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历经四千多年的演变及发展,成为中国司法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古代司法审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实践来看,官箴文化对司法审判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司法官品行的塑造、对司法审判理念的奉行及对司法审判经验的总结这三个方面。我们关注官箴文化历史厚重感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其局限性。对于传统官箴文化,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融入到当代司法文化体系中,为我国司法改革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历经四千多年的演变及发展,成为中国司法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古代司法审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实践来看,官箴文化对司法审判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司法官品行的塑造、对司法审判理念的奉行及对司法审判经验的总结这三个方面。我们关注官箴文化历史厚重感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其局限性。对于传统官箴文化,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融入到当代司法文化体系中,为我国司法改革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审判过程现代性的标准在于司法参与人司法权利的实现和审判活动的合理性与交往性。中国古代审判关注对司法参与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忽视自主性权利的维护;强调审判中的说服教化和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自愿接受,但限制民间力量对审判活动的参与。当代中国应克服弱化司法权利保障、限制非官方主体审判参与等传统弊病,注重吸收古代司法注重拓宽司法官员的关注视野、提升裁判结论的合法性等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4.
调审分离是一种理想的以调解、审判来解决民事纠纷的司法形式.我国目前实行的调审合一模式,有悖科学的诉讼法理念与世界潮流,理应予以革新.通过赋予当事人选择权,依托于回避制度的运行,可将调审分离嵌入现行的调审舍一模式之内.以最大限度的在现行法的框架下推行之.  相似文献   

5.
人民陪审制度作为我国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的一项司法制度.我国陪审制度由于无历史基础和宪法依据、人员产生程序的不规范化、陪审员职权的不明确、法律文化不同等因素,造成陪审员在司法实践中"参而不审"、"审而不议",陪审制度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情理判决所倡导的法意精神是现代审判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传统,但如何在吸其精华的同时弃其糟粕是我们这代法律人应思考的问题,弥补古代司法中司法技术的缺陷和司法过程的制度性缺失,实现判决形式化和理性化的结合是有益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自战国秦汉确立了封建地方法政体制.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各级地方长官既是地方上的行政长官,也是地方上的司法长官,掌握着地方上的司法审判权力.然而在封建专制政体下,地方长官的法政权力越来越小,司法责任却越来越大,这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中央加强对地方司法权控制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诉辩式"审判方式是现行审判方式的代表,在现代司法理念的推动下,"诉辩式"审判方式吸收了传统审判方式中有益的部分,并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司法理念,承载着现行审判方式进步的成果.但司法独立制度的不健全,就是制约"诉辩式"审判方式发展的症结.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简化审都是以提高司法效率为出发点的审判模式,却都遭遇司法实践的壁垒,不但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而且难以真正发挥简易程序高效、速决的优势.因此合并以上两种程序,构建新的简易程序,是刑事简易程序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断案方式.它针对疑难案件适用独特的指导思想"原心论罪",强调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相统一的司法审判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作为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长期以来,禁而不止,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泛滥成灾。本文对刑讯逼供原因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民间排斥用诉讼方式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纷争,以至于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贱讼”传统。这种传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因素又有社会现实因素,而我们也应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贱讼”对我国法律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当事人的口供是法官定罪结案的最高决定性证据,这一诉讼传统使刑讯逼供成为司法领域内不可避免的现象。为防止因此而造成冤假错案,早在西周,就有刑讯立法,发展至唐朝渐趋完备,宋代又承前出新,确立了刑讯实施详备规范和非法刑讯法律责任,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刑讯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宋代法官刑讯逼供,滥施刑讯,屡见不鲜,成为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刑讯逼供是一个影响公安队伍建设和严格执法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刑讯逼供罪 ,刑事诉讼法也严禁刑讯逼供 ,但在实践中 ,刑讯逼供在某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 :封建专制主义刑事司法传统的影响尚未肃清 ;重打击犯罪 ,轻保障人权的观念根深蒂固 ;对严禁刑讯逼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特权思想严重 ;监督机制的滞后与乏力。强调对刑讯逼供的防范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刑讯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案件审理官获得当事人的口供和相关证据的重要手段。宋代统治者注重刑讯,但是规定必须依法刑讯,并在刑讯条件、刑讯对象、刑具使用、刑讯过程和刑讯的结果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严厉打击非法刑讯者。这些规定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司法审判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清刑事审判制度是古代刑事审判制度较为完备的形态,有很严密的制度。《胭脂》中有多处描述明清的刑事审判制度,同时对形成冤狱的制度原因也有所反映。其中,刑讯制度、证据制度与死刑案的审转制度既是明清审判制度不断完善的标志,也是造成冤狱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1905年开始的刑讯制度改革引起了清末朝野的广泛关注.以《申报》、《大公报》为主的社会传媒,针对废止刑讯谕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揭露了刑讯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刑讯制度的措施,并对刑讯制度改革执行不力的原因予以剖析.这表明,近代司法理念已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人们的认同,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末刑讯制度的改革并没有在地方州县得以真正贯彻实施,法律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阻力.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控审分离原则要求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在形式上与实质上彻底分开。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于该原则的贯彻还不够彻底,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程序中还存在许多与该原则精神相背离的地方。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设立司法审查机制,由独立于庭审法官的预审法官对公诉案件进行实体性审查,在审判程序中严格限制法官庭外调查及主动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权利,废除二审程序中的全面审查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任何制度的历史存在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客观性,刑讯制度也不例外。也许古代刑讯不合乎法律的规定,但就历史当时而言它的存在却是合乎情理的。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慎刑思想,正是其盛行的思想根源。封建统治者对刑讯的放任态度,为刑讯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落后的证据制度和机械的司法程序是其存在的现实原因。文章通过解读古代的时代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刑讯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刑讯制度的历史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刑讯逼供是制约我国法治现代化的难言之隐.从心理学的视域探测刑讯逼供的内涵及过程,深入体察刑讯逼供全过程中受害人心灵遭受的摧残,对促使法者做出刑讯逼供行为的心理动因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追析,审视刑讯逼供犯罪对受害人、行为人、社会公众以及中国的国际公信度带来的心理危害,旨在唤起社会从人性层面关注刑讯逼供现象的紧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