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应打破对源语字字对应的束缚,以忠实源语信息为原则、满足译文委托人为导向、准确将信息传达给译文接受者为核心目的。应用文本翻译的特点恰恰与功能翻译理论不谋而合。因此,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信息型""诱导型"和"表达型"应用文本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差异,并通过合理的翻译策略,得到信息更为准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视角,以贵州旅游文本外宣翻译为例,将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的译文语体、目标受众阅读期待、目标语文化背景列为考虑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突出信息凸显性、感染性和简洁性,即译文文本的文本功能,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的信息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首先,"结构对象与语境相互适应原则"要求译者具有翻译的语篇观和社会文化意识;其次,"动态适应原则"促使翻译研究深入到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揭示三者认知语境的文化机制对译文操控的影响;最后,语言选择的意识突显性体现了语言交际中的"最佳关联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针对英语船舶管理文件较多使用科技术语、名词化短语、被动语态及长句的语言特点,结合翻译实践,提出在汉译时应遵循准确性、规范性、一贯性原则,采用术语翻译"约定俗成"、名词化短语活译、被动语态转译和长句拆译等翻译技巧.这样不仅可以使译文忠实再现原文件内容,而且可以使译文通顺达意,确保文件精神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5.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翻译,译者不仅需要理解原文所具有的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而且要尽量使译文在言语行为的上述三个层面上与原文保持等值。语用意义和言外之力、交际意图相联系,是翻译的难点。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往的言语行为,译者必须通过发掘原文的"言外之力",以清楚或隐约的方法把这种"弦外之音"传递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是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商务翻译成为商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商贸汉英翻译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试图从国家商务部领导人的讲话英译本入手,对照商贸翻译"忠实"、"准确"和"统一"的原则来分析译文,剖析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和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为了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译者在译文中往往会采用显化或隐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提高翻译的效度,顺利完成翻译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9.
显化翻译是近二十年来翻译共性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以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文艺篇"英译文为语料,探讨了显化翻译策略在衔接手段方面的运用。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古文英译过程中,显化翻译有助于将原文中隐含的主语、逻辑关系、深层的文化内涵准确表达出来,从而使译文衔接连贯,通顺易读,更有助于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否定了翻译的绝对性。近年来对"异化"翻译策略的过分强调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文章认为,在文学翻译中,语言晦涩,佶屈聱牙的译文绝对乏善可陈。可读性是检验文学翻译质量和翻译价值的首要原则。翻译研究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应该多一些包容,让各种翻译研究方法同台竞技,从而促进翻译理论研究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的两个译本作为蓝本,基于顺应论视角,从译文准确性、译文表现力和译文艺术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顺应论视角下文学译本如何将原作意境再现,帮助读者加深对这部小说作品的理解,也可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提出:①一个出色的译者和译文应"把握原作的意图,再现原作的意境";②文学翻译应重视语言交互的顺应过程,不仅需要顺应交际意图,而且需要顺应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树才 《江汉学术》2011,(1):13-20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行为,它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此显出其复杂性.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翻译行为究竞是怎么发生的",因为它丛然会引入"译者"这一维度.在任何翻译中,译者总是决定性的,因为实践翻译这种"跨语言"行为的,不是别人,正是译者.研究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必须把"译者"放在"原文"与"译文"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的提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让陕西文学产生出蓬勃的生命力。2011年,缮写文学海外推介计划编译出了英文版《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这些文学作品推介的过程中,当局的翻译组织,译者的选择,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翻译的出版商等都对译文的选择、翻译的质量及译文的发行范围等产生影响,而这些都属于翻译伦理研究的范畴。因此,本文以翻译伦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文学作品外宣的现状进行分析,来指导翻译实践活动。以路遥的《姐姐》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译者翻译策略等以期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导向,使翻译活动能够良性发展,让陕西的本土小说为更多读者所了解和喜欢。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不同语言功能的文本在词汇语法特点、行文格式与规范上有不同特征.产品说明书翻译是典型的信息型文本,作为科技实用文体的一部分,承担着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等多种信息的重要作用.其译文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与方法和其它文本有明显差异,例如词汇语法和体例上的差异.依据文本类型构建起的译文评价标准和原则,此类文本的翻译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以体现译入语的表达方式、格式措辞.  相似文献   

15.
俄汉互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不译等。翻译方法是翻译界永恒的话题。翻译方法的恰当运用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直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十分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特色,追求的是"形式和内含"的统一。意译的关键在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精神内涵,细节上无需过多讲究。音译、不译、释义等是对直译和意译的补充。本文以分类说明、举例论证的方式分析不同翻译方法的特点及运用。实践证明,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对原文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分析是得出高质量译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读者的反应。接受美学强调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对旅游文本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避免以文本为中心,而应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等因素,实现译文和译文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从而提高译文质量,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与文体是密不可分的。翻译若不注重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以对散文《落花生》两译文的赏析,探讨了汉语散文英译的若干问题,论证了"译无定则,以意定译"的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18.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专门用途英语,其翻译实践仅以忠实和通顺作为翻译标准是不完全适用的,钱钟书倡导的"化境"论在翻译实践中要求译文与原文在风格和意境上对等,而不单纯是形式上的文字转换,更适合作为商务英语翻译的指导思想.相比传统译学的单一标准,"化境"论需要译者用多元化的标准来完成两种语言的情境转化.从而达到商...  相似文献   

19.
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翻译其实是译者进行选择与适应的一个过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守"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译文语言要简洁达意,能够体现译者进行三维选择与转换的能力,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的焦点是认知与交际,认为翻译是一种根据不同的文本语境追求译文最大趋同度的动态推理过程。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如何用较小的处理努力,使读者获得较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原文的交际目的,这是译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用跨学科的视野去分析梁实秋的莎剧译本,并且发掘出译文与原文在译本的文体选择,人名的翻译以及采取的翻译策略上实现了信度与效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