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作了最初的阐述,他这里所理解的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通过人并且为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向人自身的复归;这对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落焱霞  许净 《学子》2014,(3):107-107
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理论基础,进行了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共产主义关注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是一种人的理想境界,而不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扬弃的现实道路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可能性,以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深刻地阐发了实现人的本质复归与全面占有、全人类的解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深刻论述了关于私有财产的本质及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思想,并深刻论证了对私有财产积极的扬弃即共产主义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必然的环节。手稿当中关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的思想是人对人自身本质的占有,是人向人的社会存在的复归,是对一切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一论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并不是抽象的人性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社会,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异化只能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在各种异化现象中,最为根本的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可以得到扬弃。异化的扬弃就是在实践中使得主体与客体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
1844年《手稿》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4年《手稿》是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一部基础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从劳动中发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由;论证了"异化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否定性关系;揭示了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联系,从而为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以往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的本质异化的分析,指出共产主义不仅是私有财产的扬弃,更是人的自身异化的扬弃。从共产主义的历史基础、主体发展和社会特征阐述了人的异化及其解放的可能性,论证了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类自身解放和本质复归的现实运动。考察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对于正确认识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走出对共产主义的实体化理解,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对象化、异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认为对象化劳动是劳动的一般本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现象,而异化劳动只是对象化劳动的特殊情况,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区分二者对于异化理论,特别是对异化的扬弃,肯定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以及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第120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第一部综合阐述其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开启了解决平等问题的新的思维路向,其中关于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剖析、对空想共产主义的清理、对共产主义的经典阐述以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肯定了共产主义是人的回归的自然社会形态,人的本质的实现和回归正是共产主义的完成。《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人的社会形式,体现了真正的人的解放和自由;《手稿》中的人的实现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的形式,共产主义作为真正的人的社会将体现出这种自然的符合人的本性的人的关系;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形式将最终消除人在现实资本主义中的异化状态,实现真正的人的复归。《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共产主义与人的问题作出了哲学的解答,对今天的社会发展理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人与自然、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思想,仔细探究便能找到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消费的根源,异化消费的直接原因在于违背了人与自然发展的规律,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要消除异化消费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产主义才能消除消费异化,消除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2.
财产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它几乎存在于他们各个阶段的作品中。受着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直接指向私有财产所有制,与此相应,提出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共产主义的财产公有制取代财产私有制的针对性方案。然而从德文词汇上来看,与私有制相对而言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可以用"公有"、"共有"、"公共所有"和"社会所有"等不同方式来表达,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提出了"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概念。对此,我们尝试着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本为阅读基础,在不同表达方式与其所表达的内容上进行关联性认识,并通过这样的认识进一步获得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相关思想的准确理解,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异化是审美产生的具体历史背景。本文从异化的概念、异化产生的原因和扬弃异化三个角度谈审美的生成 ,认为审美是与异化相对立的 ,审美生成于人的主体性的确立 ,也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受抽象的人道主义理论出发点、相对贫乏的经济学知识、特定的理论与历史语境,以及思想深层中的内在矛盾等因素的制约,青年马克思在《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尚不能完全揭示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而以人的类本质的复归为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把社会主义即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的社会形态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而将共产主义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环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出发去理解历史的。因此,只有回到人本身,通过对人类劳动、交往及其基本前提的分析,才能真正揭示人类历史演进的机制。劳动和交往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分工作为人类自然差别在其活动中的表现,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劳动、交往和分工三者作为人的活动及其表现形式,统一于人类发展进程之中。正是由于分工导致的异化和私有制,才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共产主义则是对分工导致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在消灭私有财产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和交往的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消极的自然保护观,传统的自然开发论皆不同,其阐述的是自然与人的统一的观念。人们应该扬弃自然保护观,自然开发论,追求"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和"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促进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932年问世后,引发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烈讨论。书中包含的两种逻辑,使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出现了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两种不同解读模式;也就出现了“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手稿》有其内在逻辑的统一性,文章旨在阐述这一统一性,而切入点则是包含于这一统一性的中心概念——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