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等内容.应该说,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那么,中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积累,才能让语言落地生根呢?  相似文献   

3.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宋海禄 《课外阅读》2010,(11):192-19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丰富语言积累”。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  相似文献   

5.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一、制订一系列完整的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初一上期积累成语,下期积累歇后语;初二上期积累广告词,下期积…  相似文献   

6.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在新课标“前言”“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又为什么要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 ,对语文素养作了明确的阐释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  相似文献   

7.
张蕾 《南昌教育》2006,(12):18-1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要求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怎样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是语言学习之根本,只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才能把自己的意思精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课外阅读知识的积累是不容忽视的。长久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就重在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高彦 《教育艺术》2020,(4):24-25,2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这里强调了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0.
周加云 《考试周刊》2012,(82):39-39
现代阅读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的课程阅读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对此加以具体化,其导向是很明确的。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在考核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题型 :题型之一1 写出类似于下面词语的词 :蝶飞蜂舞()()()静如湖水()()()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叶子()的歌声()()3 填完整成语 :()名其妙全神()注胆大()()其事千()万()()虎()牛4 本学期你读了哪些课外书籍?请把书名写下来。选择其中的一本 ,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理念指导】知识的获得靠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 ,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积累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 ,如识字和写字 ,掌…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入,语文素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在其前言“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等内容。应该说,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那么,中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积累,才能让语言落地生根呢?一、因文而异,锁定积累的内容语文教材中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特别的短语、精彩的句段、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首先应当是知识的积累,基于此,笔者从两方面来谈小学高年级语文积累和运用。一、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积累的方法,汲取语言营养第一,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在阅读时进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总目标到阶段目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注重情感体验”的语文教学要求一以贯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谈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在各个学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通过“诵读”来获得情感体验,积累语言材料,体味内容,培养语感。《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又特别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些新的问题又陆续凸现出来,“发展思维”就是其中的一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务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思维”作为基本理念的组成部分,取代了以往教学大纲中“开发智力”的提法,为语文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要件和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20.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理念,达到新的语文水平。学好语文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存量,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前者着眼于积累,后者着眼于实践。“积累”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积累”的发展,“实践”离不开“积累”,没有“积累”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