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并担任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惟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学》杂志的主编。“现象学教育学”主张教育研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通过探索儿童的生活体验来更好地理解儿童。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教育学著作中的故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它致力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实践。故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故事不是被概念、定义固定下来的,它们是一个个充盈的、丰满而又真实的情境的再现,是“事情本身”的显现,这是现象学教育学的表现方式,也是现象学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体现,是对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等的生活体验进行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象学教育学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0世纪 4 0年代开始 ,作为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思潮之一的现象学对教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由此产生了现象学教育学 ,并在欧美国家蓬勃发展。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的理解非常注重体验、实践和反思 ,并且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对生活的理解”、师生的双向交流、知识的自主建构等 ,都体现了现象学教育学的观点。因此 ,以现象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解读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机智——范梅南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梅南是现象学教育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其所提出的“教育机智”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范梅南认为,教育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因此需要的是实践智慧而不是理论化的知识形式。教育机智是一种情境性的智慧行动,它意味着全身心地指向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教育学要求我们对生活体验(孩子们的现实和生活世界)保持现象学的敏感性.体验生活是教育机智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文章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因此,他倡导以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的生活体验研究,这有助于教育学回归教育生活,使研究更深入教育的生活世界.教师以个人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用现象学方法参与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寻找教育的意义,不仅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也会使教育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育习惯于从“成人视角”来考虑问题,因而在教育理论、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中都不免刻下成人权威的印记。现象学教育学采用全新的“儿童视角”来看待教育问题,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取向的智慧教育学思想,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和体验,为我们理解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以及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新的视角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文章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因此,他倡导以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的生活体验研究,这有助于教育学回归教育生活,使研究更深入教育的生活世界。教师以个人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用现象学方法参与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寻找教育的意义,不仅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也会使教育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给师范生一个分析逻辑的知识体系,而是通过教师的经验、学生的体验展示给师范生一个生动的教育生活世界。公共教育学课堂就是帮助师范生叩问教育的意义,寻求对教育意义的整体理解。从现象学和解释学的视角重新建构高师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学意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象学是教育学众多学派中一个独特的人文视域,其从现象学哲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资源,但更强调人文性和实践性,它直面教育生活世界本身,去探寻“教育现象”(教育生活体验)的本质与意义.教育现象学不能用以解决技术性的问题,不把教育生活体验的意义变成实证主义的主题、理性化的概念、对象化的描述或抽象的理论,它旨在通过“描述教育生活体验——形成体验文本——组织焦点讨论反思”的研究框架,来探寻和理解教育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反思与教育相关的主题,从而促进教育者养成教育的敏感性与机智,发展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6,(9B):8-8
邓玉明、李国华在《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之与文本知识相融通,让课程返回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然而一些教师在实践中对课程生活化的理解出现偏差,致使“生活化”走样、变形、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知识,还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
从现象学到智慧教育学--范梅南教育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运用现象学态度方法思考教育学问题,特别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学理念,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取向的智慧教育学,这种真实直接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教育极富启示教育应立足于具体的实践场景;教育应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中“具体的人”——现象学的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象的人”是概念中的人,而“具体的人”是生活中、活动中的人,传统教育学仅仅把人当作概念对象来把握,因而是抽象的;教育现象学把人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感性存在,因而是具体的。关注“具体的人”即关注具体人的生存、生活与生命;研究“具体的人”强调指向教育生活体验,解释教育生活“文本”,面对教育事实写作。构建以“具体的人”为基础的教育学意在追求教育实践智慧,重视教育生活体验,珍视师生生命创造。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对 2 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在一些欧美国家获得发展并保持生机。现象学教育学把教育理解为参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 ,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 ,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 ,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 ,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日益频繁使用的生活、情境、意义、理解、建构等等话语都与现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回到实事本身、交互主体性、生活世界等现象学概念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范梅南是当代教育学现象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其所著的《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儿童的秘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闪耀着光辉的现象学思想。生活体验、教学机智、"替代父母"关系等是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综述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思想对当代教育发展具极积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回流儿童因求学需求返回家乡,却因各种因素产生放弃学业的想法,究其原因,这或许与回流儿童的“希望”发生变化有关。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待回流儿童,深入回流儿童的精神世界,关注回流儿童的独特性,形成对回流儿童的教育学理解,可以避免对回流儿童做一些表面的判断。从真实的案例出发,以现象学的研究方式对回流儿童“小强”离校打工与返校读书时的“希望”体验进行深入考察,从而得出其经历了“空幻的希望”“尚未完成的希望”“自我寻求的希望”三个阶段。基于此,教育者要了解回流儿童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在教育中营造希望的气氛、保持恰当的教育敏感性和机智,从而给回流儿童以成长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变得整全。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对教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产生了现象学教育学。本文以现象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传统英语课程教育的反思和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理解,从现象学视角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师生的双向交流、知识的自主建构等,均体现了现象学教育学的观点,同时也符合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的理解非常注重体验、实践和反思,并且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活相分离是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提出要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关注儿童生活中的个体经验增长,要在生活中体验知识、接受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要体现学生生活需要,课程内容要融入学生生活体验,课程实施要整合学生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范梅南教育思想源于对生活世界的反思.他认为体验是生活世界的本质特征,父母在对孩子的期望中产生教育意识,要从"替代父母"的关系来理解教师的角色,并从中获得教育学启示.儿童具有多种可能性,这需要教育者具有特定情境下的教育智慧和机智.他反对教育研究的理论化、抽象化倾向,认为教育研究应该指向实践.他提倡通过反思写作的方式把教育生活体验用文本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与文本对话形成一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9.
“生活体验研究”是范梅南提出的一种教育学研究方法。它不同于科学理性的方法论,是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模式。是解释现象学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悬置”、体验、描述(现象学反思)、阐释(文本写作)来展开教育学研究,“生活体验研究”是具有教师教育功能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入手,深入留守儿童的内心精神世界,研究与探询留守儿童独处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是实施有效教育与管理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案例的现象学分析与对教师生活体验的反思,探索一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即基于同情性的行为意义之理解,确定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存在性问题,并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