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而情感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能量和动力,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的转换器和催化剂。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呢?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当今教育新形势下尤为重要。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使得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自身对数学的情感和投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激励和感化学生。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就会把这种良好的情感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3.
李艳晶 《成才之路》2011,(30):72-73
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数学课堂也应该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基地。实施好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情感成为教学的“驱动器”。  相似文献   

4.
李帅领 《考试周刊》2011,(36):97-97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课堂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他对学习的执着追求,以及喜厌之感。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促使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教师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数学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使学生在数学课上注意力能长期高度集中的前提。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拘一格巧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课堂效果的分析,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引人入胜的开始,高潮迭起的过程和耐人寻味的结尾,然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上,教师有创意的导入,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热烈的学习情感。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工作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  相似文献   

6.
高中学生数学课堂中的情绪障碍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不断相互统一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在诸多学习情感问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障碍是其中一个很少被教师重视但又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问题.高中学生数学课堂情绪障碍与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为搞好数学课的教与学,要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削弱或减轻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情绪障碍,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方设法把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卢福征 《广西教育》2007,(12A):41-41
深入乡村小学,我们听到一些老师感叹:数学课难上,学生厌学,学习太粗心,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观看他们的课堂,教学时,不管学生的情绪如何,教师始终按他原定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很少顾及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没有认识到情感对数学课堂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萍 《农村教育》2006,(10):52-53
数学是中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学科之一。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排、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甚至产生讨厌、反感数学的情感。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着重强调对全体学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把“情感与态度”放在教学各目标的首位,特别是二期课改中推行的新教材在编排上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学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有着重要作用。要加强中学数学课的情感教育,必须提高对数学课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情感品质,挑战性的学生意志,浓厚的数学兴趣,合作的交流能力,真正把情感教育和数学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争得教学和育人双丰收。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学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有着重要作用.要加强中学数学课的情感教育,必须提高对数学课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情感品质,挑战性的学生意志,浓厚的数学兴趣,合作的交流能力,真正把情感教育和数学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争得教学和育人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上好课,是教师一生的追求,而学生也是特别希望授课者每次都能上好一节课,以便在课堂中能够把握学习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本文就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把数学课上得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教师的数学语言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根本保证,教师通过数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严平 《青海教育》2011,(12):46-46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情感的桥梁。“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并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索与研究,才能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积极努力地探索才能产生“新的结果”。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是照本教“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进教材,使数学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教材及现实生活有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课不是以前那样的“枯燥、单调和乏味”,而是现在这样“有趣、新奇、刺激、有用和迷恋”。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创设优美、悬念、疑惑、幽默、惊奇、欣喜、陌生、熟悉的情景,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习数学的欲望。乐于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热爱教师、尊重教师.一般的,学生会把他们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上去,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而建立这种感情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爱是感情本质体现,是感情的结晶,由爱产生的积极的情感则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不热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更谈不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了.  相似文献   

17.
正做什么事都要有兴趣,只有带着兴趣去做事情,才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小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才能爱学,也才能把数学学好。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或者是讨厌数学课,那么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逃避数学课,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谈数色变",更谈不上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了。我认为,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解、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教师要以笑脸、诚心和真情对待学生。当学生取得成绩或者成功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祝贺和鼓励,以便他们能够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取得更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强调“经历、体验、探索”.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具有很强的好动性,动手操作是他们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无穷魅力的,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这反映了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非“装知识的容器”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充分利用教材列举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皋Ⅱ形象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参与上.学生思维参与深入的程度是一节数学课优劣的重要标志.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经验及思想观念的获得等,而这又取决于教师如何积极培养、锻炼学生履行主体责任的各种能力和品质,从教学过程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应注意以下八个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