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把道德思想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是以"爱"和"美"为中心展开,爱国家、爱党、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爱美,从多层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2.
周秩榆 《科教文汇》2013,(6):21-21,37
根据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挖掘科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热爱大自然,节约资源;利用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开展课外拓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对象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3.
根据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挖掘科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热爱大自然,节约资源;利用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开展课外拓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对象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4.
刘洋 《今日科苑》2007,(6):141-141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如果运用得好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形成的潜移默化,主要从五方面实施:爱国主义情感、爱自然、爱生命、人际关系的协调、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5.
<正>参与式教学是指让学生个体全身心融入课堂中,在参与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将其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以“受精作用”为例编写高中生物学课堂上实施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以期为一线教师采用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学科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在2011版课程标准上曾明确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科特色及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使小学数学理论与道德教育有效融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还要辅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我们的科学教学可以在实验设计时适时渗透德育元素,在实验步骤中加入德育教育,在实验应用里接受德育熏陶。科学课堂上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才能树立起为祖国学科学,用科学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科学课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利用趣味实验启迪学生相信具有科学精神能够赋予人智慧和力量,培育德慧少年,让科学思维、科学素养融入学生的自我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9.
李成娣 《科教文汇》2009,(33):80-81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从细节入手,让细节德育融入生活,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在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学习、领悟,让细节德育时时处处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感悟道德情感,真正把道德准则落实在行为中,提升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情感和语言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德育”这个概要,目前有很多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大学生道德出现滑坡现象,本文针对如何运用语言及情感搞好德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是个人或集体在科研领域内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是融入到科研工作者思想深处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等的总和。从科研精神的概念入手,解析科学精神的本质内涵,包括理性思维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及个人道德操守的人文素养;从人文素质、科学信仰和学术道德等方面提出新时期研究生科学精神树立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道德品质不仅是知识,还是情感、意志与行动。因此,单靠讲授与听练不能完成德育的全部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德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其情感因素促进德育效果,即——德育情境教学。德育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反思增加体验,融入情境,促进学生德性的内化和生成。  相似文献   

13.
核心素养对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起着引领作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途径。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该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围绕小学科学课程“月相变化”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将科学素养目标渗透到教学中,融入价值观教育,从教学设计层面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为小学科学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莹 《科教文汇》2013,(24):15-16
德育课作为典型的人文学科,应当融合和体现人文方法,认真研究学生。在德育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人格养成。因此,探讨德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方法,对于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道德信仰,自觉践行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莹 《科教文汇》2013,(8):15-16
德育课作为典型的人文学科,应当融合和体现人文方法,认真研究学生。在德育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人格养成。因此,探讨德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方法,对于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道德信仰,自觉践行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还承担着德育的重要任务。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培养明辨的能力,让学生追求真善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  相似文献   

17.
王国庆 《科教文汇》2008,(23):111-111
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还承担着德育的重要任务。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培养明辨的能力,让学生追求真善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包涵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德育在各目标中的渗透。文章阐述了在科学教育的同时渗透德育的两大途径:一、结合课程,正面接触。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2、配合科学探究进行德育渗透。首先,在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阶段,要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其次,在实验验证阶段,要注重事实,乐于合作,克服困难,善始善终;最后,在交流汇报阶段,要能与人交流,取长补短。3、利用校外考察进行德育渗透。二、以身作则,侧面引导。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融合专业理论课中的德育元素与智育元素、发挥课堂协同育人作用的创新教育模式。医学生是国家未来医疗体系的栋梁之材,医学生的智育和德育素质直接关系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实现情况。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必修课,该文基于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医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性、融入途径和具体方法,以期培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水战红 《科教文汇》2008,(13):39-40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低效的。提高道德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道德认识要“内化”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信念,我国很重视道德教育,但现实生活中仍存在诸多不良现象和弊端,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意识并不太高。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德育片面注重灌输和空洞说教,有时纯粹为了考试,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意志信念的培养,从而造成道德情感意志信念的薄弱或缺失,达不到德育的目的。教师是道德教育活动的调控者,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德育方式方法应创新,应力求引起迅速的共鸣;考核评价机制也应进行改革;德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