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维捷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1):40-43,55
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原则上应由作者本人来行使.但现实情况是署名权常常未能得到合理的行使.根据署名权的行使原则和作品署名的各种复杂情况,对集体作品、学位论文、建筑作品等七种类型的作品署名权行使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为解决作品署名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署名权是指著作权人有权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决定署名与否,以及选择以何种方式署名,并有权拒绝其他任何未参与该创作的人要求署名的权利。署名权具有人身权中的人格权和身份权属性,也具有财产权属性,是一种对世权。  相似文献   

3.
学术论文署名失范、违规、侵权的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论文署名权的表达是有规范可依的,现实中不当不实的署名可归为失范、违规和侵权三类。学术期刊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以作好这三类不当不实署名的处理。同时,在每年的征稿或稿约中对学术论文署名权的规范提出明确的要求,释读著作权法和国家标准中有关署名权的规范,对学术论文署名权意识淡薄或缺失的作者及对不当不实署名者也有教育、约束和警诫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职务作品,是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依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换言之,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除了从事创作性劳动的作者外,还有视同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按著作权法第十六第的规定,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教材职务作品上署作者名,这是法律许可的、合理合法的事,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署名权分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大部分。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对署名权中的财产权利部分都有较为完整的保护措施,但对于人身权利的保护却不尽如人意,侵犯著作权人人身权利的案件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我们应该对作品署名权的制度创新。文章从作品署名权的转让、作者身份注册以及侵犯署名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三个方面对构建我国作品署名权制度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署名权包含积极内容与消极内容,其侵害行为分为发表前、发表时、发表后三类。侵害署名权应赔偿作者因创作作品而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损失,人力损失即劳动报酬损失额按照作者撰写一万字的文字作品花六个月的时间所应得的劳动报酬来确定,一般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来计算其损失数额。使用作品所获取的收益另行赔偿。  相似文献   

7.
所谓托名,是指作者假托古今名流传播自己的作品。托名现象的产生以作品署名为前提。从商周到春秋时期,由于作者的署名意识没有觉醒,因此不存在署名问题。作者署名意识的觉醒始于战国,由于作品可以给作者带来巨大的精神荣誉和物质奖赏,同时也是出于区分学派的需要,战国作者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有些作者考虑到自己声名不够,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快更好地流传于世,便假托古今名人进行传播。战国作者托名情形大致可分四类:一是托现实人物之名;二是托历史人物之名;三是托传说人物之名;四是弟子后学的作品被人托名。战国作者托名传播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许多作品都是借助于古今名人效应而得以传世,有些传世作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战国托名传播在后世流弊甚远,它使人看不清中国文学史的某些环节,给后人考证文献真伪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8.
新闻编辑中署名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署名权是作者对其作品拥有的基本人身权利,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保护,在现实新闻工作中这种合法权利往往受到非法侵害。认真分析思考这一问题,借以引起广大新闻工作者及各界的关注,从而使新闻作品的署名权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视频公开课的著作权归属类型呈现交叉性和复杂性特点。现有视频公开课著作权行使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作品的传播利用和再创造。建议引入知识产权共享协议,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方法来完善现有的著作权行使模式,激励作品的广泛传播和持续创造。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是保护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三方权益的准则和武器。高校学报的编辑作为编辑部与著作权人之间法律的第一卫士,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对著作权把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报编辑要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尊重作者的发表权,学报编辑部要加强管理,尽快处理稿件,增强编辑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在法定的时间内通知作者并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在审稿的过程中,要坚持文稿的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把好质量关。编辑要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制止不当署名行为的发生。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恰当运用修改权,要尊重作者的学术观点和行文风格,不可改变作者文稿的基本内容。把握好文责自负与编辑把关的尺度,保护作品的完整性。在编辑出版印刷过程中重视学报的汇编作品权,维护期刊社依法享有的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文革期间的版权现象主要是废止与剥夺,它体现在有的作者的生存权利被剥夺;许多作者的作品所有权被剥夺;有些作者的创作权被剥夺;一些作家作品的发表权被剥夺;大多数作者的署名权被剥夺;大多数作者的报酬权被剥夺;一些作者对作品的改编权和修改权被侵害;一些作品的转载权被剥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回顾署名权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署名权的定义、称谓、内容、性质以及能够转让等基本问题做出分析,认为署名权是一种“表明作者身份权”、“作者资格权”,而不宜称为“确认作者身份权”、“姓名表示权”,同时通过批判“署名权是人身权”的观点得出署名权是具有财产属性的权利,因而在不违背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法律应当允许其转让。  相似文献   

13.
作者的发表权是《著作权法》规定的作者享有一项重要的权利,是作者行使其他一些权利的前提。作者的作品在期刊上发表出来,是行使发表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期刊编辑流程中,第一道程序就是审查作者的作品能否发表。编辑除要看作品的学术性,还要审查作品的合法性: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剽窃行为,是否"一稿多投",是否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14.
诉权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诉权的有效行使是保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多种影响诉权行使的因素,诉讼救济不足,诉权行使资源有限,同时也存在着滥用诉权的现象.因此,既要强化对民事诉权的保护,又要对民事诉权行使予以有效规制.诉权行使问题要得到很好地解决,诉权行使应遵循的原则须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并逐步完善我国的诉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保险代位权,是保险法中古老而独具特色的一项制度,其建立可追溯到18世纪末期,现已为各国保险立法和司法普遍接受。海上保险作为保险的一类,毫无例外也有代位求偿制度。重点分析了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范围及其限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研究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内涵,也对我国现有法律规范对该问题规定不一致进行深层探讨,为海上保险代位权的顺畅行使提出自己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来稿须知     
,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2,12(4):F0004-F0004
1.来稿请用Word文档发送电子邮件,字数限8000字以内。2.所投论文不是一稿多投,没有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所有署名的作者都对该文的署名认可。3.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姓名的下一行注明作者单位、省、市和邮编,  相似文献   

17.
从2002年开始,我刊对撰写论文的基本格式提供以下要求,供读者、作者参考。论文的撰写格式日趋程式化、标准化。一般地讲,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序为:题名、作者署名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1题名题名又称论文的标题或题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有的读者往往以论文的题目决定是否阅读全文。题名切忌过大、过小或题不对文。一个好的论文题名,应当确切、具体、简练,概括论文要旨,便于检索。题名字数不宜过多,必要时可设副题名。2署名及工作单位论文的作者具有署名权。它…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延伸集体管理制度在作品交易过程中具有成本、监督、定价等优势,能提高潜在权利人的创作力并能克服我国法定许可制度的不足,我国引入该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文章通过将延伸集体管理制度与著作权限制和行使比较以及从该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我国引进安排该制度的成本等方面考虑,认为将延伸集体管理归入著作权行使部分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吴鸣谦 《教师》2013,(21):128-128
针对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涉及的著作权问题,从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保护著作权。通过在这些方面著作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促进期刊健康发展,保护作者和编辑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诗词集》收有署名“春江钓徒”的诗22首,把它们视作郁达夫的作品。本文从郁达夫的行踪、诗作内容、作者与所赠对象的关系及郁达夫署名习惯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真正作者应是郁曼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