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信息总汇     
一项名为中法青少年梦想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中法两国青少年在人生追求目标上存在不小差异。本调查结果显示,52%的法国孩子把建立美满家庭看作生活成功的第一步,而中国孩子更醉心于事业,倾向于从事有趣职业的中国孩子占到53%。同时,41%的中国孩子把成为富翁看作事业成功的标志。对此,上海交大人文学院院长江晓原表示:  相似文献   

2.
《心愿》记叙的是一位赴法讲学的中国人在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有趣谈话的情景,表达了巩固和发展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共同心愿。篇末以作者直抒胸臆的议论点明了中心。  相似文献   

3.
《中法新约》,原名《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又叫《中法会订安南条约》或《李巴条约》。它是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战胜的清政府同战败的法国签订的一个卖国条约。战败的法国通过条约达到了它想通过战争获胜方能达到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所谓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  相似文献   

4.
《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中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你(家长或教师)有什么反应?调查显示:中国的教育者除少数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并陪孩子一起做以外,40%的教育者会对孩子“训斥”和“警告”,48%的教育者“不屑于回答”。也就是说88%的教育者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抑制了孩子的创造性。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育和心理学教授基斯·索耶博士在《创造力:人类创新的科学》中指出:人人都有创新素质,创造力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并且同样需要为之不懈努力。许多人都说自己缺乏创造力,所…  相似文献   

5.
欧健 《今日教育》2007,(1S):59-59
《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中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你(家长或教师)有什么反应?调查显示:中国的教育者除少数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并陪孩子一起做以外.40%的教育者会对孩子“训斥”和“警告”.48%的教育者“不屑于回答”。也就是说88%的教育者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抑制了孩子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法国书梦     
问一个问题,估计能够准确回答上来的人不多:中国每人每年平均读几本书?法国人一年又读几本书呢?在法国,地铁里、公园中、马路边、公车上,随处都能看到人们读书的身影。法国读书群体比较宽泛,有老人,有孩子,有妇女,有青年,囊括了社会的各个职业和阶层。法国人为什么喜欢读书?法国人把读书看作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修  相似文献   

7.
傅秀宏 《科技文萃》2005,(7):175-176
某国际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做过一项调查,让青少年列出自己崇拜的人.结果,绝大部分国家的青少年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在比较靠前的位置甚至是第一位,只有中国的青少年是把父母放在最后一位.另有一个民意测验表明:70%以上的日本孩子的崇拜对象是父母,而中国孩子崇拜自己父母的仅有1%.  相似文献   

8.
《中法新约》第二款的内容从近代国际法意义上宣告了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事实上,该款内容是中法交涉的重点并贯穿于中法交涉的始终。从1874年法越《和平同盟条约》所引起的中法首次交涉起,越南的藩属国地位即受到来自法国的威胁;1884年《中法简明条款》第四款事实上成为《中法新约》第二款的草案;此后中法之间经过对具体条文文字的反复的秘密交涉,《中法新约》第二款终于尘埃落定。这段历史为从近代国际法视角来解读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提供了充分的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苏联《青春》杂志1986年第8期刊登苏联科学院副院长维利霍夫的谈话说,从维戈茨基时代起,心理学家们就不把孩子看作填装知识的容器,而考虑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维戈茨基说,孩子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开发的。这就是说,开发孩子的能力应成为教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母亲,在随丈夫和孩子到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是法国孩子的学习状态。法国孩子的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与中国人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但是,对于孩子的培养,他们却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走进博物馆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重历史、重基础知识,内容庞杂,学生负担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重的。但与此同时,法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可以说,是把社会当做了孩子学习的大课堂。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你到体育场走一走,小足球队员…  相似文献   

11.
首先要感谢你们为中国的青少年做了一本与国际接轨的青少年杂志。它是时尚的也是前卫的,时尚于它的内容,前卫于它的思想。在市面上能为青少年所看的同类杂志中,你们的《少年文摘》无疑是其中的优秀者,而我也希望优秀者能够更上一层楼,当然要把杂志办得更好是离不开杂志社的工作人员跟读者一起努力的! 湖北赤壁市徐锦  相似文献   

12.
漫画说明:图①:中法战争中国大获全胜,迫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然而懦弱的清政府竞主动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大肆出让主权,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相似文献   

13.
关注家庭教育,一直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于社会,因为孩子生活于社会之中,因为孩子终究要服务于社会。所以,要做称职的父母,就必须把孩子放到社会群体中去思考,就要了解整个社会儿童的生存状况,也要把关心自己的孩子与关注整个儿童群体相联系。有一个关爱孩子的社会远远优于只有一个关爱孩子的家庭,从这点考虑出发,2003年《少年儿童研究》开辟了《儿童现象时评》这个栏目,针对儿童当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进行调查、描述、评论。希望您关注这个栏目——来稿、提供线索、评点。  相似文献   

14.
在德国.教师职业因为考证难而被称为“三大艰难职业”(其余两个为医生、律师)之一。然而,最近德国《职业》杂志的调查显示,教师职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职业”。专家认为,教师职业受欢迎,与德国对教师的独特培养制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一项调查表明,哈尔滨有超过一半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当教师。这显示出家长对孩子未来选择职业的观念正俏然地发生变化,“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的传统观念已成为历史。被调查者中有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及个体工商业者和下岗职工。面对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发生的深刻变化,他们不约而同地想把孩子培养成教师。这次共调查了2024名家长,有45.5%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扬子晚报》1999年12月6日李连生摘哈市逾半家长希望孩子当教师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孩子简直是没有办法了,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专门和你对着干。"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家长和教师抱怨。其实,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这是极为正常的一件事情。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这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最常表现出现的心理特征之一。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相似文献   

17.
在德国,教师职业因为考证之难被称为“三大艰难职业”(其余两个为医生、律师)之一。然而,最近德国《职业》杂志的调查显示,教师职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职业”。专家认为.教师职业受欢迎,与德国对教师的独特培养制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职业兴趣是指人对某类专业或工作所抱的积极态度,是职业选择首先考虑的因素。从兴趣的起因看,职业兴趣可分为直接职业兴趣和间接职业兴趣;从职业兴趣的发生发展来看,职业兴趣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趣——乐趣——志趣。青少年学生应把自己的兴趣同选择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时事背景一2004年年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雅克·希拉克邀请访问法国。1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巴黎签署了主题为《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更加安全、更加尊重多样性和更加团结的世界》的中法联合声明。声明指出,面对新世纪国际形势深刻和复杂的变化,中法两国同意,在继续贯彻1997年联合声明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充实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好同学》2005,(12)
不是每个法国人都向往巴黎生活,然而几乎每个法国人都向往乡村生活。有不少法国人年轻时在巴黎玩过、闹过、荒唐过,到成家生子的时候,便到法国外省的乡村或半乡村化的小地方安顿下来,做一名小职员,生上三四个孩子, 过上平静单纯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