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新课标、落实两个教学常规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前些天,听了一节课,上课的教师充满激情,富有经验,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气氛浓厚,给听课者留下很好的印象。只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一句话“请你告诉我”,让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请你告诉我,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老师问。“请你告诉我,读到这里,你又想像到了什么?”老师又问。不难理解,这句话中的“我”自然就是老师自己。初步看来,这句话也没什么错误,但从这句话的意思想开去,学生的回答自然是告诉老师一人了。那么其他学生似乎可…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家长看来这句话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刺耳,难道老师是大老虎、大灰狼,那么可怕?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在家长看来这句话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刺耳,难道老师是大老虎、大灰狼,那么可怕? 其实家长并不是这个意思,但对孩子来说会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上蒙  相似文献   

4.
午睡结束后,冯杰穿完衣服到我身边看我画画,我便和他聊了起来。“冯杰,你这几天表现好像不是很好哟,你觉得呢?”冯杰歪着脑袋想了想,点了点头。“你最喜欢和谁讲话呢?讲些什么呢?”冯杰嘟起嘴,嘀咕:“不知道了,忘记了。”“你不听话,邵老师很生气,你知道吗?”“知道!”“那你为什么不听邵老师的话呢?”“……”“邵老师看见你上课不认真最生气了,你要是乖乖的,像现在这样,那该多好呀!”“嗯”“你还没告诉我,为什么我生气时,你还是不听我的话呢!”“邵老师,你生气的样子真难看!”“什么?”我停下手中的笔,有些吃惊地看着他。“你那么凶,那么…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师》是一篇浅易的现代文。这类文章怎么教读?吴老师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出了回答:在“深”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做到“深”呢? 一是教学目的要明确、集中。一篇范文,可教的东西很多,即使浅易的现代文也不例外,然而课时却是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让学生确有所得,那就必须对教材进行一番处理,确定哪些内容教或多教,哪些内容不教或少教。也就是说,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吴老师正是这样做的。她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定了“选材”这一重点,然后围绕中心安排了教学的全过程。不  相似文献   

6.
在公开课、随堂课上,时常听到老师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会说:“你告诉老师……”还有许多老师为了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往往在前面冠之以“请”,在全国性的赛课中也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乍一听倒也没什么,但细细一想,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描述”,什么是“告诉”呢?我们一起来看两个例子:“我的房间很乱。”这是告诉。“推开房间门,衣服、鞋子、书、本子,扔得到处都是,简直就是个垃圾场。”这是描述。继续看——“呼兰河的冬天很冷。”这是告诉。那什么是描述呢?来看下面这段文字。严寒把大地冻裂了。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相似文献   

8.
在公开课、随堂课上,时常听到老师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会说:“你告诉老师……”还有许多老师为了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往往在前面冠之以“请”,在全国性的赛课中也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乍一听倒也没什么.但细细一想.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9.
杨文娟 《江苏教育》2007,(14):102-104
“品德课堂在哪里?在学校安排的课程计划中,在40分钟的教室里。”这是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惯性思维。反思几年来的小学品德教育,从实效性、趣味性来看,这样的“课堂”太小了!我的实践告诉我:“活”学“活”用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既可以达到使品德教学情趣盎然的目标,又可以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看图学文”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种新形式,我们刚接触到它时感到很新鲜。从形式上看,这部分教材与其他课文不同,它有图、有文、有生字词,但没有课后作业。由此给我们提出了问题:编写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目的是什么?教法上又该怎样处理呢? 我们反复琢磨教材说明中所指出的,“看图学文”中的图,不同于讲读课文中的插图;“看图学文”的教学,不同于讲读课文的教学。这部分教材以图为主,从图入  相似文献   

11.
周四下午上完第三节课,我一走进办公室,石老师的女儿就气呼呼地撅着小嘴向我告状:“李老师,我告诉你一件事,汪汪不是个好孩子,他居然偷了我的蚕卵宝宝,您来看一看。”说完就小心翼翼地打开石老师的抽屉,我看见了三个用白纸折叠成的船型盒子里摆放了小得像芝麻般的黑色蚕卵。小姑娘连珠炮般地说:“您瞧一瞧,我的蚕卵是带点彩色的,而汪汪的只有黑色的,根本没有我的好看,另外,我原来是五个,汪汪是三个,现在我只剩下三个了……”石老师的女儿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姑娘,读小学二年级,在班上也是属于“品行端正,绝对听话”的好孩子。汪汪是顾老师的儿子,也读小学二年级,这个小男生机灵活泼、聪敏可爱,可是有时比较调皮,经常喜欢来点“恶作剧”,在班上属于“难管理”一类的孩子。一时间,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小姑娘。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言者,使人继其志。笔者以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善告诉者"同样会令学生从中得到感悟,促进思维,收获生长,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语文课堂中,曾几何时,对于老师的"告诉"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当告诉时不敢告诉,要告诉时不知怎么告诉,这似乎也已成为许多老师迷惑、纠结之处。下面,不妨来看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在家长看来这句话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刺耳,难道老师是大老虎、大灰狼,那么令人可怕? 其实家长并不是这个意思,但对孩子来说会造成一种误解。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会蒙上阴影,他们会认为  相似文献   

14.
一、偶然相遇2015年刚工作的时候,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心理老师。还记得我到学校报到时,学校教导处主任这样跟我说:“小徐啊,按照规定,教导处是要统一给新老师安排听课任务的,但是我们学校没有心理课,该怎么给你安排呢?要不我先来打听打听,小徐你也回去想想。”回去之后,我确实想了很多,没有心理课听、没有师傅带、没有经验可以参照,甚至连上课的教材也没有,这心理课该怎么上?  相似文献   

15.
问:为什么把“沸腾”内容安排在“蒸发”内容之前?答:关于水能够变成水蒸气的教学,大多教材都是先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然后再了解水的沸腾。  相似文献   

16.
相同教材中的一同段话,不同的老师教起来,在课堂上体现的“价值”却迥然不同,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教材特性的思考。在研讨“教材观的反审与新认”这一问题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区培民副教授从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一册《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这篇课文中抽出一段话,请听课的老师(多为有多年教学经历的一线教师)当场登台,展示自己课堂上对此教材的处理,六位老师的即兴“表演”成了教师教材观的活生生的研究案例。“教材”如下: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老师1和老师4对教材特性的认识有些相似。老师1用“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引发学生思考此处的语言之美,很显然,教材成了语文知识的载体,教教材就是教学生知识。老师4用课堂上老师的“套路”提问“:这段话写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说话者有何感情?你写这段话想表达何种感情?”这四个问题侧重引发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知识,提问虽有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但提问的方式太老套,答案也是惟一的、预设的。教师俯瞰文本,情感没有沉浸于文本之中,当然也难激发学生产...  相似文献   

17.
“课改中的教学怎样进行”?一个老师的理解,主要集中反映在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上。 首先,体现在教学思想的转变上。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当作“圣经”,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任务完成的标志和评价师生的依据。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也是对人类文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这一原则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在“导”字上下深功夫。那么到底“导”什么?应该怎么“导”呢?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诲”字时,学生常常把它和“悔”字弄混了。我认真思考,根据这两个字的特点和含义编了一句话。再上课时,我就问:“你们做错事的时候后悔吗?”学生点头。“后悔时,是嘴上说说,还是从心里感到后悔呢?”同学们表示从心里感到后悔。“那就是说,大家的悔意都发自内心,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喽。”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有心悔过方为善”,然后问道:“这句话什么意思?”一生回答:“心里知道后悔了,才能改。”我点点头,“说得不错。”然后继续问:“那老师平时又是怎样教育你们呢?”“老师给我们讲课,老师和我谈话,老师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学生答…  相似文献   

20.
何谓“亮点”?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产生亮点?《小动物过冬》(苏教版语文教材国标本二年级上)一课有一道练习题:“动物过冬有各种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给大家说一说。”有位老师前后两次上这一课,对这一练习的教学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