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 《教师博览》2009,(9):36-38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形成孩子独立性格的最大障碍.他们认为也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子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父母就应感到愧疚,应向社会检讨.因此,英国年轻的父母虽然会悉心照育学者认为,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在特定的情形中进行反思,让他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英国的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被称为“绅士教育”。在英国的家庭中,你绝对看不到对儿童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训斥甚至惩罚。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英国人的家教是非常严格的。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宋新华 《师道》2011,(3):61-62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相似文献   

5.
颜玉 《小读者》2010,(2):33-33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青少年的溺爱和娇宠是青少年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学生们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原是英国殖民地,1966年8月宣布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建国初,学校教育为国家的政治转向服务,所以,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公民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70年代初,政府重新确立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73年颁布“生活教育纲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和道德教育,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建国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生活。至80年代,国家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口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被感染的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生活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要正确处理经济生活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学校就应该高度重视"经济教育",努力强化"富的教育",自觉承担道德教育的超越使命。学校固然不应该脱离实际生活(包括经济生活)太远,但是"德育回归生活"命题本身也要求学校教育能够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培育良知。  相似文献   

9.
赫尔巴特和杜威,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两种相互对立的教育思想的代表,其实,在道德教育目的方面,他们都强调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们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德育改革具有以下启示:多方面兴趣的培养是形成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本条件;努力营造学校"社套化"、生活教育化环境,将道德教育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无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都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日后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在这些学校里上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富贵家庭子弟,然而学校的生活条件却很艰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班主任说我的女儿学习好,性格活泼,独立生活能力强,要求我在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推辞不过,我就向大家介绍了下面几点家教体会。一、让孩子经受点挫折“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认识。如果说让孩子吃点苦,有些家长就不一定理解了,有的家长虽然理解但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而言,家庭的温暖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他们还需要挫折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受到挫折教育,能提高耐挫折能力,他们就能适应社会生活。挫折教育的思想,我早已知道,但是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对孩子的教育行为还是去年的事。去年…  相似文献   

12.
<正>道德教育包括家庭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网络的负面影响和功利化的教育思想冲击着家庭道德教育。此外,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等因素使得当前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重智轻德、教育方法不当等。孩子不仅生活在家庭之中,而且生活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之中,除了家庭外,学校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对促进家庭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了解学生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迟早要独立生活,父母不可能包揽一辈子。现在的孩子,他们将来要生活在比现在更复杂、节奏更快的社会中,他们需要的是适应生活、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让他们从小在生活中尝到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喜悦的种种滋味,他们才能逐渐养成应付复杂社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无法正常地用语言去表达想说的话语,甚至无法正常地自理,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帮助和关爱。而作为特殊教育战线的老师们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教育方案,来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适应社会,并且自立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了解学生     
孙悦 《家庭教育》2007,(11S):1-1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迟早要独立生活,父母不可能包揽一辈子。现在的孩子,他们将来要生活在比现在更复杂、节奏更快的社会中,他们需要的是适应生活、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让他们从小在生活中尝到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喜悦的种种滋味,他们才能逐渐养成应付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而过分地爱护或过度地干涉,都将意味着丧失孩子这种能力的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张蕾 《快乐阅读》2013,(18):15-16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实行有效地挫折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期正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若有意识的让他们受点"苦",受点"累",经历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不断地战胜和汲取有益的教训,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独立生活能力就较强,晚上睡觉前能将自己的衣服叠得很整齐,鞋子、袜子都放在规定的地方。在后来的学习中,他们的思维很有条理,对学习从不马虎,书籍、文具都很整洁。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能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提出了"教给幼儿生活方面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的要求。为了达到《纲要》要求,小班重点应该放在"教"字上,  相似文献   

18.
责任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可以说离开责任心教育,就谈不上道德教育,而这恰恰是我们家庭道德教育缺少的关键一环。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孩子玩完玩具,散落一地;自己的房间永远是杂乱无章;老师交代的事情忘在脑后,而不少父母认为这些都是小事,通通代劳,"一片好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脱离,使其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都启发我们:道德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向生活回归。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就要转变教育理念,从生活中发掘教育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还要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  相似文献   

20.
孩子需要学会在群体中生活,学会改变原有习惯,建立新的生活原则,这是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开始。帮助孩子们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是幼儿园老师的重要职责。然而,真正帮助孩子积极生活于社会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对社会、对孩子、对教育甚至对自己都有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