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基督教有着深刻的联系。基督教会创办的大学是大学的原型之一。教会强有力的支持对大学的创建和巩固至关重要。在漫长的中世纪,大学与基督教会在合作中走向疏离。近代大学与基督教会重建合作关系。在现代大学,科学与信仰共存,大学承担着"世俗的教会"的使命。大学新的宗教色彩表现为对真理、智慧、人类尊严与自由的虔诚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周敏 《天中学刊》2008,23(1):92-94
民国时期,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了许多教会大学,这些大学为了生存和发展,成功地进行了由宣扬基督教到教育为本的角色转型.它们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在推进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了许多教会大学,这些大学为了生存和发展,成功地进行了由宣扬基督教到教育为本的角色转型。它们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在推进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办与西方传教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传教士创办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者,同时也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发挥了推动作用。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所办的登州文会馆被称为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同时也是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不论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都具有突破性与里程碑性质的影响。狄考文之所以会成为在华创办教会大学的先驱者,既是由于当时历史潮流的驱动,也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感悟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教会大学的命运发生根本性转变。风起云涌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汹涌澎湃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导致不可阻挡的教会大学"中国化"进程,其显著标志之一便是华人掌管学校。金陵大学是创办最早、影响最巨的教会大学之一,该校首任中国籍校长陈裕光又是教会大学任职最早、任期最长的华人校长之一。所以,对陈裕光于教会大学"中国化"之开拓性贡献予以讨论,无疑对我们拓展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福建教会学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的教会学校,其发展趋势并非是平稳的,直线型的,而是跌宕起伏,令人难以捉摸。本文力图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福建教会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做一粗略的探讨,以祈教方家学者。一民国时期,随着教会传教区域的扩大和基督教教育的影响,到教会学校求学的人日益增多,教会办学的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1920年前后福建全省基督教会所办的学校共852所,学生总数有25568人。教会中学的办学规模也相应扩大,有的在原有的教会小学的基础上升格发展成为教会中学。1914年,英国伦敦会创办了福州英华中学、英国圣公会创办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早期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早期发展吴琼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是指基督教会及天主教会在中国(主要指大陆)所办理的女子高等教育。它包括教会女子大学中的教育,也包括其他教会大学中的女子教育。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既为中...  相似文献   

9.
燕京大学是由汇文大学和华北协和大学等合并而来的。汇文大学的前身是1870年由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北京创办的汇文学校:协和大学的前身是1869年由基督教公理会、长老会、伦敦会创办的潞河书院。  相似文献   

10.
蔺平 《教育革新》2005,(6):63-63
六、教育特点 1.韩国的办学制度多。韩国现在有国立、公立、私立、教立四类所有制大学。国立指国家承办的大学,如汉城大学、韩国放送通信大学等;公立通常指文域和道办的大学,如釜山大学、忠北大学、庆北大学、忠南大学等;私立大学指有社团法人代表,并由公司理事长支持的教授群体办的大学,韩国的高等教育首先是从私立民办高校(也包括教会创办的学校)发展起来的,而且一直以私立高等教育占绝对优势,比如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京畿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大都是私立大学;启明大学是基督教创办的、东国大学是佛教办的大学,大真大学是基督教办的大学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乡村危机,受世界范围内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经过农学专家的反思与批判,在华差会对其传教策略进行了调整,社会服务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乡村社会服务作为这一时期教会大学社会服务的优先领域,亦成为教会大学社会服务工作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是外国教会在我国西南地区创办的一所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其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对旧中国的教育作出了不少贡献,客观上也为新中国建立后西南地区的教育和卫生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清末,外国传教士陆续从沿海深入到西南腹地,在成都重庆等地设立了教堂、医院和学校。为了更广泛地扩大教会的影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基督教会多次会商,决定成立一所名教派的联合大学。1905年,“华西协合大学临时管理部”受命开始学校的筹备工作。1909年至1910年间,在成都南门外购买数十亩地作为校址。随后,各教会在伦敦会议上决定正式成立华  相似文献   

13.
教会中学的校长多由外籍神职人员担任,他们大多具有虔诚的基督教信仰,有很高的 办学热情和较强的能力,在教会中学的创办与初步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其素 质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到了20世纪20年代,教会中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批外籍 传教士校长的素质却明显退化了,成为教会中学世俗化与中国化的主要障碍之一,不可避免 地为华人校长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在近代吉林传播始于19世纪中叶以后,20世纪初发展较快。期间,教会为了传播基督教,采取了创办医院、开办学校等办法辅助布道。基督教在近代吉林的传播,对当地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馆藏资料为主要基础,描述清末福建美以美会教会两次内部争论,力图从新角度探讨清末基督教史。文章认为:西方传教士并不是清末中国基督教的唯一代表。中国基督徒、西方传教士,同样是清末传教运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清末福建美以美会,传教士的内部矛盾与华人基督徒的影响密切相关。双方的互动交流构成清末基督教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立案,是中国教会大学发展史上的特殊事件,也是教会大学改革调整的重要标志。而齐鲁大学,前身是中国最早的基督教高等教育机构一登州文会馆,后来发展成为基督教会在全国的十三所重点教会大学之一,同时又是山东省唯一的一所教会大学。如果自1862年狄考文设立登州文会馆算起到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学校被取消,齐鲁大学则整整存在了90年的时间.它为山东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对齐鲁大学“立案”的探究,对于我们了解这所大学的历史,明晰它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转变,以至对我们今天的高校改革与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强调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教会女子大学进入中国的重要社会历史背景。传教士在中国率先创办女子大学的初衷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女性神职人员,以利于更广泛地传播基督福音,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教会大学在发展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方面的开创之功。中国的教会女子大学经历了从"传教机构"到"教育机构"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8.
《闽省会报》是晚清福州基督教新教美以美会创办的一份中报纸。从现有史料分析,目前还无法断定该报具体的创办日期。从《闽省会报》所刊载的内容分析,该报体现出消息来源广、较强的世俗性等特点。作为教会创办的报纸,《闽省会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但它对传播时代信息、培养新闻人才以及展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雅礼会是成立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个基督教差会组织。20世纪初开始,它来到中国先后创办了雅礼中学、雅礼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学校。有人认为这些学校最初不是基督教学校。所谓基督教学校,应是指近代以来由基督教人士以基督教的精神,以提供经费或人员等方式办理或参与办理的、具备较强基督教特色的现代学校。按照这种理解,再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分析,雅礼会在华教育机构应该属于基督教学校,或者说是传统上人们所说的“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会传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在沂蒙创办了大量的教会学校。这些学校遍布沂州府所属各县,采用西方近代教育体制,招收教徒和非教徒子女授学,宗教是必修重点学科,此外开数,理化,外语,体育,实验等课程。初办时,少收或不收任何费用,后收费越来越多。教会粉学属于文化侵略的范畴,一些沂蒙人因到教会学校就读而信仰了基督教,很多教会学校的毕业生成了洋奴和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但教会学校也扩大了西学在沂蒙的传播和西学对沂蒙的影响,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客观上促进了沂蒙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