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周怡  王颖怡 《新闻世界》2014,(6):114-115
微博公益传播与传统公益传播相比较而言,因其所具有的全民参与、动员能力强和信息交互性、参与者多样化等推动着公益事业的践行和发展。但微博传播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如:真假难辨,公信力不足、关注度虚高、传播主体专业化良莠不齐等等,如何把微公益行动落到实处,让网友积极采取有效行动,需要我们从微公益理念宣传、法律法规监督,自我层面管理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方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最先源于美国的Twitter,这种最多用140个字来传播和分享信息的沟通方式,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时尚。2009年,新浪等门户网站率先运用这一新生事物,并很快赢得了网民的认可和市场的青睐。微博的发展使网络时代进入了以“微”为代表的新纪元。微博的流行也使微公益逐渐成为公益的一种新形式,融入了草根的力量。微公益使公益事业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不再高不可攀,而成为大家都可以参与的全民公益。  相似文献   

3.
微博自媒体平台凭借其与生俱来的发布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以及低成本特点,成为了公益活动传播的重要方式,同时使微公益活动逐渐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与熟知。本文以微博公益话题为对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微公益话题传播的模式和策略,对企业提升社会美誉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多元性、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存在的缺陷,互联网公益实践使"轻松筹"等微公益渐成趋势。传统媒体作为公益传播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变化,探索具有更佳传播效果、更好社会效益的公益传播路径,为传播社会正能量做出媒体特殊的贡献,这也是传统媒体所应当担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张勇 《传媒》2016,(16)
微博公益是借助微博社交网络资源平台,以是否具有公益性质为价值判断基准,以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为目标的全部传播行为的总称,既包括专业机构、公益组织所发起的公益项目传播活动,也涵盖了个人用户的申请救助、上传分享捐助信息、实施捐款等公益传播行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浪微博已有3000多家公益机构用户和近3万个公益个人用户,为公益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相似文献   

6.
以"免费午餐"、"大爱清尘"为代表的"微公益"近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主要探讨微博平台中微公益的传播策略,将其概括为故事框架、视觉化的表达、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传播优势三个方面,指出社会化媒体对微公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中国公益事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方杏  张丹丹 《东南传播》2014,(8):119-121
微公益自出现以来,借助于社交媒体平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经过对腾讯公益官方微信账号"Hi公益"的观察发现,微公益利用微信不仅向用户推送优质资源、与用户展开互动,还方便了用户的捐助,微信在传播主体、传播形式、受众参与三个方面均为微公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8.
微博公益是一种全新的公益模式,它强调积少成多、倡导人人公益的理念,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2011年搜狐微博发起建立了国内首个微博公益平台,此后微博公益事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内容为王”的互联网平台,传播内容建设始终是媒介发展的基石,微博公益传播受140字的信息容量限制,要以最少的字符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这对其内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民间公益组织“免费午餐”的公益微博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分析公益微博在内容编辑方面的传播特色,探讨其内容建设的不足之处,并为优化公益微博内容,增强公益微博的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多种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信平台,逐渐被开发出社交、通信之外的功能.其中,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公益传播,成为汇聚民众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新型微公益方式. 微信公益传播的类型 作为新型微公益载体,从传播主体、传播主题、传播形式等方面区分,基于微信平台的公益传播类型极为丰富. 从微信公益的传播主体来看,可分为传统公益机构或民间慈善组织开展的微信公益、各类媒体开展的微信公益、诸多企业开展的微信公益、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微信公益、个人开展的微信公益等.从微信公益的传播主题来看,可以分为公益活动、公益新闻、公益人物、公益文化、公益话题讨论等.从微信公益的传播形式来看,可分为微信朋友圈公益信息转发、微信公益群传播以及微信公益公众账号推送.  相似文献   

10.
微公益是指以公益精神为核心,从微小的社会需求入手,注重积少成多的公益事件.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参与门槛低、交互性强等诸多特点.借助网络平台,微公益传播更符合当下青少年身心发展及行为特点,青少年群体也成为网络微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力量.结合微公益网络传播特征,具体分析青少年网络微公益的参与形式、参与原因,以及网络微公益对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对完善和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络微公益活动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伟龙 《新闻世界》2013,(7):168-170
【摘要】2011年至今微公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截至今年4月8日晚七点,仅在新浪微公益平台上,就有公益项目2765个(包括已结束的),170多万人参与其中。本文以免费午餐为例,探讨在web2.0时代,民间微公益的传播策略,并提出其不足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涂诗卉 《新闻世界》2011,(7):128-129
微博的诞生为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微博过亿的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聚焦某项公益活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其公益发展模式,并指出"微公益"监管面临的困境,以期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简短实时信息发布的社交网络平台备受青睐,公益事业也借助这一平台迅猛发展。作为后起之秀的微博公益逐步在公益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弊端也导致微博公益出现大量问题,受到公众质疑,影响正常公益传播活动。为此,本文通过对微博公益的研究,探析其发展现状与传播特点,总结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为探索适合微博公益传播的道路、推动微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祥 《青年记者》2017,(2):34-35
微公益,是指公众从小事做起,借由新媒体自发参与公益的草根式公益行为.①近年来,我国的公益力量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大发展,形成了微公益这种新型公益形式.在媒体引导和推动下,微公益得以迅速发展.当前,在国家着力完善慈善制度、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微公益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微公益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得以迅速发展,其"人人公益"的理念,使大学生也可以成为公益的"微主体",唤起了大学生的公益热情,培养了其公益精神,也促进了思想道德观念的内化,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自我认知.大学生的微公益行为创新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新路径,彰显大学生道德行为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推动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陈雪 《东南传播》2012,(3):75-77
微博的悄然兴起给"微公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公益事业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转向平民公益。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5,(7)
公益微博目前已成为公益事业的主要信息汇聚平台,它直接开展公益活动,发起社会救助,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以微博媒介与人的关系为切入点,从基本信息传播与个体的情感卷入、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动因、心理影响转化为社会公益行动三个层次研究公益微博的社会动员机制,引入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试图分析个体从信息接受到转化为行动的心理动因,为公益微博传播中的媒介与人的互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对社会的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公益领域的创新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民间公益团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许多有着责任感和爱心的记者也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微公益领域,帮助微公益团体解决问题,并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向爱心民众发布钱款去向,使整个公益活动更加透明,不断增强公益的公信力,呼吁更多的民众加入到公益行列中来.本文对微时代记者在公益活动中的角色以及记者作为公益活动的发起者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就微时代记者与公益活动的良性互动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8):21-26
在社交媒体这一新兴话语表达空间中,公益传播力量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重新集结和组合,新浪微博成为公益传播的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官方认证的公益机构的信息传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以新浪微博平台上的认证公益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公益机构间的关注关系构建社会网络,通过对网络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指标进行测量,探索公益机构信息传播的网络结构和特征。研究发现:公益机构在线社会网络存在多中心的差序格局,公益机构传播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和马太效应,公益机构信息传播呈现圈子式的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20.
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代表平台,微博除具有网络信息传播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二次传播、病毒营销、意见领袖等个性化的传播特色。论文以"冰桶挑战"公益微博为例,对基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尝试通过"爬虫程序"进行微博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实验方法验证基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和特点,以期为网络舆情引导和监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