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新闻播音中出现了“说”新闻这种新颖的播音方式,并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但“说”新闻这种播音方式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理性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说”新闻这种播音方式更好地为时代、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王永明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5):F0003-F0003
从1998年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内“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今说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播音主持的方向和潮流。说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播报方式,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不同,但一致认为说新闻就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融入主持人自己的人生感悟、美学理想的一种新闻表达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明快、新鲜感强、分寸恰切、语流畅达。说新闻是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播报方式上的创新,是新闻播音创新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论邹韬奋在新闻实践中的"三贴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重读有关邹韬奋先生的集,感触很多。笔认为,现在中央大力提倡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韬奋先生就在新闻实践中非常注意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韬奋先生是我国最早全方位地进行“三贴近”的楷模,他身体力行的“三贴近”作风,对于当代传媒人来说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千斤采访四两写”,新闻采写是一种“深入”的艺术。深入,必须树立关爱民生的意识,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是否用良心面对新闻,“深入”便是定盘的“星”。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电视传媒进入了“主持人时代”,好的主持人可以打造出一个好的栏目,主持人“说”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一个节目的质量和效果,随着凤凰卫视陈鲁豫为代表的“说”新闻风靡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台,“说”新闻的趋势、潮流已从“晚新闻”试验开始,贴近社会、贴近百姓的节目内容由主持人去“说”甚至去“侃”,使具人情味、具轻松,亲切感的“说”新闻形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在媒体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源于网络的“新闻链接”亦被报纸所运用,并且比网络的“超链接”更丰富、更简约、更直观。新闻链接的应用要紧紧围绕报道主题或新闻事件来展开,背景材料要真实客观、准确简明,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离开“三贴近”,新闻必然会远离受众;“三贴近”是新闻报道的着眼点与最终归宿;只有践行“三贴近”,才能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暖意"薰"人     
前几天,整理备课本的时候,忽然从中飘落出了几张纸片。捡起来一看,是两则新闻和一篇散文。两则新闻都是关于多米尼加双头女婴的,那篇散文的题目则是《那女孩说:“我最幸福”》。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文学写作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新闻创作中。在新闻作品中体现“陌生化”,一是要形成创新意识,二是要善于运用新闻作品的表现方式,三是要善于发挥媒介的特色效能。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编辑中心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前新闻发展规律的需要,但是,并不能说这就是最好的和永远适用的新闻采编机制;它只是一定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历史的、阶段性的。因为“编辑中心制”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正是这些缺陷和不足,导致了“编辑中心制”只能成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而不会是最终结果。本文认为,“编辑中心制”的不足如下:一、“编辑中心制”下,编辑是否能担负重任,尚不得而知如果说记者的队伍庞大而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那现今各出版单位的编辑,大多是从各行各业转做编辑工作的“转业兵”,其中新闻媒…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播报的一种主要形式。文章以此为对象,归纳出“说新闻”的三种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说新闻”的特征及原则,提出主持人在“说新闻”要注意拉近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注重外在形象、巧用态势语,提升新闻品位。同时指出,“播新闻”“说新闻”各有特色,要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2.
"承"有"闻"义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有“闻”义,时贤多已论及。据本人调查,此义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魏晋南北朝用例多见,并沿用到唐五代北宋。“承”与“闻”虽是同义词,但两用法有别:“承”只能表“已然”,不能表“未然”。关于此义的得义之由,学界有“引申”说和“省缩”说两种意见。通过调查分析最初用例,以“引申”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3.
【新闻点击】据《新京报》2004年2月3日报道,2月2日上午10时许,北京公交车驾驶员武师傅驾驶的731路车行驶到人大站时,上来一名30多岁身材高大的黑人。买票时老外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说:“到农展馆。”售票员绳女士对老外说:“去农展馆一般都在亮马桥或团结湖下车,农展馆没有站。”车行驶至亮马桥站时,老外并没有下车。当车开到农展馆大门附近时,老外突然站了起来,指着绳女士喊道:“快停车,农展馆,我要下车。”绳女士解释说中途不能停车。老外径直走到前门口,冲着司机武师傅说:“快停车,我要下!”武师傅忙又解释说:“没站不能停车,你下站下吧…  相似文献   

14.
“软新闻”通常又可称为非事件新闻 ,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和其它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就、经验、习惯性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它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 ,也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和时限 ,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期 ,侧重事件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概貌性和倾向性的内容 ,是一种关于“面”的报道、“宏观报道”或称“组织性、观点性新闻”。“软新闻”因其“新闻质”是隐性的 ,往往主观色彩较浓 ,真实性难以把握。“软新闻”报道在主题的提炼过程中 ,允许素材和新闻之间存在差异 ;但如果真实性“尺度”把握不好 ,则可能丢失信息 ,曲解事实 ;同时 ,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5.
所谓政治营销,就是政党、领袖、组织、团体等为了把自己的政治理念、政策主张等让民众所接受而进行的宣传、教化、灌输。成功的“政治营销”离不开对社会舆论的引领和掌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媒体时代,新闻扮演着社会舆论的“领导者”角色,党和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便成为衡量其“政治营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闻执政”的现实要求,它体现了政府政治营销观念的进步,有益于尊重公民知情权,有助于用权威声音掌控舆论,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而提高对媒体的领导力则是“新闻执政”的核心,只有实现组织管理能力、宣传创新能力和议程设置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在“新闻执政”的过程中达到“政治营销”的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说新闻”是目前备受欢迎的民生新闻播报方式。节目主持人是“说新闻”节目获得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说新闻”的文体特点决定了“说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必须从“质朴中追求个性”中实现,从语言形象、外观形象、体态语形象等几个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从“潜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莱布尼茨的“微觉”谈起,通过对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天赋潜能说中关于“微觉”思想的阐述,说明从“微觉”到“潜意识说”是一种理论上的飞跃,同时指出了“微觉”在“潜意识说”上的四点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章解说了“风雅正变”说和“质代变”说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二的学理论意义。“风雅正变”说受到政教得失观念的羁绊,未能正确地揭示学与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而“质代变”说虽然揭示了风染于世代的变化规律,但其中由于缺少历史进化观的主导,所以它常常不能用来说明学发展的进步趋向,其理论意义也是有欠完备的。明代的袁宏道和清代的叶燮那里,以学进化观和辩证的观点阐释学的历史发展,为“质代变”说充实进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先简略阐述了何谓主体间性,继而阐述了“距离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矛盾,再用主体间性来审视“距离说”,认为“距离说”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基础上,是一种认识论,这不但不能真正揭示审美的特殊性,反而导致了距离说的内在矛盾。而主体间性可以解释审美的特殊性,解决距离说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电视媒体高速发展,对电视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从深度报道的崛起就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以揭示新闻事实本质特征为己任的深度报道无论是在传播方式上,还是在观众的反映程度方面,祁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追求深度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深度报导的生命在于报道的深度,而“度”的把握是深度报道首先要解决好的重点和难点。《焦点访谈》吸引观众的成功因素是“度”的把握准确、到位。因此说,深度报道的灵魂在于“度”。“度”不够.报道就缺乏应有的强度和力“度”。超越界线,走上片面和极端,会导致报道误入歧途。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