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湖南安化黑茶不仅是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更是现代人名副其实的“健康之饮”。 安化黑茶在上海世博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万两安化黑茶砖”在湖南馆独领风骚,我是安化学生,被震憾了。  相似文献   

2.
安化作为"中国黑茶之乡",具有丰富独特的黑茶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黑茶文化与旅游产业并探索其发展对策,对打造安化黑茶品牌、提升黑茶战略地位、提高安化旅游知名度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的理论分析,结合安化黑茶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黑茶产业的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云南普洱茶的汤色深红若红玛瑙,汤味醇和甘甜,深得人们喜欢。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在茶马古道上驮运的普洱茶是将鲜叶经杀青、手揉、晒干三道工序后防入蒸甑,水蒸气蒸20多分钟后即装入布袋,压入马筐篓中,运往西藏等地。茶叶在漫漫运输途中受微生物、水分、氧气的作用,进行着一个相当复杂的化学过程,形成普洱茶独特的化学品质[1]。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米诺膦酸水合物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回收率均>70%。结论:采用平皿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有效检测米诺膦酸水合物片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正茶的世界,如果少了刘仲华,可能还要暗淡很长时间。因为,那一片小小叶子所含的精彩,可能要推迟很久才能被人们发现。自从茶叶的茶氨酸、茶黄素、茶多糖等高附加值成分被刘仲华研发的技术提取出来后,那些不起眼的茶叶,一朝飞向枝头变成了凤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黑茶,曾风靡西北边陲,在内地却红不起来。不是因为它黑,而是它的魅力没被人发现。刘仲华巧施"发花之术",黑茶红遍了大江南北。在一片叶子的世界里,刘仲华奋力奔跑30多年,从学茶人跑成了茶专家,从茶专家跑成了如今的中国工程  相似文献   

6.
杜燕  李军 《百科知识》2023,(30):17-18
<正>中国是茶的起源地,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是目前学界认定发现樟科植物叶和茶树根的地方,时间早于“神农尝百草得茶”。“茶”的正式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我国伴随饮茶习俗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茶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在对外贸易的道路上将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7.
《云南科技管理》2020,(2):43-45
我国普洱茶分布在云南省,云南省是世界普洱茶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驰名中外。随着普洱茶接受度越来越高,普洱茶产品不断走向国际市场。目前,由于欧美、日本的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微生物的限量值要求较国标更严格,给普洱茶出口带来一定影响。通过探讨普洱茶中大肠菌群指标的情况,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最基本循环和微生物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当前农业和环境面临的难题,文章讨论了有机物质在植物、动物、土壤和微生物这4个系统中的运动,指出这些运动形成了两个稳定的基本循环,我们称之为自然界的最基本循环。近100多年来,人类忽视了微生物在有机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使微生物系统受到伤害,最基本循环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农业和环境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文章提出了恢复微生物系统和最基本循环的具体方案,希望通过发展微生物农业使中国农业走上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生产企业有其特殊性,做好普洱茶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对整个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和壮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普洱茶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笔者倡导全面质量管理(TQM)管理模式,它主要体现为研发、采购、制造、客服大供应链之间相互作用,形成TQM的组织框架,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再以PDCA循环制度来进行有序性推动。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国有),创建于1939年.曾创造了我国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即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第一片花砖茶。开发、研制了青砖茶和普洱茶,挖掘、继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礼之类清新淡雅的片断是人类悠久流长历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宝,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下,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主要从茶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研究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及对其他领域的连带作用,引起人们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共鸣。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而对茶饮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继而出现的陆羽《茶经》等文字著作是对茶文化发展从饮食到文化的高度总结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饮乃至于茶具、习俗,使茶文化从纯技艺升华为精神文化,并集中体现在茶道文化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流芳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柑桔之父"的由来提起安化宫川蜜桔,吃过的人都会赞不绝口。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安化被学术界列为柑桔发展的"次适栽区"。1972年春,从津市农校毕业分配到安化的刘干生,在省里参加一个学术报告会时听到了这一观点,凭着对安化的了解,他立即在心里打了个大问号。他认为,安化自然条件优厚,每年无霜期平均长达300天,冬暖夏凉,是桔树生长的"最适栽区"。实践才能出真知。刘干生试办柑桔园艺场,精  相似文献   

13.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以身体具有红、绿、蓝、白、黑、黄、褐、栗等鲜艳夺目,丰富艳丽的色彩而得名,是很有观赏价值的鸟类。其实它身上所具有的颜色还不止八种色彩,头部前额至枕部为深栗褐色,冠纹黑色,眉纹呈茶黄色,眼先、颊、耳羽和颈侧都是黑色,并与冠纹在后颈处相连,形成领斑状。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23)
目的:建立盐酸美西律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和薄膜过滤法对各试验菌株做回收率试验,以验证所建立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采用常规法试验,样品对试验菌回收率均低于5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试验,仅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回收率大于50%。采用薄膜过滤法试验,各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80%,且控制菌生长良好,可基本消除盐酸美西律片的抑菌作用。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可有效的控制其药物质量,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草方格沙障通过降低近地表风速、形成腐殖质改善沙土性质达到治沙效果,微生物岩土技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酶与外界物质反应,形成在材料中具有胶结或填充作用的新物质以善材料性质。本文结合两种方法的特点,提出一种防风固沙的新思路:利用微生物岩土技术形成固体沙障改善近地表沙面粗糙程度,并在格中固定植物形成腐殖质以善沙土性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生物岩的研究,认为微生物岩的树枝状构造的形成有两种控制因素:(1)成岩作用,成岩流体对碳酸盐沉积物颗粒之间的孔隙及化石内部的孔隙的胶结作用,以及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重结晶作用,使受成岩作用影响的区域因晶体较粗在露头上表现为深颜色的树枝状和斑点状构造;(2)微生物的影响.在微生物富集的地方,微生物死亡腐烂后形成孔隙,成岩流体易于在这些区域运移,在孔隙中形成胶结物,使这些区域成为露头上颜色较深的树枝状和斑点状构造.岩石中的微生物化石形态不规则,在薄片上呈蝴蝶状、云朵状、不规则圆形的或者新月形等形状,大小在100~600μm之间,内部被方解石胶结物充填,没有保存任何内部构造.根据形态和大小,推测这种化石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茶做药的。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另据考古工作者从茶树化石中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叶、栽种茶叶的。到秦汉时期,已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叶的加工、品饮才形成系统理论,上升为“中国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茶文化影响深远,英国最早向中国进口茶叶,俄国的茶叶也是中国人去种植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输入的。  相似文献   

18.
生物成因煤层气广泛分布于全球煤层气田,是煤层气研究的重点.微生物是生物成因煤层气形成的关键因素.生物成因煤层气相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将有助于解析生物成因气的形成机理,促进煤层气的开采和开发,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分析微生物在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中的作用,总结当前国内外关于煤层气田原位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旨在为生物成因气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洪潮  杨新丽  崔明昆 《资源科学》2010,32(6):1072-1076
茶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茶起源中国,更因为中国各民族在茶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研究茶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及其变迁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理州宾川县一个白族村寨——大罗村为例,研究了白族茶文化在待客、婚礼和祭祀方面的变迁。结果表明:①今天蜚声海内外的白族“三道茶”最早起源于长辈对晚辈的嘱托而不是待客。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族茶文化在待客方面经历了一个从繁琐到简化的变迁,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不断丧失;②白族的聘礼和婚礼中茶的应用,象征着新人对爱情的坚贞,隐喻着妇女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以及多子多福,家族繁盛的愿望,而新婚夫妇敬“三道茶”则表达了新人对长辈的感激。如今的白族婚礼中的茶文化几乎消失殆尽;③茶在祭祀亡灵、本主、祖先和土地神中象征祭祀对象的永恒和死而复生,及其对人们的庇护。虽然村寨中祭祀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但其中的茶文化内涵在进一步淡化。从大罗村白族茶文化的变迁中折射出当代民族文化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丧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茶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茶起源中国,更因为中国各民族在茶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研究茶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及其变迁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理州宾川县一个白族村寨——大罗村为例,研究了白族茶文化在待客、婚礼和祭祀方面的变迁。结果表明:①今天蜚声海内外的白族"三道茶"最早起源于长辈对晚辈的嘱托而不是待客。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族茶文化在待客方面经历了一个从繁琐到简化的变迁,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不断丧失;②白族的聘礼和婚礼中茶的应用,象征着新人对爱情的坚贞,隐喻着妇女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以及多子多福,家族繁盛的愿望,而新婚夫妇敬"三道茶"则表达了新人对长辈的感激。如今的白族婚礼中的茶文化几乎消失殆尽;③茶在祭祀亡灵、本主、祖先和土地神中象征祭祀对象的永恒和死而复生,及其对人们的庇护。虽然村寨中祭祀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但其中的茶文化内涵在进一步淡化。从大罗村白族茶文化的变迁中折射出当代民族文化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丧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