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极端地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些专家学者在理解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等思想时也存在道德至上的片面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爱的本质内涵做了思索和探讨。认为基于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爱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爱,更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爱,只有全面理解教师爱的上述双重内涵,才能真正推动教师工作的优化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刘晓华 《快乐阅读》2012,(9):104-105
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爱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是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没有爱,教师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学生,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一种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对学生的爱要做到心理相容,还要理解学生,理解也是一种师爱。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爱呢?  相似文献   

5.
浅议教育爱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教育爱是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受教育者的浓厚情感,它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分析理解教育爱的关系内涵、来源、表达方式等,将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当下把握主要教育活动的教师所呈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不尽如人意。教师职业素养分别表现在道德、职业能力和知识三方面。教师道德素养方面的缺失体现在"爱职业""爱学生"和"爱自身"三个方面;教师职业能力方面的低水平化体现在"爱教学"的弱化;教师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教师"爱学习"的缺乏,与未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密切相关。通过让教师可爱起来、引导家长让学生可爱起来、促使教师自我认同感的提升以及教学智慧的生成、激发教师的学习热度这些途径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不能没有爱,而教师的爱不同于常人所理解的溺爱和宠爱,教师的爱与严是分不开的.把握好师生间"爱"与"严"的界限,做学生们"心灵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热爱学生,怎么去爱学生,时代的变化,这个话题的内容也在不断变换。教师的爱不应该盲目的,空洞的。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自己一个定位,确定自己爱的方式,用行动和智慧去履行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小学女教师,我认为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运用科学知识,从学生的长远幸福考虑,能够对学生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进行干预和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9.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爱的教育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有爱的教育是永恒的.教师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爱的意识,爱的行为,使爱得以延伸,使爱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10.
黄斯霞 《广西教育》2013,(18):40-40
有一首儿歌唱道:"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由此可见,孩子很需要爱和尊重以及理解。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关爱和尊重学生,让师爱住进学生的心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不是全能的,如果我们放下架子,弯下腰来与学生对话,学生就会觉得教师相信和尊重自  相似文献   

11.
简论教育爱     
培养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厚的教育爱,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阐释了对教育爱内涵的理解。从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对教育爱进行了透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涵养教育爱,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念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四个方面的关系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简论教育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厚的教育爱,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阐释了对教育爱内涵的理解.从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对教育爱进行了透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涵养教育爱,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念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四个方面的关系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弗洛姆爱的理论从人类的本性角度揭示了爱的本质内涵,对现代人如何认识爱,如何提高爱的艺术尤其对学校教育中,教师如何富有爱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爱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爱的智慧是教师在一定文化环境下,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爱"的经验与实践而习得的一种"爱"的综合心理素质、文化品性、思想观念及其行为倾向。主要包括爱的认知、爱的情感、爱的意向,以及在遵守爱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过程中所形成的爱的思想和境界。建构大学教师爱的智慧,为完善情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并推动其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丰富教师发展的内涵,提高教师发展能力,更深入地开发教师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高质量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5.
教育工作者应当用爱教学,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给予学生关爱,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用爱培养学生道德上的完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身说教在学生面前树立起道德的榜样。教师给予学生的爱要真诚,要纯洁,要选对方法,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家庭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16.
老师确实非常爱学生,但真正的师爱是什么呢?对学生的成长,老师负有教育责任,但学生希望老师负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呢?作者带着这两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果令人耳目一新。学生选择了"指引学生成长"是"最博大的爱",高中生选择了"对学生公正"是教师最大的责任,而初中生认为"保护学生成长"是教师最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一视同仁的,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爱的教育下成长,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为师者都最愿意做的事,但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向"问题"学生撒播爱的阳光,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爱"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智慧。为人师者都知道关爱学生,然而不少老师却走入"以罚代爱"的误区,正在遭遇着或遭遇过不少尴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为人师者不仅对学生要有爱,更要有爱的智慧——爱不可"以罚代爱",爱不可"拔苗助长",爱是尽职,爱是尊重,爱是心灵与心灵最微妙的接触,爱是师与生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成长之路,核心力量源于一个"爱"字,即爱事业,爱学校,爱师生。爱事业,是因为教师不是一种平凡的职业,而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爱学校,因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只有将爱全部倾注,才能加以实政;爱师生,因为将爱献给每一位教师,以爱浇灌每一位学生,我们的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用爱的春风,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