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通过对攀岩运动员的上肢主要做功肌肉左右腕屈肌、左右腕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负荷的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特征及其与肌肉耐力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记录速度攀岩运动员上肢肌最大肌力的40%、60%和80%三种负荷强度下分别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时腕屈肌和腕伸肌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并用MegaWin软件对之进行时、频阈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1)sEMG信号分析中时阈指标AEMG和频阈指标MF、MPF都能较好监控速度攀岩运动员进行上肢肌力量训练时腕屈肌及腕伸肌的疲劳状况。(2)MF、MPF、AEMG出现显著下降时间的提前与负荷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为速度攀岩运动员训练上肢肌力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教练员或运动员应根据上肢肌力量训练的持续时间来选择相应的运动负荷。(3)攀岩运动中腕屈肌与腕伸肌往往同步用力。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都要重视腕屈肌、腕伸肌的力量训练,而不能有所偏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精英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26名精英射箭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还进行振动杆训练(30min/次,3次/周,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与训练系统测试双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胛骨平面外展45°时外旋/内旋向心性收缩运动的峰值力矩;使用表面肌电图记录双侧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sEMG信号;采用OSIS评估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双侧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及OSI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的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O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振动杆训练能显著加强射箭运动员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可作为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4.
表面肌电图技术被用来研究颈部肌肉的功能状态已有30多年的历史,颈部肌肉活动的相关分析、结构与稳定性及颈部疼痛的关系等领域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颈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测试条件的不可控性,研究进展较为缓慢.通过对表面肌电图技术在颈部肌肉活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归纳,认为颈部肌肉活动的sEMG信号特征以及颈部肌肉疲劳和颈部疼痛之间的关系是未来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体操运动员腰部竖脊肌疲劳过程中sEMG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负荷引起的体操运动员竖脊肌疲劳的肌电图情况,找出体操运动员腰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变化特征。对10名北京男子体操队运动员采用自身重量的竖脊肌动态运动负荷法,诱发腰部竖脊肌疲劳,动作频率为60次/分,试验持续时间为1分钟。得出结果为腰部竖脊肌sEMG信号的MPF时间序列曲线呈线性下降,AEMG时间序列曲线呈上升变化;大部分参与实验的运动员左、右竖脊肌的MPF斜率变化明显不一致。在1分钟的动态负荷运动后,腰部已出现明显的疲劳,且大部分体操运动员两侧的竖脊肌抗疲劳能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技术(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探讨伸膝运动时传统重力阻力(gravitational resistance,GR)和液压阻力(hydraulic resistance,HR)条件下股直肌的收缩特点,比较两种阻力的专项适宜性。方法:在相似的运动范围、速度以及起动阻力条件下,11名运动员分别在重力式和液压式伸膝训练器上完成10次伸膝练习,对获得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整流、滤波、振幅标准化、时间标准化处理,比较峰值时刻(peak timing,PT)与持续时间(duration,D)的差异。结果:重力装置条件下的PTGR=32.7±6.5,明显快于液压装置下的PTHR=45.6±8.2,P=0.001;前者持续时间DGR=57.3±6.5,明显短于后者DHR=73.6±6.7。结论:液压训练装置的阻力具有峰值时间晚,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提高游泳、皮划、赛艇等项目的力量训练的专项化程度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建议这类项目多采用此类阻力装置发展专项力量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蹦床运动员在着网和蹬伸过程中主要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特点。方法:选取江苏省蹦床队男子网上运动员7名,挑选股直肌、腓肠肌等7块肌肉,用表面肌电记录他们在不同蹦床网区域内踩网过程的肌电信号,同步测得的足底压力参数和高速摄影画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肌肉的工作情况。结果:1区域的RMS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并且2和4区域相似,3和5区域相似。在整个踩网阶段踝关节角度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结论:运动员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电活动明显强于其它肌肉,应加强对它们的专项训练。胫骨前肌和竖脊肌收缩时长较长,重视对两者的疲劳恢复和损伤预防。应通过训练让运动员适应网不同区域的硬度差异,使其能协调发力,提高肌肉募集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美操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本科一年级选修健美操专项课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核心力量组2组,每组8人,共计16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核心力量组进行为期6周的核心力量训练。6周训练结束后,进行动态平衡测试和表面肌电(sEMG)测试。结果:睁眼和闭眼状态下,核心力量组综合动摇指数(OS),前/后动摇指数(A/P),中间/侧方动摇指数(M/L)均小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核心力量组腓肠肌和胫前肌积分肌电(iEMG)及中位频阈(MF)均小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美操教学中核心肌肉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采用近红外测定方法探测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用sEMG测量1/3MVC和2/3MVC静力性肌肉收缩时肌电参数.动力性运动采取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同步记录肌氧含量和肌电图EMG参数,并采血测定血乳酸浓度.结果:研究发现1/3MVC、2/3MVC静力性运动时肌氧含量的降低程度与E/T值及放电次数显著增加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动力性运动时积分肌电值(IEMG)增加发生在肌氧含量下降之后,并与BLa值非常显著性相关.结论:肌肉静力性收缩时不管强度大小,肌肉收缩疲劳期IEMG的增加与肌氧含量的下降有关.动力性运动中IEMG的改变可受到血乳酸浓度增加和肌肉氧含量减少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了解疲劳状态下颈部肌肉的活动变化规律,为颈部肌肉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名无颈部疾病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分别在屈、伸、左侧屈和右侧屈4个运动方向上完成60%最大随意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的等长收缩,直至力竭。评价指标包括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复杂度(Lempel-Ziv,C(n))以及确定性线段百分比(Determinism%,%DET)。结果:1)在60%MVC负荷下,AEMG随着负荷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MPF及C(n)随负荷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疲劳实验中进行屈颈运动时,胸锁乳突肌的MPF下降斜率与其他方向及其他肌肉有显著性差异(P<0.05),C(n)和%DET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各肌肉在对应运动方向上担任主动肌时容易产生疲劳,胸锁乳突肌尤为明显。而在疲劳性屈颈运动时主动肌胸锁乳突肌和拮抗肌头夹肌均较易产生疲劳,sEMG信号的周期化程度随疲劳积累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