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的书     
我的父亲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只上了几天私塾,但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个很有学问的人。记得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看到父亲在晚上总是捧着一本比砖还要厚的书,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痴迷地看。白天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不管是多么疲劳,晚上看书这个习惯他从来都没有间断过。每年一进入腊月,我们家乡的那个地方就开始猫冬了,这个季节是我们家里最热闹,也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每天我们家的晚饭还没有吃完,家中就开始陆续来人了。早来的不用自己拿凳子,上了年岁的老头、老太太连鞋都不用脱,用手在鞋底子上抹擦两下,就直接上炕了。后边来的自己拿个小凳…  相似文献   

2.
    
孙佳仁 《当代学生》2011,(19):33-34
家,是一个可以为我们挡风遮雨的港湾;家,是游子内心深处的牵挂与寄托;家是所有人梦开始的地方。无论是小孩、大人或是老人,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有亲人就有温暖的家,即使住在一间简陋的草屋里。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有婚姻就会有一个家。但是,一间用水泥砖瓦砌成的没有温暖、没有爱的房子,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家,或者就不  相似文献   

3.
鲁迅主张学文的也要学点自然科学。他对爱好文学的青年说:“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后来,他指导一位文学青年读书时,把他这一主张说得更具体,他说:“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鲁迅这一主张,是鲁迅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提出这一主张,在当时主要是为了打破封建思想对青年头脑的禁锢,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具有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镜子背后     
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们家住在纽约市里,和外公外婆家只相隔一个街区。外公每天晚上都会出去散步锻炼身体,有时我也会跟着他去。一天晚上,我和外公像往常一样去散步,我问起他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他告诉我,那时候没有抽水马桶,人们要到户外上厕所;  相似文献   

5.
流漪 《成长》2007,(11):17-18
我本不想邀请他上来,他却说,楼道那么黑,你一个人会害怕的。我告诉他,我们家楼道有感应灯。他说,这么晚了,如果楼道里蹿出只耗子来,也怪吓人的。我说,我们家楼道干净,没有杂物,也就没有耗子洞。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6,(11):14-17
<正>成从来没有这样感动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家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爸爸,另一个就是我。爸爸腿有残疾,干不了农活和别的重活,于是六年前在城里干起了给自行车补胎、打气的营生;我也随之转到城郊一所学校借读,这一"借"就是六年。我们住不起楼房,只租下一间半平房,就算安了家。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我们父子俩的生活,只能靠爸爸起早贪黑地修车挣钱来维持,虽说不至于忍饥挨饿,但每日  相似文献   

7.
夜已经深了,但长丰县陶楼公社古城大队知青队的一间草屋里还亮着灯。灯下,一个壮实的青年正在认真地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当他读到毛主席这本金光闪闪的著作第二百四十七页的时候,不禁轻轻地念出声来:“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8.
青水园     
小时候,老家南边有三间草屋,草屋里住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老人孤身一人,平时种地,农闲时卖点日常生活用品。老人驼背,因而我叫他驼背老伯。驼背老伯的屋前是一个大园子,我叫它“青水园”。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可爱的老爸,他什么都好,就是爱打呼噜。这大概是因为奶奶的遗传基因吧。这天晚上,爸爸的呼噜声特别响,简直是惊天动地:"呼噜呼噜呼噜……"在隔壁房间的我感觉世界都在颤抖。一整夜,我都在床上翻来覆去。第二天,我走出房间吃早餐。只听妈妈"啊"地一声尖叫,"孩子他爸,我们家怎么会跑来一只熊猫呀?"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只乌鸦,一只又黑又丑的乌鸦,我本身似乎就是一个不幸的象征。也许我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可并不是别的人都这么不在乎。因此,我很孤独,也很自卑。我没有任何朋友,也没有家,甚至连一个歇脚的地方也没有。我不奢望太多,只想有一个家。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它剥夺了我拥有  相似文献   

11.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依利诺伊州大学。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日子了,我由一个应征事情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我身上只剩下一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差事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紧,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远远的草坪上半躺着一个金发青年。他看着我,我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仍看着我,忽然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来。他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有一棵小草。向我微笑。“来,给你”他将小草当宝似的递上来。我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对,微笑,就是这个样子。”然后,他双手插到口袋里,悠闲地走了。…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韧性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我的邻居的一个亲戚。他常常搭着汽车从老远的地方来看望我的邻居。来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他一口地道的汉口话同邻居娓娓地谈着什么。有时候我也前去插上两句嘴,他也从来没有因为我是个小孩而冷淡我。他的语气总是很平静,表情也总是很和蔼,你从他的脸上很难看出他有过怎样的经历。所以当我的邻居对我讲他家发生的事时,我简直是大大地吃了一惊。当这位老人在少年时,他的父母便双双去世了,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后来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安宁的家。却不料人到中年,妻子在给他留下两儿两女后一…  相似文献   

13.
当我九岁时.有一天我在四叔家东边小屋里玩耍。这小屋前面是我们的学堂.后边有一间卧房.有客来便住在这里。这一天没有课.我偶然走进那卧室里去.偶然看见桌子下一只美孚煤油板箱里的废纸堆中露出一本破书.两头都被老鼠咬坏了.书面已扯破了。但这一本破书忽然为我开阔了一个新天地.忽然在我的儿童生活史上打开一个新鲜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我的同桌有些神经质。和他同桌整整一个学期了,我对他是又恨又爱,他就是李伟。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约好星期六上午去动物园玩。当我们来到大猩猩的笼前时,这只大猩猩便对  相似文献   

15.
人们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啊,当人们在外拼搏了一天,累了,常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严厉的父亲、温柔的母亲和调皮的我,构成了我们这个温馨的家。小时候,我怕爸爸,每次见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长大后,我觉得爸爸变得温和多了。一次,他教训我,我却在一边窃笑,因为他说  相似文献   

16.
从小到大,父母长辈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就是:做人啊,要有担当。儿时的我不懂,只以为担当就是学会自己做饭、自己叠被,承担自己份内的事。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原来鸿蒙初辟的新世纪里,每个正值青年的我们都应有一份家国担当。如果国家是一棵树,那人民就是树的脊梁。而中华民族这棵五千年来历经风霜雨雪却仍屹立不倒的参天大树,更是离不开世世代代具有民族与家国担当的人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农民,从小到大的理想就是当作家,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10年来,他每天坚持写500字。每一篇稿写完,他都改了又改,加工润色,然后寄往各地的报刊杂志。遗憾的是,从来没有一个杂志社发表过他的文章。29岁那年,他收到了一封退稿信——他的坚持终于感动了一位编辑。这位编辑在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过于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  相似文献   

18.
正假日接到电话,是一个近十年不曾联络的号码。原来,一个出国留学的孩子回国了,希望来看我。他的妈妈打来电话特别叮嘱说:要看姨婆。姨婆,就是我的妈妈。他是我父亲同事的孩子,家就在大院中相邻的楼。从我们家下楼,再上楼就到了他的家。知道他要来,我们都很意外。更意外的是,当我把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激动地叮嘱我:要准  相似文献   

19.
家是什么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富翁。当警察说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在我们这个世界,许多人都认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庭院。然而,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是家吗?  相似文献   

20.
孝心无价     
我是一只狗,一只看家狗。我的主人叫我"十二黑",因为我的身上有十二块黑色的毛斑,其他都是黄色的。我是一只流浪狗--以前是。当我的主人把我从村外的粪池里捞出来的时候,我将不再做一只流浪狗。"我有家了,我有主人了!"我高兴地叫着,主人拍拍我的头说."十二黑,我们真是同'命'相怜啊,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