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造就了奇特的文化和风情,使澳门成为一个多姿多彩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在过去20多年中始终保持了可观的增长幅度,因而成为澳门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缘,距香港仅60海里,离东南亚各国和日本也都不太远。港澳之间。日夜24小时都有客轮往来,交通十分便利。在自然条件方面,澳  相似文献   

2.
当家作主积极参与抵澳的第二天早上,新华社澳门分社宣教文体部部长张健就在壮观、气派的新华社大楼会见了我们。他在这里任职已经8年了,对澳门事务可以说有充分的发言权。他说2,现在,澳门各届居民参与回归的热情空前高涨。几百年来,只有从现在起他们才有了当家作主的意识,才开始真正  相似文献   

3.
17—19世纪,澳门以及与它密不可分的广州在中西关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个时代的西方人有过不少对亲历事件的记述。它们虽然零乱,却是第一手的重要资料,又不见诸于中国官私史书。本文介绍了几位当时西方的官方代表、商人和旅行家的记实性著作。它们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澳粤于此期间在中西关系史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 ,澳门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 ,曾起过特殊的作用 ,从中国文化史角度看 ,澳门是东渐的西学在中国的第一着陆点、植入点和散发点。那些传播西学的传教士如范礼安、罗明坚、利玛窦、朗世宁、马礼逊等都是首先到澳门 ,然后才由澳门到中国内地。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澳门成为东西方化交流的枢纽。400年前,许多赫赫有名的西方宗教、化人士和科学家从澳门走向中国内地。中国一些主张“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也先后到澳门观察和了解西方化。直到本世纪初,澳门仍是东西方互相了解的窗口。现在更是东西方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从幼儿园到大学,澳门目前有199所,在校就读学生10万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校81所,学生4万人。在校学生人数约占澳门人口的1/3。澳门教育实行以私校为主的多元化办学制度。澳门政府开办了20所为葡裔子女及公务员子女服务的官立学校,其他中、小学及幼儿园中,由社会上热心教育的人士以及工会、商会、妇联、街坊会、慈善机构、宗教等社团开办的私立学校就有165所。93%的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是澳门教育的一大特  相似文献   

7.
澳门是中国最早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也是西方了解和进驻中国大陆的首选 ,葡萄牙最早进驻澳门时 ,中国和西方世界处于不同的形式当中 ,两个世界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观念 ,两国的政治形势以及当时世界的趋势 ,对葡萄牙进驻澳门的影响很大 ,而且也影响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有关人士认为,按照国外的经验和目前中国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及法制建设情况,要想基本满足社会对律师的需求,中国的律师数量起码应在现有基础上扩大10倍,达到约70万人。据司法部统计,1986年至今,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已举行过6次,共有35万人报名,其中6万人考取了律师资格,约占考生总数的17%。今年报考的人数超过历年,达11.6万人,台、港、澳地区有359入报考。这一情况反映了目前中国公民对从事律师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新塘忆趣     
浙江桐庐深澳的明清古建筑群为古村赢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而古村不同凡响的地下水系布局,更为深澳争得了“南方坎儿井典范”的美誉,分布在深澳村水系之上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沟、渠、澳、塘,不仅维系和承载了千年古村生命的延续,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对深澳老街上那些“澳”、“八亩塘”、“长塘”、“营口塘”、“新塘”的美妙回忆。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1 2月 2 0日 ,位于中国南海之滨、面积只有 1 6平方公里的澳门 ,一度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那里举行着被诗人形容为游子回归母亲怀抱的盛典。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也许只是这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而学术文化界对澳门的兴趣则更为长久和广泛。从 1 6世纪中期开始 ,澳门这个狭小的半岛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扮演着深刻影响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角色。它成为中国与欧洲诸强交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在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剧。由此形成的澳门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  相似文献   

11.
从新华社总社派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分社工作以来,在近4年的时间里,我亲历了第三届澳门立法会选举、澳门历史城区“申遗”、中国葡语国家经贸论坛(澳门)部长级会议、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全球“反独促统”大会、欧文龙贪污案审理、澳门特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北京奥运会圣火澳门传递等各种重大事件及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澳门就要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澳门人在妈阁庙前葡萄牙人当年登岸的地方,建起了讲述海的故事的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所采用的主题不但反映了澳门,还系统地讲述了中国与葡萄牙的海事方面的历史,及大海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馆内充满着大海的气息,门厅的浮雕像,讲述着澳门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地下展厅,介绍了中国南部渔民群体的生活及澳门渔民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19世纪末期,澳门华人慈善组织成立的理念及行善方式,并在与中国传统善会及西方慈善机构的比较下,探讨这些组织特殊的组织模式。发现既有中国传统善会与地缘及血缘结合的背景,也具备西方慈善机构全民共济的特色,故此这个时期的澳门华人慈善组织,具备了中西方文化共存的特殊背景,展现澳门独特的社会面貎。  相似文献   

14.
澳门是妇女人口占多数的社会,在45万澳门人口中,妇女人数超过51%。澳门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50年,是活跃在澳门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现在会员人数已超过1万人,义务工作人员500多,已逐步向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从参加恳谈会的澳门妇女交流团组成人士看,既有社会名流、工商界、教育界、新闻界、医学界、艺术界、法律界人士;又有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理事、澳门街坊总会副理事长等代表澳门社会基层民众利益的人士。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后过渡期,澳门妇女联合会确立了以增进澳门妇女的爱国团结,关心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澳大利亚的宽松的移民政策,赴澳华人日益增多,而澳大利亚政府开明的多元文化政策,更使中国文化的传播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这为中国选题图书在澳的发行提供了潜在的和有利可图的市场。利益推动竞争,这一领域的竞争正日趋激烈。对澳大利亚的外文图书市场,西方出版发行界早已长驱直入,凭着灵敏的商业嗅觉和现代的出版发行手段,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以往以“正宗”自居的中国外文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和中国作家陈骏涛整个世界华文文学应该是由这样几个板块所组成的:中国的大陆和台、港、澳文学,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文学,日本和大洋洲的华文文学,北美、南美和欧洲的华文文学。为了行文上的简洁,笔者下面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或“中国当代文坛”和...  相似文献   

17.
广州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省的省会,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北部,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11,(12):4-4
“第十二届世界漫画大会暨2011北京国际动漫周”于10月31日在北京落幕。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波兰、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漫画家齐聚北京。  相似文献   

19.
如果回顾一下外国人的中国文化观,那么利玛窦的观点很值得重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恐怕这对认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补益。 利玛窦1552年10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1571年在罗马加入耶稣会。后来他自愿到远东传教,1577年参加了耶稣会派往印度传教的教团,在印度果阿居留了四年后随赴中国传教团于1582年到达澳门。利玛窦从澳门进入中国大陆,先后在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北京传教,直至1610年去世,在中国居留了近28年。  相似文献   

20.
缤纷的澳门     
幽静的澳门南湾像里斯本的海边,充满了滨海夕照的情调。以航海、捕鱼为主的葡萄牙人和面向南中国海的澳门居民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宗教观念:航海飘泊者对妈祖和圣母有非常相似的寄托;舞醉龙和出圣像的活动相互呼应;桥头街角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哪咤庙和谭公祠以及以天主教堂为中心的教区扩展……葡萄牙人把他们的文化、建筑和生活习惯都带到了澳门。葡萄牙人的后裔——“土生葡人”,由此又逐步散居到美国、加拿大、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地,当他们重聚在澳门时,多少人兴奋不已,把澳门当作自己美好人生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