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在高一地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气象灾害。其中把台风的灾害放在了首位。台风是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海面温度26度以上的广阔洋面,是一种强烈发育的热带气旋。全球大洋每年有80多个气旋形成,其中有2/3的达到了台风的强度,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它所带来的灾害主要是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台风中心附近风力可达到12级以上,强风会掀翻船只;特大暴雨造成江河决堤,水库崩溃,洪水泛滥;严重的风暴潮,能破坏海堤,淹没岛屿。它所带来的的损失难以估量。因为世界上沿海地区大多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地区.  相似文献   

2.
朱浩 《地理教育》2002,(4):51-51
一、问题情境的内涵及构成条件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例如,在讲“台风”前可这样设问:“气旋中心气流应辐合上升,过境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中心却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这是  相似文献   

3.
《小火炬》2011,(6):30-31
安全小名片 台风是生成于热带洋面上的高速旋转的气旋,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一种强灾害性天气。我国的东南沿海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地区,每年的7月到9月是台风最为活跃的时期。台风为途经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但随之产生的暴雨和强风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周健  张戈  黄德 《物理教学探讨》2009,(11):12-15,79,80
台湾“灾害应变中心”2009年8月25日表示.“莫拉克”台风造成台湾共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如左图可以看到台风实际上是一团旋转的空气.但破坏力为什么如此之大呢?  相似文献   

5.
浙闽丘陵区自然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成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5):42-43,61
浙闽丘陵区是热带气旋,洪涝干旱,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地区,自然灾害以台风和风暴潮为主,灾害突发,并发,群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严重,区内灾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浙闽兵陵区自然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灾减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台风带来淡水台风是全球最严重的几种气象灾害之一。据了解,从1947年到1980年由热带气旋、飓风、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近50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台风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台风给人类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比如台风“云娜”带来的最大过程降水量达到了916毫米,浙江省的可用水量增加了一倍多。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酸雨可抑制全球变暖酸雨,被人们称做…  相似文献   

7.
每年,一系列的台风警报让我们把“悟空”、“杜鹃”、“科罗旺”、“伊布都”等奇怪的名字和狂风暴雨联系起来。是谁给台风取了这些美丽奇异的名字?它有什么含义吗?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地球上的热带气旋共有4个级别,只有中心风力达到12级或  相似文献   

8.
台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中心急速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气象学上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气旋,因为这种气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的。事实上,几乎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热带海洋气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都知道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可是关于台风,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台风是如何命名的?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近中心最大持续风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香 《莆田学院学报》2007,14(2):97-102
根据福建省主要气象灾害数据库(1980—2005年)资料,采用台风灾害灾损度TDD和环境不稳定度BW要素,构建了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指数TDs(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失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对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这与台风灾情加重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建议福建省防御台风的主要措施应是:在提高台风预报和抗灾水平的同时,恢复环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齐向 《阅读与鉴赏》2009,(12):10-12,53
台风(热带气旋)指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伴有狂风暴雨的大气漩涡.在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相似文献   

12.
西北太平洋上200和850hpa纬向风的垂直切变是影响热带气旋生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因子,弱的纬向风切变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有学者认为垂直切变不是简单的阻止或有利于TC强度的发展,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它在TC发生、发展以及消亡的各个阶段的不同作用。关于西太平洋纬向风垂直切变幅度对热带气旋SP阶段(从热带气旋发展到峰值From Tropical Storm to Peak)中发展速度的影响的研究目前不多。本文利用1979—2011年出现的超强台风资料以及NCEP/NCAR每日四次200hpa和850hpa风场等资料,分析纬向风垂直切变与超强台风SP之间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世界广布的兰科植物为例.它在广东和中国的分布是非常复杂和有趣的.在中国169属当中.世界广布占2.95%.泛热带分布占4.73%.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间断分布占0.6%.旧大陆热带分布6.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9.4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2.95%.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38.46%,北温带分布7.69%.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2.36%.旧大陆温带分布1.18%,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分布和中亚分布不存在,东亚分布14.79%.中国特有8.28%.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兰科的原始分布中心主要在东亚热带至亚热带地区.即主要是在华夏植物区系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引言:线性回归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理统计方法,被应用于许多热门科研领域,包括气象领域。热带气旋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在气象领域,人们根据热带气旋的最大风速分类。热带低压是指最大风速小于17m/s的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则是指最大风速在18-32m/s的热带气旋。台风(在西太平叫台风,在大西洋叫飓风)是指热带风暴则是指最大风速大于32m/s的热带气旋。因为台风造成的风灾大小于台风的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水槽排水孔形成的旋涡和台风底层的气旋都是Coriolis力作用下的辐合流入层旋流,台风顶部是辐散流出层气旋。本文根据辐合流入层和辐散流出层的二维微分方程组得到Coriolis旋流流入层和流出层的统一解,得到了统一的迹线方程。算例与Fujita等根据观测资料得到的台风模式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旋风、飓风与台风是同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称呼。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时,在太平洋东部和大西洋称为飓风,在太平洋西部就称为台风,而在印度洋便称为旋风。那飓风有多厉害呀!举一例子,2005年8月,一个名叫"卡特里娜"飓  相似文献   

17.
强台风     
袁文良 《老年教育》2013,(11):47-47
强台风(STY)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15级(41.5~50.9米/秒)的热带气旋。当强台风继续加强,会成为超强台风,如果强台风的强度减弱,会成为台风。强台风给广大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强台风也同时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强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8.
“卡特里娜”飓风于今年8月29日登陆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使新奥尔良整个城市陷入瘫痪状态,数千人死亡,成为美国自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以来伤亡最严重的自然灾难。一、一种极具摧毁力的气象灾害——飓风 1.性质中心附近风力≥12级的热带气旋,在不同海域有着不同称谓。一般来说,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至格林尼治子午线,以及160°E以东的南太平洋的洋面上生成的称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称台风。具体为:发生在大西洋、北太平洋东部的称“飓风”,源于“Hurrican”,是加勒比海地区传说中“邪恶之神”之意;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称“台风”;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风暴”;在澳大利亚则称  相似文献   

19.
陈静华  蒋少卿 《新高考》2006,(7):105-108
原理呈现 1.气象灾害主要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2.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核心解读 1.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20.
台湾"灾害应变中心"2009年8月25日表示,"莫拉克"台风造成台湾共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如左图可以看到台风实际上是一团旋转的空气,但破坏力为什么如此之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