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望梅止渴     
《科学与文化》2005,(3):19-19
1三国时,曹操带兵征战,长途行军使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心生一计,往前一指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立刻口生唾液,烦渴顿消,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2从生理学来看,这是“条件反射”所致。吃过梅子的人,知道梅子的酸味,所以一听说梅子,就会引起对梅子酸味的联想,口中唾液大量分泌,口渴的感觉就大大减轻了。3古代一位皇帝心火旺盛,口干舌燥,众医皆束手。一位太医画了两张图,一为“梅林”,二为“雪景”。皇帝终日把玩观赏这两幅画,口中津液渐生,心火消退,逐渐康复。4现代医学在做胆囊造影检查时,医生也会与病人聊起他最爱吃的食物,使…  相似文献   

2.
人体60%是由水构成的,水是生命的源泉,是所有生物体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离不开水,但平时对喝水的时机似乎从未在意过,大多数人只是渴了才喝,或者忙来忙去口渴了,没去喝,过一阵就不渴了,又或者,反之喝太多的水,这样都是对身体有害的。从养生角度出发,定时、定量喝水,不仅仅是解渴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能保证人体的水分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这里说的生命之源即水。水,不仅在地球生命(生物)产生之初必须有水,在生命的繁衍、发展中也离不开水。专家说:人在只饮水不吃饭(及其它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一星期甚至略多的时间,但若只吃干粮(无水食物)不喝水时,一两天就唇干舌燥,精神萎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08,(8):86-87
如今,人们的生活改善了,注重身体健康、讲究保健美容,重视喝水的人,越来越多了。但真正会喝的,怎么喝法、什么时间喝的人却为数不多。不计时间、不讲内容、不管需求地喝都只能证明你只是在喝水,却不一定是会喝水。大部分的人往往都是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此时身体细胞已经呈现脱水现象,不管怎么喝都不解  相似文献   

5.
<正>相传二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出征印度,途中无水,士兵们口渴难耐。于是,国王命令士兵去寻找水源,但士兵找回来的却只有一杯水,这时,国王并没有独自将这杯水喝下,而是端起它,充满信心地对全军将士说:"水源已经找到了,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能找到水!"话音刚落,国王便把那杯水泼在地上,将士们精神为之一振,不顾干渴,跟着国王继续前进。国王简单的一句话,竟让将士们士气大增,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这样的故事,或许我们听过很多。在这些故事里,故事的主人公常常在某一句话的激励下,转危为安,最终绝处逢生,完成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或者,在某一句话的鼓舞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中国古语有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关键时候的一句话竟能影响国家兴亡,足见语言的影响力。我们不禁要问,一句话的影响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相似文献   

6.
乌鸦吃羊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篇小学课本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课文《乌鸦喝水》之所以让我们印象深刻.是因为在瓶口很小、水又不多的情况下,乌鸦竟想出了向瓶中投石子的办法,最终美美地喝到了水。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0,(1):78-79
"最近脸上的皮肤总是有干裂、蜕皮、粗糙、暗沉等现象,很不舒服。每年冬天到来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真是烦死人了。"张小姐这样抱怨道。这一段时间气温骤降,皮肤常会出现很不适应的状况。那么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怎样去呵护我们的皮肤呢?其实在冬季,保护肌肤的关键是不要让自己的皮肤干燥。冬季的寒冷和干燥容易使人的皮肤干裂、出血,从而使皮肤这一抵挡病菌进入人体的屏障变得很脆弱。在冬天来临之际,要想拥有娇嫩的皮肤就要多补水,一个人一天应喝6~8杯水,并在白天按时间段均匀饮用,不应该在感到口渴时才一口气喝一杯。正确的补水方法是,无论渴不渴都应平均每两小时喝一杯水。此外,皮肤专家告诫说,在冬季,人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皮肤,不要让冬天的干燥蹂躏你的皮肤。  相似文献   

8.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不睡觉,甚至不喝水,却不能不呼吸,哪怕短暂的几分钟也不行,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呼吸究竟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对生命如此重要?如何合理呼吸增进健康呢?呼吸的奥秘是“吐故纳新”科学家早就揭示出了呼吸与生命之间的奥秘,那就是吸入氧气,呼出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人可以七天不吃饭,但绝不可以三天不喝水。这虽然是个俗语,但其意在说明水的珍贵。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用水中,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是否达标,以及如何消除人们生活用水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民众广泛关注的话题。主要论述了总大肠菌群的定义和其对饮用水的危害,并针对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作具体分析和探讨,旨在消除饮用水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人们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长舌蝙蝠     
一个高深的瓶子盛着水,水面刚到瓶身中间,一只口渴的乌鸦围着瓶子兜了几个圈子。它想把嘴巴伸进瓶子,可试过几次都不成功:水太深了。聪明的乌鸦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叼了一些小石子投进瓶子里,水面上升,它如愿以偿地痛饮一番。喝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根本就不是难题,我们轻易地用手举起瓶子一饮而尽。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1.
兰政文 《百科知识》2006,(5X):22-23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不睡觉,甚至不喝水,却不能不呼吸,哪怕短暂的几分钟也不行,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呼吸究竟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对生命如此重要?如何合理呼吸增进健康呢?  相似文献   

12.
光明 《金秋科苑》2013,(15):108-108
吃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一天三餐,我们都离不开吃饭。可是,有些人偏偏喜欢在该吃饭的时候没有胃口或者是没时间吃饭,在不应该吃饭的时候就喜欢大吃特吃。但是,吃饭也是有节奏的,掌握住吃饭的科学节奏,你就能够吃出好身体,还有好心情。  相似文献   

13.
我们靠着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供给能量来维持生长和生活上的需要。新陈代谢作用的主要程序是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人体好比一个锅炉,食物是燃料,呼吸是空气的供给和废气的排出,火就是能量。但是究竟那一种作用最重要呢?就是呼吸。因为我们几天不吃饭,只要有水喝,不会马上发生问题,但是一分钟的窒息,立刻就有生命的危险,而和火炉一样,要烟消火灭了。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历史已经围绕着水在发展。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生存。动植物多半由水组成。人体约含水65%,马铃薯含水80%,番茄95%,海蜇99%。这些含量若变化1%,就会有不舒服之感;变化10%就能引起死亡。一个人不吃食物能维持40天,但不喝水也许最多维持4天。水,真可  相似文献   

15.
李威 《青海科技》2012,(3):99-101
有人说胆固醇多了不好,也有人说胆固醇多了能抗癌。书上说糖尿病人不能吃香蕉;但电视里又讲糖尿病人可以吃香蕉。有人说饭后不能喝水,也有人说饭后最好喝点水……科学不断进步,理论不断出新,各种养生理念近年来回颠覆,俯首皆是的养生指导,几乎使人无所适从了。养生,有这么复杂么?其实万事万物都不复杂,一个"和"字,便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人原本生活在阴阳平衡的和谐状态,人和宇宙之间,是"天人本一"的关系,但为了满足欲求,人渐渐与自然割裂,变成了"我很物质",继而"我很无奈"——我们忘记了生命的本来面目,时常违背自然规律,并且自以为是。所以,健康和快乐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你可以七天不吃饭,但不喝水三天就活不成。水是保障人类生存和维系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也是任何发达的现代科技所终究无法取代的宝贵生存资源。2000年,在21世纪水安全海牙部长级宣言上,"饮水安全"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作为一个新的理念,"饮水安全"并非属于传统安全的范畴。各界比较认可的诠释为: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采取合理的技术或管理措  相似文献   

17.
鸟儿是怎样喝水的?不少人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它们或许会像我们一样把水吸进嘴巴,然后再吞下去。然而,鸟嘴的结构和人类完全不一样,而且不同种类的鸟的嘴巴结构也不一样,它们的喝水方式因而各不相同。所以,直到现在,人们对有些鸟类的喝水原理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各地的小学教材都有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说的是:一只口渴的乌鸦看到窄口瓶内有半瓶水,但其喙够不着水,于是想办法衔来一颗颗小石子投入瓶中,使水面升高,从而喝到了水。这个故事告诉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想办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但是,现在有人做了科学试验,证明这故事可能是假的!因为乌鸦口衔石子填到瓶子里未必就会让水涨起来。用科学实验来还伪求真,这种做法当然值得肯定,因为这体现的是怀疑和求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林亦 《金秋科苑》2014,(6):78-78
夏天天热出汗较多,机体失水量较大,应注意多补充水分。有些糖尿病患者担心多饮会引起多尿,尽管口渴却不敢喝水,这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  相似文献   

20.
<正>睡觉和吃饭、喝水一样,是人们每天都必须要经历的事。这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儿,算下来几乎得花去整个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可我们是否想过,人为什么要睡觉呢?或者说,睡觉对于人的意义究竟何在?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让科学家们很感兴趣,但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公认的解释。也许你会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不值得一提。经过一宿好的睡眠之后,我们的大脑会更清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