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县系列红色景点、郑州“二七”纪念馆等河南省部分典型红色旅游景区(点)的调查,发现河南省红色旅游景区在开发中普遍存在开发深度不够,开发利用投入不足,保护不够得当,缺乏区域协调统筹等问题,但同时河南省也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及机遇条件。针对以上情况,河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按照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区域间红色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的思路,重点从挖掘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加大对红色景区的资金投入,打造河南省红色旅游精品,加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和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西部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红色资源的整合开发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描述我国中西部地区红色资源的区位优势及其它资源优势的全面整合并保护其开发利用中提出了一些措施,对促进我国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广西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旅游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的热门产品之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依托广西和大桂林国际旅游的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加强对红军文化旅游开发的统筹规划,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从而促进广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红色旅游的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红色旅游异军突起,不仅成为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对提升区域形象,提高当地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化为市场竞争的胜势.至关重要。本文对河南省开发红色旅游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开发红色旅游的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县域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打造"文化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实证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以湖北省监利县为例,对该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监利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具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但开发过程中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匮乏、品牌意识缺乏、导游素质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存在局限、缺乏科学完善的开发规划、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等,为此,应该建立红色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制定科学的开发规划,多主体协同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强化导游人力资源管理,以期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唐山发展红色旅游有交通与区位优势、基地和品牌优势、资源和产品优势、经济和文化优势;但是缺乏精品与形象,设施与环境较差,空间与规模较小,资金与设施投入不足,这些不足严重制约唐山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从长期发展角度出发,只有实现区域内、区域间资源和旅游客源等全方位的整合,唐山红色旅游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色旅游不仅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的增长点,更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河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河南红色旅游的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8.
深度开发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有丰富的垄断性红色旅游资源,如何把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对于实现江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针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现状,提出了深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重庆红色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重庆市要想在全国众多的红色旅游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充分了解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制定出适合的红色旅游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桂西红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认为桂西虽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也存在诸如资源缺乏整合,产品单一、手段单调,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科学凝练和升华不够,宣传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绵阳市是四川省红色旅游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5·12特大地震给绵阳红色旅游和资源造成重大损失,但绵阳红色旅游发展也面临重大机遇。绵阳红色旅游要获得大发展,从总体上要以保护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开发路径方面必须全新编制全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和北川地震纪念馆、"两弹一星"国防科技教育基地两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要支撑,实施线路统筹,以主题整合线路,以线路整合景区;重点打造地震纪念游、科技工业游核心产品;加大与周边相邻地区协作,建设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将绵阳打造成为四川省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区域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一区域往往存在着多种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整合是旅游业升级模式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红色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对旅游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将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相整合,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延安市不仅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故居为代表的“红色圣都”类旅游资源;更有黄陵、范仲淹祠等历史文化资源;壶口瀑布等闻名世界的自然旅游资源.改变单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观念,进行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的整合开发,必将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升级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创新成为一种趋势和要求.河南新县,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加强其红色旅游产品创新是实现旅游整体竞争优势、加快全区旅游一体化进程、开拓旅游市场的客观要求.新县在红色旅游产品创新过程中,要明确形象定位,科学深度开发,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的相互促进,互补双赢,并在"一个中心,两条精品线"的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框架下进行有序地开发.  相似文献   

14.
大西柏坡红色旅游耦合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适应旅游市场个性化的要求必将成为红色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以大西柏坡红色旅游为核心,建立耦合发展机制,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内部耦合力度,与周边省市协同发展,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大西柏坡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南发展红色旅游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旅游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的热门产品之一。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河南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红色旅游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汝城作为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的主战场,境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发展红色旅游景区的先天条件和格局已成,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限制汝城红色旅游发展的因素,如景点知名度不高且景区分散、红色文化内涵挖掘的不够充分以及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应通过产品创新、开发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体验创新,提升红色旅游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红色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区域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在分析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探讨开发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开发对策,为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江西于都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红色旅游.即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着力打造和宣传红色旅游品牌,注重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发展旅游.通过不懈努力,于都红色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于都红色旅游起步晚、底子薄,因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够深入,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因而,于都县要争取红色旅游投入资金以及要深化红色旅游内涵才能使红色旅游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河南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有利的开发条件。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整体性、本真性、可解读性、可持续性为抢救和保护原则;以因地制宜、突出文化内涵、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等为开发原则。整合资源,总体规划;区域联动,协作开发;创新管理体制;打造精品线路和品牌;加强宣传促销力度,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实现河南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赣州红色旅游虽然日渐红火,但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其资源优势相距甚远,赣州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旅游胜地,将赣州红色旅游与客家文化相结合,在此基础上通过红色旅游与客家文化结合的媒介,为江西赣州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