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若愚 《兰台世界》2012,(30):52-53
音乐美学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主流之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儒家思想中音乐美学的发展、基础、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探究儒家美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读阮籍音乐美学思想,其音乐中凄美、悲凉之情,其豪言壮志难以抒发。因此,本文介绍了阮籍生平经历,并对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探究,其音乐思想由儒家功利转为崇尚自然、注重内心情感的思想,其至今都给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王志爱 《大观周刊》2011,(52):239-239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其音乐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审美诉求和审美价值观。本文从音乐的情感态度、文学色彩以及形式美的角度出发,集中阐述了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梅 《兰台世界》2013,(12):46-47
解读阮籍音乐美学思想,其音乐中凄美、悲凉之情,其豪言壮志难以抒发.因此,本文介绍了阮籍生平经历,并对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探究,其音乐思想由儒家功利转为崇尚自然、注重内心情感的思想,其至今都给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乐改进的先驱者,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成功地结合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及表现手法,为繁荣及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及价值,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  相似文献   

6.
《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嵇康"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专著,是我国乃至全人类音乐美学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庞大深厚的哲学体系是人们看待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并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上形成了当时的音乐美学思想,一直影响了中国音乐在之后历个朝代的发展与延留,所以研究先秦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应从当时的哲学思想入手。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的西周。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也在逐渐深化,形成的以孔子为代表的独特的儒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于领悟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以及利用音乐的教育作用来提高当代青年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春秋战国时期,在音乐方面,儒家学派与墨家、道家所持的观点不同,但儒家观点占主流。孔子(公元前51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  相似文献   

9.
吴旭东 《兰台世界》2014,(1):136-137
中国古代庞大深厚的哲学体系是人们看待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并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上形成了当时的音乐美学思想,一直影响了中国音乐在之后历个朝代的发展与延留,所以研究先秦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应从当时的哲学思想入手.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的音乐美学思想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并集中体现于他们各自的哲学思想中。虽然各学派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对音乐进行研究,也都得出了不尽相同甚至是相悖的观点,但是,无一例外地都充分肯定了音乐对人类心灵和情绪的影响,这与现代音乐治疗的基本出发点不谋而合。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音乐治疗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一位重要的奠基人和建设者,黄自引进和介绍了西方的美学思想,对当时落后的中国音乐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理论家贺绿汀,在音乐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本文从音乐形式、音乐美学思想和中国音乐的发展三个方面梳理其音乐理论成就,以期对今后的音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意在弘扬古代优秀的音乐审美思想及表演艺术理论,并以此基点对当代钢琴演奏评价标准做探索和创新,使评价标准不断科学化、多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茅迪 《大观周刊》2011,(47):82-82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重要代表作品,深入细致的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现理论。该书反映的音乐思想,对器乐演奏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明 《兰台世界》2014,(11):147-148
和,是孔子音乐美育思想的标准与核心,以"和"将人、乐、心相沟通,成为孔子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和"的音乐美育渊源出发,对孔子的音乐美育思想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探寻,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和,是孔子音乐美育思想的标准与核心,以"和"将人、乐、心相沟通,成为孔子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和"的音乐美育渊源出发,对孔子的音乐美育思想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探寻,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朝时期的古琴家徐上瀛是对古代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之一,其所著的《溪山琴况》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一部极具价值的琴乐美学著作。因此,本文运用音乐理论方法,来探究徐上瀛的"和"、"淡"、"清"、"雅"四个方面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8.
崔赫 《传媒》2023,(20):35-37
作为电影修辞学的声音符号在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运用这些电影音乐既是因为其具有流行音乐史意义,又是因为这些声音符号是贾樟柯电影美学的补充,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纪录风格、营造怀旧氛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故乡三部曲”中,音乐和电影实现了美学和思想的视听互洽,并具有文化认同和文化批判双重媒介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为孔子美学思想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理论环境.30年来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于孔子的"音乐美学、文学与修辞美学、社会伦理美学、审美教育、内涵与外延"等5个视角;它经历了"批判→部分肯定→全盘肯定→颂扬为中国古代美学的奠基人"等4个发展阶段;对其美学地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儒家美学奠基人之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田明 《兰台世界》2011,(11):11-12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文艺家和哲学家,精通音律,善于弹奏古琴。嵇康通过音乐这一特殊语言形式来表达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生经历的大彻大悟,形成了在自然平和、飘逸洒脱的人生态度下极富独特内涵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