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井喷是钻井过程中地层流体(石油、天然气、水等)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大量涌入井简,并从井口无控制地喷出的现象。而井喷事故则是由喷发时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波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笔者就这一情况进行一下阐述。  相似文献   

2.
LWD随钻测量系统是目前国际上钻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测量设备。LWD无限随钻测量系统可以在钻井作业的同时,实时测取地质参数、并身轨迹参数,并绘制各种类型的测井曲线,为更好的制定油气开发方案和措施提供了依据。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测量在LWD中占有重要比重。与传统的MWD无线测量系统相比,LWD可在钻进的同时,实时采集、测取能反映地层特性的地质参数。并可按照需要绘制各种类型的测井曲线。由于资料获取及时,因此地层暴露时间短,在钻速较快的油气层,暴露时间则更少。测井曲线是在地层液体轻微侵入的情况下获取的,与电缆测井相比更接近地层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准确判别流体性质对储层油气开发意义重大,通常采用电阻率的大小和差异、交会图及纵横波速度比等方法来判别流体性质,由于识别低阻储层受较多因素影响,故以上方法的准确率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时频分析和短时傅立叶变换原理出发,采用时频分析方法挖掘测井曲线中包含流体的隐含信息,可以提高流体性质判别能力并且将该方法运用于广安地区,研究表明将测井信号映射在时频面上,可突出流体信息,使其更容易更直观地识别。  相似文献   

4.
钱焕菊 《内江科技》2012,(11):132-133
胜利西部探区地质条件复杂,测井及地层实测压力资料较少,二维地震速度谱分辨率较差,导致对高压异常的成因、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地层压力的确定在钻井工程和地质研究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的研究,本文利用测井声波时差或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孔隙压力,为钻井工程设计和油气运移的动力学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储层地质学理论.利用钻井、岩心分析资料,对江苏油田花17断块阜宁组三段储层的分布和储层的物性条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描述,达到充分认识该储层特征的目的,同时结合试油、试采流体数据分析,确定该油藏的类型,为该区块下一步的增产增注提供了地质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7)
不同岩性层(组)的视电阻率、自然伽玛、中子孔隙度测井曲线存在不同形态特征。根据这些差异,结合钻探成果资料,在龙凤煤矿区范围内对测井曲线进行综合对比。通过对矿区钻孔测井资料分析,归纳出该区龙潭组含煤岩层及茅草铺组、夜郎组、长兴组非含煤岩层的物性特征,确定了矿区含煤岩层中煤层的位置及煤层对比的标志层位,并在物性曲线上讨论了长兴组和龙潭组的地层分界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大庆长垣测井现场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将导致异常曲线的原因归结为钻井工程、特殊储层、仪器性能、仪器故障四个方面,并针对各种异常曲线的出现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保证了测井采集曲线的优质率和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孙善超 《中国科技纵横》2010,(9):104-104,144
本文通过对大庆长垣测井现场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将导致异常曲线的原因归结为钻井工程、特殊储层、仪器性能、仪器故障四个方面,并针对各种异常曲线的出现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保证了测井采集曲线的优质率和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镜下观察,并对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不同包裹体组合特征和显微测温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产状内包裹体形成的先后关系,同时依据烃类包裹体特征可以分析储层的烃类组成、烃类充注史、古流体压力和古流体势。根据三塘湖盆地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组合类型以及与烃类包裹体伴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不同微裂隙内的包裹体按照其产状可分为两类:网状微裂隙内捕获的包裹体和单向微裂隙内捕获的包裹体。根据不同产状内的包裹体特征,分析得出它们是由不同流体来源在不同时期捕获的。根据古地温演化趋势图,通过测温数据推算三塘湖盆地务湖凹陷内大量烃类包裹体被捕获的时间在晚侏罗世,马朗凹陷内大量烃类包裹体被捕获的时间在晚白垩世。在计算包裹体流体势基础上做出古流体势图,显示各凹陷的北部较利于油气聚集,预测位于油气运聚路线上的马中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工作成果,结合钻井和水文资料,确定了研究区域内富水异常区的范围;通过单点视电阻率研究结合测井资料,初步确定了井孔周围层位视电阻率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顺层切片特征分析以及视电阻率断面分析,提出了该研究区域内煤层底板上下50m范围内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布以及主要断层的含水性结果。结果表明:(1)7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存在3个富水异常区,10号煤层顶板存在6个砂岩富水异常区;(2)研究区域内的7条断层大部分存在富水异常,小部分不含水或含水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车西地区中深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本次研究以实测压力、测井曲线等各类基础数据为依据,明确了车西地区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详细分析了异常高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认为,异常高压有利于储层中次生孔隙的保存和产生,可将异常高压下的孔隙度变化定量划分为三个阶段,异常高压有利于储层中微裂缝的发育,压力系数的大小与微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油田的勘探开发不断加速以及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本文简述综合录井仪在现场解释,确定地层储集层及地层流体性质,工程事故预报等方面的应用,举例说明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实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23)
测井曲线标准化的目的是消除测井曲线标准化人工操作与仪器引起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关键的步骤是选取标准井与标准层。针对陆相盆地稳定标准层难以选取的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方法,选择工区内具有等时性的地层为骨架标准层,结合趋势面法并依托石文软件对常规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校正。结合残差值模型与岩电模型相辅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划分地层识别出等时性地层可作为测井曲线标准化的骨架标准层,从而抵消来自液体相对测井曲线标准化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正国内石油挖掘开采进程中,油气生产作业过程中测井解决方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测井工作进展顺利,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有效参数,为钻井作业企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油田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依据测井数据研究评估石油流体品质和石油流体特性。油田企业测井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石油企业提升石油及其副产品的生产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石油产品发掘效率,该技术对于整个石油行业产业升级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石油钻井技术科学化的主要特征是以钻井信息化、智能化为特点向自动化钻井迈进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技术成就有:(1)发展了井下信息实时检测技术,如随钻测量、随钻测井、随钻地震、随钻地层评价和钻井动态数据实时测量,使钻井过程中井下地质参数、钻井参数和井眼参数能够实时测量、传输、分析和控制;(2)开发了井下导向和井下闭环钻井系统;(3)发展了有利于发现新油气层和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新钻井技术和方法,如欠平衡压力钻井、水平井钻井、多分支井钻井及连续油管钻井;(4)随着IT产业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提高石油行业勘探开发、数据应用和经营管理水平而进行的钻井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宝清第三系褐煤沉积,岩煤层的物性差异小,物性总体反映为三低:低密度、低电阻率、低伽玛。利用测井曲线分析煤层定性、定厚问题,详述电性曲线在研究复杂煤系地层的综合利用,并结合电性曲线实际研究解决复杂褐煤层中似煤异常交代不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雪莲  王长陆  汪齐连 《内江科技》2005,18(2):59-59,F003
本文利用岩心资料的高分辨率特征,并结合测井曲线,即从岩性剖面和测井曲线上来识别,对目的层泉三段地层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王府断陷陆相致密砂岩的地质特点,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出了曲线特征识别法、井温分析法、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交会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正态分布法(P1/2)等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该区块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王府断陷陆相致密砂岩的地质特点,本文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出了曲线特征识别法、井温分析法、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交会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正态分布法(P~(1/2))等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该区块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谷经纬 《内江科技》2015,(3):112+75
控制压力钻井技术能够把井底压力变化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大幅度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使钻井作业更安全;同时能有效解决井涌、井漏、有害气体泄漏、卡钻等问题。控压钻井是一种复杂的钻井工艺,其中直接接触钻井液,并对井筒压力进行控制的是专用节流管汇上的控压节流阀及其控制系统,而控压节流阀的主要性能参数和可控性(特性曲线)更直接影响控压钻井工艺实施的成功率。由此可见,一种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的控压钻井节流阀无疑是控压钻井成功实施的有力保障,也是控压钻井推广的坚实基础。因此,本次研究调研了国外钻井节流阀的生产和使用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