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昭通文学发展中独具审美品质韵味的昭通方言,是影响滇东北、黔西南、及川东南现代方言语法结构及发音的重要因素,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是昭通文学言说的一个重要载体。昭通本地的文学中有大量本地方言,这些方言不仅使文学本身形象生动,而且把昭通本地人文特色凸显出来。昭通方言是研究昭通文化现象和昭通入文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昭通苗族所操语言主要是滇东北与川黔滇两个次方言。由于长期与汉、彝民族杂居,昭通苗语中夹杂着大量汉语和部分彝语借词。三大方言苗族都传说古时曾有文字,但均失传了。20世纪初,英国传教士柏格里到昭通传教,在石门坎研制了一种俗称"老苗文"的文字。1956年国家为三大方言区苗族创制文字时,对"老苗文"进行了改革,称滇东北苗文。改革开放后,一种创制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老挝拉丁字母苗文,传入川黔滇次方言苗语区。目前,昭通两个次方言的苗族面临着多种苗文的竞争与选择。  相似文献   

3.
曾令云先生的《云兴街》在创作上表现出昭通人、昭通方言和昭通文化的层级对应,用昭通方言塑造昭通人形象,展示了具有多元化、多民族、地方特色的昭通文化。  相似文献   

4.
昭通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会产生同化、简化等负迁移作用,因此语音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方言的语音系统和特征,分析自身的发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语音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昭通地委、行署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本刊、《昭通经济》、《昭通农村经济》、《昭通报》和昭通地委宣传部、昭通地委组织部、地直机关党委、地委党校、地委讲师团共同发起,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论文征文,历经近一年,最近揭晓。  相似文献   

6.
"存在"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语言哲学则意在通过语言分析重铸这一哲学老问题。以弗雷格为代表的主流语言分析哲学家通过分析典型语句解决了若干哲学核心问题,从而形成了哲学的语言论第三转向。本文从体验人本观的视角重新审读以弗雷格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主要思想,认为从弗雷格开始的主流分析哲学由于忽视了意义的体验性而走向了反心理主义的极端。体验人本观能够为中国后语言哲学的研究提供一个评价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体验哲学是一种全新的非客观主义哲学思潮,它强调身体经验在认知加工和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体验哲学为视角来研究英汉"吃"族词汇中的隐喻现象,比较并分析了英汉"吃"族词汇隐喻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体验学习"的本质及其规律,避免和克服"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泛化与异化,需要以一种反思与超越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本文以哲学的视角,从"体验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体验过程、体验方式、体验结果)入手,例谈对"体验学习"的实践、尝试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英汉“喜悦”的认知原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体验哲学为认知框架,以原型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对英汉"喜悦"的原型进行了认知分析.英汉"喜悦"这一情感概念是在人类相同的或不同的认知体验上演变而来的,具有相同和不同的认知原型.英汉情感概念"喜悦"是以人类的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利用家族相似性,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所属昭通地区古时是否曾属于夜郎国,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夜郎国”的释义、起迄时间、国都所在地的探索,对当时两地的主体民族同是夷族、昭通地区与古夜郎国西部等地彝族同属于一个方言区、以及彝族中仲年由家族世系、龙姓大族有关情况等方面的阐述,指出当时的昭通地区与古夜郎国关系密切,是夜郎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曾令云长篇历史小说《云兴街》分上、中、下三卷,其以开阔的视野,通过展示昭通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与之相联系的各色人物等的命运沉浮,折射出昭通上个世纪,时代、社会、历史变迁的整体面貌。整部小说在叙述历史的体例上,在运用方言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方式上,以及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营造的地域文化氛围上,都能让读者能打破以往的思维惯性,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关注昭通历史,并获得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体验之思,一是体验,一是思,即探究。体验之思,是一种诗化的思维,审美层面上的思考、探索,是"非规定之思",它代表着21世纪哲学的走向。《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借鉴哲学研究"体验之思"的最新成果,赋予阅读教学以新思想。理解了体验之思,也就把握住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昭通作家群"的作家们在各自创作中融合了本土历史、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展现了丰硕的创作实绩。但在实际创作中,昭通作家们不同程度上突出表达主旋律,关注民生疾苦,却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关注和表达不够。因此,昭通作家们不仅应"走近"昭通,也要"走进"昭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申十年前曾发于本刊的结论:昭通话词尾阴平化与普通话轻声相对应,并又提供了大量语言事实证明这一现象存在于云南和西南方言中。  相似文献   

15.
夏天敏小说对语言有超乎寻常的体验和把握,他的小说在叙事语言方面有高原人的"口气"和特色,以丰富的方言词汇、灵活而厚实的言辞显示了积极修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目的翻译理论视角出发,以《昭通旅游导游词》英译文本中红色旅游导游词有待改进的地方为例,主要探讨昭通红色旅游导游词翻译时应遵循的三大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昭通水利建设属初创阶段,主要体现在,自"改土归流"以后,疏濬河道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决新建昭通府城及附郭恩安县的固定饮用水问题。不过清朝水利开发遗留问题颇多,昭通和鲁甸两地老鸦岩石峡水利纠纷,正属此例。民国十九年(1930)昭鲁水利工程治理是为此段纠纷之止。民国时期该县水利事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既有政府政策支持,又制定了完备的治理方案,相关制度得到发展,水利事业获得保护。梳理清代至民国昭通水利开发过程,考察水利与昭通农田生产、民众生活、区域民众之间(昭通与鲁甸)水利纠纷等关系,进而探讨水利与昭通社会发展变迁的内在联系。是研究昭通区域社会史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人民政府安排云南省语言学会编写《云南方言志》,有的专区和一些县也希望在县志中有本县的汉语方言志或民族语言志,有的地区已经着手进行这一工作(如昭通)。为了使全省各地编写方言志有一个统一的提纲和体例,以利于编写方言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综合研究,我们参考了一些方言志,针对我省情况,斟酌损益,拟订了这个编写提纲,供同志们参考。同时我们对过去调查的材料加以整理,在云南师大学报或有关地州的师专学报上公  相似文献   

19.
以体验哲学和原型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对英汉"恐惧"进行了认知原型分析。首先提出英汉"恐惧"这一情感概念是在人类相同的或不同的认知体验之上演变而来,具有相同和不同的认知原型。然后对其进行了认知解读,得出:英汉情感概念"恐惧"是以人类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利用家族相似性,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方言反映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质,在旅游文化体验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旅游地历史、环境、民俗、文化心态等方面论述了方言的旅游价值,提出了方言小册子、导游口头传播、博物馆方言传播互动区等体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