专业...  相似文献   

6.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7.
爱心项链     
一个农村少年,在普通的农村小学,3年读完小学6年全部课程,14岁获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一等奖,15岁拒绝清华大学物理系邀请,16岁考入理想的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这位少年王京的父亲,最为感慨的是——  相似文献   

8.
翠萍 《图书与情报》2006,(1):126-127
2004年的南京教育界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7月上旬,一家晚报记者刊出一篇《南京的“高考之痛”》,据说南京2004年高考录取比例列全省倒数第一(一个月后发现此消息有误),记者将此称为南京“高考之痛”。这一有倾向性的报道一下子就把市民“参与”的情绪煽动起来了。有报道引用学生、家长的话,纷纷指责教育局不抓升学率,组织社会调研、第二课堂等和高考无关的活动,耽误了学生的时间。顶不住民众压力的教育局终于不,得不“与时俱进”,做出了一个他们多年咬紧牙关都不肯做的事:星期六上午补课。  相似文献   

9.
他们终将向我道歉———韩少功答本报记者问(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1月8日)萧夏林问:现在张颐武指责你的《马桥词典》是“从形式到内容”“全盘照搬”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有的报纸还指责你“剽窃”和“抄袭”,这成了全国文坛的轰动新闻。事态还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5,(11):51-51
美国众议院日前通过一项法案,禁止胖子状告快餐店,指责这些快餐店出售不健康的食品导致他们发胖。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地震波及成都,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市民逼上街头露宿。在人心惶惶之际,《成都商报》连续两次发行号外,迅速为市民解惑、辟谣、第二份号外还远送至都江堰。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见证──日本侵略军在清华园犯下的累累罪行清华大学档案馆陈兆玲本栏编辑张铁群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清华大学档案馆与历史系合作,对馆藏历史档案进行开发,编著了《日军铁蹄下的清华园》。它是一九三七年北平沦陷后,学校奉政府教育当局之命,于八月中南迁...  相似文献   

13.
《当代传播》2007,(1):115-115
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1月18日在清华大学挂牌。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中心成立仪式并为中心揭牌。李卫红在成立仪式上说,清华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研究与新闻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  相似文献   

14.
刊登在《农民日报》2004年12月11日上的评论《指责熊德明是社会的耻辱》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它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是因为它在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不少读者致电报社和作者,高度赞赏农民日报为农民说话的勇气,当一些舆论指责、挑剔熊德明时,农民日报和作者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公正性。这篇评论还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好评,可见,它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从写作上来说,它还有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贵州遵义某酒店推出所谓“红军宴”,名为纪念,实为牟利。这种变味的纪念受到人们指责)。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专业教育得到了多方支持清华大学中文系金兼斌清华大学中文系自1985年开办编辑专业以来,至今已有六届毕业生、二届在职编辑第二学位毕业生、一届新编辑岗前培训班结业生,总计达160人左右。他们大都工作在科技出版界。几年来编辑专业教育得到了多方支持,使教...  相似文献   

17.
席葆树教授,男, 1935年生。清华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兼北京希必实公司总经理。主要科研成就:人工心脏瓣膜体外检测技术与装置;大功率远距离语言广播用新型气流扬声器;城市语言报警系统;机场驱雾系统;集束强声波机场驱鸟系统…… 在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的清华大学,近几年出现了一批办实业的专家、教授,有的还领衔创办科技型企业,致力将研究的成果真正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其中,清华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希必实公司总经理席葆树教授就…  相似文献   

18.
《编辑学报》1996,8(4):226-231
一个文理结合的培养模式──编辑学专业的十年改革成果清华大学中文系科技编辑专业1985年经原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了以培养文理结合的科技编辑为目标的专业方向。这一新型专业的建立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科技发展背景,是在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科...  相似文献   

19.
清华紫光扫描仪销售中心简介总经理:曹钢清华紫光扫描仪销售中心隶属于清华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校办的高新企业。她以清华大学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人才资源为后盾,以发展民族高科技产业,促进扫描仪产品的应用普及,推动大陆扫描仪市场的发展为目标,几年来奋力开拓,辛勤...  相似文献   

20.
“中国黑档”是运行于互联网的“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系统”,因其具有记载员工“劣迹”功能而遭到公众指责。本文从人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招聘工作三方面阐述了记载“劣迹”功能的必要性,认为“中国黑档”并不黑。它之所以被指责,是因为“网站不懂职场‘黑’”,以及社会舆论对从业人员或求职者的同情。同时指出,“中国黑档”是人事管理和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