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商品输出、劳动力输出、国民输出、经济模式输出,逐渐走向文化输出、国家价值输出.国家传播面临传统与现代、政府与民间、国内与全球等诸多冲突和挑战.国家价值传播应重视民间化、理性化和普世化.我国的视觉传播领域呈现出娱乐化、历史化、戏剧化、庸俗化等倾向,这削弱了媒体的公共馆度.国家媒体陷入了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资本功能的纠葛.这些正制约着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我国政府和国民的媒介空问文明意识亟待建构和增强.民间网络视觉叙事的崛起,为我国“媒介文明帝国”的重构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政府话语场、民间话语场、国际话语场,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中,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都应占据主动权、主导叔.  相似文献   

2.
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为核心,民族与国家合二为一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人把英国称为一个帝国,民族国家和帝国联系了起来。他们认为,不论民族国家还是帝国,其主权是一国之内的最高权力,而且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处于独立平等的地位。正是在民族意识增强和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英国人的帝国思想才开发萌芽。  相似文献   

3.
姜南 《华章》2011,(36)
电视媒介传播功能缺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传统文化、经济利益、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对电视媒介传播起到制约和推动的作用,电视媒介传播需要电视媒介从业者更加深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传播环境是媒体的栖息地。新闻传播环境对于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质量,以及公众对所传信息的认可度,尤其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而新闻传播环境的优或劣,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反映出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享有情况,并影响着媒介和社会成员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突厥族因受蒙古西征影响西迁至小亚细亚后于1300年建立的公国。明代称该国为鲁迷,与其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双方在政治往来、经济交流、技术传播等方面有着频繁、密切的联系,二者共同谱写了中土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有过蓄奴释奴制度,可是没有一个国家象伊斯兰帝国那样典型。伊斯兰帝国的发详地阿拉伯半岛自然条件恶劣,加之三面临海,北面又为沙漠所隔,犹如孤岛.所以阿拉伯人十分落后.在所谓“蒙昧时期”(指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人几乎全是文盲.伊斯兰教初兴,麦加最大,最有影响的古莱西氏族能书写者仅十七人,显然,它影响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并且伊斯兰国家的缔造者穆罕默德对其是意识不到的。但阿拉伯民族有着乐善好施、宽容好客的道德传统。加之他们的先知穆罕默德不幸的童年,使他对遭厄运的人们充满同  相似文献   

7.
随着“帝国转向”热潮的助推,不少学者开始重审关涉帝国的各类命题,反思帝国遗留的诸多历史问题。帝国概念在人类历史上相继发生过多重转换,帝国研究可区分为传统帝国研究、现代帝国研究和当代帝国研究。当以殖民扩张为内核的帝国主义落下帷幕,新帝国主义与后帝国主义的横空出世,为学界赋予了“帝国归来”的可能。帝国不仅作为研究目的而存在,还可以衍化成某种“方法”,前者以构筑帝国知识和阐析帝国概念为内核,凸显帝国相关的学理文脉,切近帝国相关的历史图景;后者则将帝国化身为分析、反思和批判问题的媒介视角。作为方法的“帝国”,使得帝国成为一种指涉丰富的话语符号,对其使用不能脱离基本的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8.
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带有帝国性质,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广泛传播已将世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英语地球村,英语使中国能够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因此,在意识到英语帝国性的同时分析英语对我国经济发展、语言文化以及科学技术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进一步得出如何解决英语帝国性和英语对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哈特、奈格里所著《帝国》一书发表后在思想界引起巨大轰动。帝国作为民族国家主权衰落产物的全球化的主权形式,帝国的权力范式是规训社会之后控制社会的生命政治本质,帝国的生产形式是与工业劳动不同的非物质劳动,帝国的革命主体是取代传统产业工人的大众。帝国、生命政治、非物质劳动和大众正是帝国政治逻辑建构的四维。《帝国》的方法论是欧美中心主义,叙事逻辑是现代帝国主义向后现代帝国主义转变的过程,其意义是预见了后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平民化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实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各层面对影响也开始显现。平民化思维和新媒介行为的出现是它的两大表现形式也是两大发展动力,从社会结构、媒介行为和个体需求等多个方面寻找平民化传播产生根源,这个过程在支撑平民化传播理论的同时也得到一个新的结论,即社会结构正呈现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参与传播能动性的普遍提高。这种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并行变化成为生态传播环境得以形成的基础,使得基于平民化传播的影响探讨未来传播生态环境的突出特征成为可能,在对于生态环境的探讨中从传播活动的普遍化、信息的专业化和媒介议程的共同设置等角度提出一些前瞻性的理论展望和假说。  相似文献   

11.
西汉"过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从陆贾到司马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朝自陆贾首发"过秦"之嚆矢,中经张释之、贾山、贾谊、晁错等人的努力,到武帝时,研究"过秦"成为巨大的社会思潮.司马迁以<史记>为载体投入"过秦"研究,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探讨秦失政的原因,重点关注现实政治方面,以<史记>承担起为现实和未来服务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2.
汉朝时期,由于先秦遗风及汉初开放风气的影响,汉代女性有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可以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从而为汉帝国的兴盛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砖)为研究汉代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具体、生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公元二世纪的罗马帝国是宗教迷雾笼罩的时代。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成为了当时暴政的统治工具。而琉善继承和捍卫了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光荣传统,在其著述中对宗教迷信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也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时代、阶级立场、哲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琉善在美学思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公元6—7世纪,拜占廷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之间为争夺东西方的贸易霸权进行了近百年的战争,最后以拜占廷帝国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不仅对双方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时欧亚局势的变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号称草原帝国的辽王朝,尽管其主体民族是契丹,但其人口的社会构成却是以汉族为多数。数量众多的辽属汉人在辽朝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考其来源,主要有本土固有、乱世流入和割地划归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启蒙史学家,吉本在书中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吉本把孟德斯鸠等先辈开创的启蒙史学发扬光大,理论之光烛照了史学的黑暗。能寻找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出内在的关联性。吉本的垂训史观脱离了低俗,显示卓尔不凡。揭穿了宗友的神秘面纱,敢于闯荡教堂奥秘。揭示宗教的本质是人不是神。人类创造了宗教,塑造了神,神又愚弄了人类。把宗教神秘、神圣化是人类的一大错误。吉本初露民权民治思想具有前瞻性意义。《罗马帝国衰亡史》不仅是罗马帝国历史的最权威著作,而且在史识与史学思想上都为世界史坛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君士坦丁缔造了东罗马帝国,其在位期间所推行的基督教政策对帝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宗教政策的政治动因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主要表现在:实行宗教宽容,巩固政治地位,扩大割据势力;利用基督教统一帝国;控制基督教,强化专制皇权。  相似文献   

18.
受儒家以“美刺”之旨规范文学,强调文学与现实政治、伦理的关系之观念的影响,自扬雄、班固以来,对汉赋的传统评价多侧重对其讽谏力度不够的批评。不能否定,汉赋作家的弄臣身份,制约了作品的批判性。然而两汉大赋也艺术地再现了汉帝国的统一和强大,表现了作家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并且,赋作对形式的偏重正符合了作为文学转型期,文学从学术中分化出来这一特别阶段对文学的要求。基于此,汉赋作为“一代之文学”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9.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纷繁复杂,既是外部各列强的军事威胁所致,也是其自身逐渐衰败而造成的自然结果,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及宗教信仰等诸社会因素。其自身衰败的历史自马其顿王朝末期便已出现,而这一帝国政治上的特点在拜占庭帝国晚期的历史上更是显著而持久,最终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命运。末代王朝帕列奥列格王朝统治时期的一系列内战更是使帝国衰败的历史无法得到逆转,反而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历史上,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全世界逐步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随着人类联系的扩大和加强,一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先后兴起。作为18至20世纪初独霸天下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的兴起是以在愈来愈大程度上联系成一体的世界作为背景的,它的兴起又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