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由于大学新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新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适应、人际关系、多重选择引起的心理冲突、学习问题、情感问题等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途径来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做好大学生新生班级建设工作,给大学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文章立足于大学新生班级建设现状,主要分析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心理特点、交往状况及其特点,并对影响大学新生生人际交往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玲玲 《科教文汇》2008,(5):21-21,59
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心理特点、交往状况及其特点,并对影响大学新生生人际交往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是关系到大学生学业成败、社会适应、就业成才的大问题.近年来由于理工科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学习繁重、性别比例差异等原因导致人际交往障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在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提高理工科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分析提高理工科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意义,及理工科大学新生出现人际交往困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减轻学习压力、巧用网络平台、提高人文素养等三个方面来处理好理工科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张婧 《科教文汇》2011,(29):27-27,124
调查显示,人际交往方面出现困难是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所认为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可见,分析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通过多角度工作的开展,积极应对人际交往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对新生大学阶段的人际适应以及将来顺利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朋辈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是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一个尝试。实验结果表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帮助新生破除新环境中人际交往的紧张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是高校解决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传柱 《科教文汇》2010,(7):172-173
将朋辈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是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一个尝试。实验结果表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帮助新生破除新环境中人际交往的紧张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是高校解决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谢鑫 《科教文汇》2009,(34):67-68
大学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面对大学里陌生的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常常会产生诸多心理困惑,妥善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高校的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了解决大学新生心理困惑的有关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自愿参加心理测评的大一新生60名,组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首次心理测评结束后,干预组接受6次以“未来不是梦”为主题的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团体辅导结束以后,两组再次进行心理测评,干预组填写本次团体辅导效果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对促进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对艺术类新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中,发现有54.9%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存在着一定的不满,引起新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多方面。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90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因此有必要针对"90后"艺术类的人际交往状况加以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走出人际困境。  相似文献   

13.
张秋霞  杨梅 《科教文汇》2014,(4):199-199,212
在对艺术类新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中,发现有54.9%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存在着一定的不满,引起新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多方面。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90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因此有必要针对“90后”艺术类的人际交往状况加以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走出人际困境。  相似文献   

14.
李小庆 《科技风》2014,(17):209-209
文章旨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改善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中的影响与效果。研究选取1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人际关系相关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并借助量表测试数据分析,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朋辈心理辅导具有比较好的心理辅导功能,互动性比较强。许多大学新生离开熟悉的高中环境进入大学后在心理上存在不适,很难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应该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辅导,不断提升其适应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心理辅导经验,探讨了朋辈心理辅导用于提升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校最近两年在新生开学伊始试点开展的"新生心理成长训练营"活动,依托班级开展一系列的心理适应团体辅导活动,从微观层面具体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活动的开展不仅缩短了新生的心理适应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同时也使每个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更加丰富和有力,使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或者心理危机事件时能够得到有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班级学习氛围与人际氛围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通过以班级学风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对174名大一新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为期三周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束后采用自编《班级学习氛围》问卷作为评估指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班级氛围总分、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朋友、时间管理、自发学习活动、专业认识和人际氛围题项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短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新生班级学习氛围和人际氛围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并进一步就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班级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刘畅 《科技风》2012,(22):186
随着新生报到的热闹场面结束,同时也拉开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序幕。在高校,如何让新生在短时间内从心理、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适应大学生活,不仅是新生的首要问题,更是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瑞勋  郭薇 《科技风》2011,(18):223-224
大学新生,由于在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常常会出现焦虑、自卑、茫然、苦闷等心理困扰,阻碍了自身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解决心理困扰关键在于新生自己,大学新生应主动学习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方法,摆脱心理困境,保持心理平衡,不仅能顺利渡过适应期,而且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新生不适问题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大学新生不适表现在新生入学后,对大学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产生的心理矛盾或心理障碍等适应性不良的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分析与看待大学新生不适现象,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防范和疏导大学新生排除心理障碍等不适,帮助大学新生愉悦地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乃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