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笔者从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微信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微信时代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创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网络舆情目前面临多元文化冲击、网络道德缺失、工作体系亟待完善等方面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健全研究生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机制,加强研究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教育功能,切实保障高校网络舆情的安全、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9)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成为社会舆情的主阵地之一,高校维稳工作不断受到负面网络舆情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监控对高校维稳工作的作用,探讨网络舆情监控下高校维稳工作体系的现状及实施路径,提出加强高校维稳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网络舆情目前面临多元文化冲击、网络道德缺失、工作体系亟待完善等方面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健全研究生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机制,加强研究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教育功能,切实保障高校网络舆情的安全、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师生员工影响越来越大,高校舆情管理机构必须创新舆情管理 机制以适应新形式变化、进一步采取应对策略以提高舆情管控效果。【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 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构建了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从管理过程和信息生态系统机制融合角度 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结果/结论】本文为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新的 理论视角,对实践层面的舆情应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黄鑫  宋宁 《大众科技》2013,(11):135-137
当前,各种微博、QQ、微信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爆发性、隐匿性、表层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控制和正确处理,对于实现高校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应对研究,准确把握其特点,及时防范和管控,掌握和采取确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形成一套防、管、控机制,有效化解危机,同时做好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刘冰  李凤娇 《大众科技》2021,23(1):142-145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网络话语权得到了极大提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维权意识促使他们积极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诉求与意见,而社会阅历的不足往往使其舆论走向非理性,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地方高校受到经费及人员的约束,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时更加捉襟见肘.为在有限的条件下提升网络舆情管理的实效性,地方高校应该明确舆情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理清其职责.从参与主体角度出发,在组织领导、专业队伍、文化建设、校地互动、制度保障等方面发力,促进校园网络舆情走向理性的同时,也助力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突发事件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大等特征,因此,探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对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在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的使用,所以对大学生的思想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要随时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掌握他们的最新动态,更好的引导他们的思想方面,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的影响,必须要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全面到来,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成为了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新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构成的新挑战,并对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出现的新问题,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3.
沈全  高洁静 《科教文汇》2012,(33):17-19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调控和引导是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问题,舆情引导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存在舆情主体缺乏引导性、舆论监控缺乏常态性、舆情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高校德育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的策略与机制,需要从技术支持、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话语权等角度系统考察,强调网络德育运行的畅通、网络危机应对机制以及管理服务一体化互动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以微博、微信等典型移动网络应用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呈现出生成的突发性、表达的难控性、观点的多元性、传播的交互性等特点。作为承担教育引导青少年战略任务的共青团,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应该从共青团工作的视角出发,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机制,推进共青团的工作格局调整和事业转型发展,转变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的思维与方式,以提高共青团对青年的教育、服务和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13)
互联网时代衍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网络舆论,负面的舆论被称作为"网络舆情"。近年来,网络舆情在高校里时有发生,以医学生为主体的医学院校也不例外。然而,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很多高校舆情管理者在处理不断出现的舆情事件时缺乏科学应对策略,使高校陷入舆论的旋涡里,不仅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而且大大损害学校形象和声誉。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笔者在深入研究舆情理论的基础上,对医学院校网络舆情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院校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和引发根源的特殊性,以网络舆情演变发展过程(发轫期、扩散期、爆发期、回落期)为轴,提出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创新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机制架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创新机制的注意事项和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2018年"洁洁良"和"贵州省省草王英俊"两起高校"精日"网络舆情典型案例,对比分析其回应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包括:全过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力、全天候监测提升网络舆情感知力、全媒体发声提升网络舆情引导力和全方位治理提升网络舆情化解力。  相似文献   

18.
李萍 《情报科学》2019,37(7):171-176
【目的/意义】有效监测与研判大学生网络舆情,能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大学生思想发展路径与 规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 和“舆情”对中国知网自起始时间以来收录的有关我国大学生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的分析,探讨了关于大学生网络舆 情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主体和机构、研究领域和内容、发表期刊、论文影响力、研究学科与类别、以及研究的资助 情况。【结果/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方面的引领和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希望相关部门和学 者加大重视力度。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群体由于文化素质高、思维活跃、关心社会、思想不够成熟等,在网络敏感事件的诱使下容易在网络上形成一些过激语言和行动,从而形成一些大规模的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有必要清楚地了解各类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和预测。本文通过搜集5个典型的高校网络群体事件舆情演化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舆情演化规律模型,得到了各类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演化的具体规律,为科学预测和及时应对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云南高校发生的三起杀人案来看,高校在网络疏导、信息发布、媒体联动、机制建设等网络舆情引导中还存在着许多应该反思的问题。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尚需从舆情分析、引导策略、媒体联动、机制健全、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