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态环境"作为传播学领域里探析媒介环境与受众关系的经典理论,李普曼借由"拟态环境"理论的提出表达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对新媒体样态下"拟态环境"理论的媒介延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赋权带来的表层舆论复兴掩盖了社会深层的结构矛盾,"客观化"拟态环境的加剧促进了媒介的异化,后现代语境中的"拟态环境"打造造成了符号与社会存在间象征关系的割裂,催生了受众对仿真文化的消费诉求。媒介作为一道楔入在人与环境间的虚拟环境,体现了一种沉浸式的传播观,"拟态环境"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实质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受众通过大众媒介所认识的世界,往往不等于客观世界本身.从当前传播媒介在构建拟态环境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拟态环境环境化越演越烈的现象出发,研读《老子》,不难发现老子的传播批判思想对于剖析“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消除当今社会传播媒介拟态环境负面影响之道,富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参照,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拟态环境”理论与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对媒介运用拟态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及影响进行研究,并就存在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范海诚 《今传媒》2011,(6):23-25
"媒介环境",也称"拟态环境"、"虚拟环境"、"信息环境",是处于人与现实环境之间的一个"中介物",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方式的符号部分。在现今社会,这种媒介拟态环境更多是由大众媒体建构起来的,了解大众媒介是如何建构拟态环境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新闻选择的要素这个角度来探讨媒介拟态环境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县级融媒体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在其选择、编辑和发布信息从而产生拟态环境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其内容的真实性,是当前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在县级融媒体拟态环境中,其"把关人"与客观事实的差距、其多种媒介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以及其与受众的互动性设计等方面,都对其拟态环境的真实性有所影响.我们亦可从这些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春侠 《东南传播》2013,(9):122-123
拟态环境是由大众媒介制造的信息环境。作为媒介传播产品信息的主要手段,广告营造了一种拟态消费环境。在广告中拟态环境的建构与消费心理有密切关系,消费者自我概念中现实自我的需求和理想自我的实现都是拟态环境建构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广告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艳 《东南传播》2010,(5):86-88
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但是又不是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刻板成见与拟态环境是一对孪生儿,因为人们对于环境的依赖性,容易对事物有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而人们依赖的标准,往往是大众传播媒介所创造的虚拟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广义的议程设置中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真实环境与拟态环境存在严格区别.另外,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将其局限于大众媒介、公众事件和公众范围内.本文通过对这些传统理论进行思考提出了是传播而非仅仅是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议程设置对于"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个人层面而言,在议程设置构建的是真实的"拟态环境"等三个层面的结论,扩展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并且简述了这一新结论对现实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新传播技术条件下媒介新拟态环境虽然具有环境监测功能与去中心化、权力化等表征,但并不能就此简单地推论出新的拟态环境更趋于真实世界。移动互联网络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更为复杂,呈现的是支离破碎的现实,与现实环境表现为一种离散的偏离关系。媒介的世界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世界,移动新媒体对人的异化只是与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电视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甚至更令人堪忧。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的理论预设只是随时代的发展变迁发生了转移,其本质与核心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具有理论解释力与适用性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媒介“拟态环境”的文化修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化修改的过程,传播媒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媒介拟态环境以其对客观现实及受众文化趋向的修改,演绎出并非高度真实的媒介现实。特别是在多元的文化对话关系中,媒介拟态环境的文化修改作用更见突出。  相似文献   

11.
传播生态的基本框架是信息技术、传播范式和社会行为。岁末电视新闻的传播环境好比是一场盛大的"家庭开放空间",利用其独特的传播范式对受众施加影响。在这个开放的家庭空间里,信息传播是"多重信息流环境中的媒介流"的"家庭传播艺术"——拟态环境,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播客、论坛、微博等的出现使传播进入了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自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本文主要从自媒体和拟态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切入,分析自媒体对拟态环境的构建,引导公众网络理性。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需要的是接触心理认同对象的渠道,恰巧媒介拟态环境的成功运作需要有受众在其中扮演消费者和买账者,所以媒介的拟态环境成就了青少年获得偶像信息的最佳渠道;反过来正因为有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才成立并且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的拟态环境构成已与十年前不同,网络来势汹汹,广播电视勉强坚持,纸质媒介与传统人际传播的影响力则日薄西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甘肃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5个乡,240户共500个个体进行问卷调查,从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农村受众对政府处理腐败事件、贫富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处理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态度进行测量分析,对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农村受众接触媒体和利用媒体的状况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农村受众上述问题的态度与媒介的评论息息相关。媒介报道对于该地区受众形成了一个拟态环境。此时受众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反而更多的是对新闻报道所偏重的社会积弊已久、阶层对立情绪严重的"拟态环境"的反应。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提出解决的方法,即引导该地区农村受众利用和通过媒介正确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重建“拟态环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丕 《今传媒》2010,(5):110-111
现代社会巨大而复杂的环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感性经验范围。李普曼认为,人们再也不是主要凭借直接经验去认识客观环境,而是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环境即"拟态环境"去把握它。  相似文献   

16.
周娟 《当代传播》2012,(1):52-54
拟态消费环境的视角整合了多重媒介环境中消费信息的传播现实。媒介拟态消费环境意义的建构,不仅来自消费信息内容,信息形式本身就传达着意义,其意义建构机制包括消费的风格化、消费信息型构中意义的选择与重组机制,消费信息配置中的互文机制和"副本"的"构成化"方式。  相似文献   

17.
“拟态环境”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日益扩大的媒介系统影响力。某一特定时期内的信息集中或媒介聚合会导致“拟态环境”的导向作用凸显。去年下半年CCTV-2推出的经济危机特别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即是典例。对“拟态环境”存在的正反两面性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其正面导向作用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拟态环境是指广告为引导消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所塑造的超真实的、仿真的媒介环境。广告创意的过程同时又是对文化的创新过程。广告、拟态环境与西方文化之间密切相关,广告通过建构拟态环境,不断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秀元素,来彰显广告文化的时代特色,积极承担创新文化的社会责任。同时对于在广告中存在的一些对西方文化的误用、误解等问题认真分析,努力克服,以求为发展新文化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播客与新拟态环境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客构建的虚拟环境相对于大众传播和传统web1.0网络拟态环境更为逼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偏移有所缩小,呈现出更趋向真实的态势,构建出一种新拟态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播客与传统媒介在构建虚拟环境方面的不同和成因,探讨了播客在网络拟态环境中更趋向真实的表现及动因。  相似文献   

20.
梁锋 《新闻前哨》2014,(5):90-90
美国学者瓦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也译作《舆论学》)一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拟态环境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