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基本范畴,"读"居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但在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成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其次要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要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保证。  相似文献   

2.
章小棉 《语文天地》2012,(16):31-32
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读"的能力比较弱,学生朗读能力低下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瓶颈。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应当得到有效培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一、初中生朗读能力发展现状走进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可以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偏低。有的学生在读书时存在着唱读现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针对阅读目标指向不明、朗读缺乏层次、读讲尺度欠当、指导评价脱节等实际问题,实施以读代讲,创新方法策略,有效遏制了无效问题和繁琐分析,提高了朗读水平,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了语文教学低耗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上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考察,进而触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形象、思路、质地、表达等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毋庸置疑,朗读是一条有效提高学生语感水平、语文素养的捷径。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怎样训练学生的朗读呢?笔者以为主要是让学生解决好"准备读"、"读进去"和"读出来"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朗读教学却存在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形式单一无趣、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教师缺乏对朗读的有效指导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对策。文章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了改善朗读教学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水平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听力残疾学生朗读课文常常会存在不知道字词的读音、朗读时无法正确断句、缺乏朗读情感等问题。聋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逐字正音,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课堂"读",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课外"读",通过开展阅读指导和多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听力残疾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产生了厌读情绪,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积极、正确、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对于学好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素芹 《教师》2019,(16):31-32
朗读是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教学中采用示范朗读、创设情境读、想象画面读、读出不同句式、借助标点符号、学会断句、关注提示语等朗读手段,能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掌握朗读技巧,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必须要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由此可见,"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朗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学会朗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小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一种实用有效、有针对性、有文以化人作用的育人方式,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素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形式单一,评价语简单,方法不够灵活,缺乏有效的指导性,停留在浅层次上,很少深入评价内核。结合教育实践,分别从小学语文朗读评价的现状、朗读评价的价值与意义、朗读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标准、朗读评价语言、朗读评价方式等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深入探究朗读教学评价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灯,而朗读则是电;情感是火,朗读则是风;没有情感的读是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情"与"读",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邹莉雅 《考试周刊》2011,(55):55-56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在教学中重视朗读方法指导,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读说结合,创新评价,享受朗读的快乐,加强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以读为本,可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提升学生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读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能沐浴经典,"读"占语文鳌头,"读"秀语文精彩,读是打开智慧之窗的一把金钥匙,读是自我情感的抒发,读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言语实践活动。语文课堂,教师应做到少讲精讲,让学生"读"领风骚。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读的现状,在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策略。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朗读教学应聚焦于"准"字:准确再现文本语言;准确再现自然生活;准确突显个性解读。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自然、读得有个性。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应扎实有效地实施"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巧妙设计,运用设置情境、分析品味、比较归纳、品味想象等方法带动学生有效朗读,让朗读有层次性、指向性,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积累,在朗读中促进良好素养的形成,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朗读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引导学生通往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听、说、读、写"作为语文知识的核心,应当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备受关注,但事实上"读"这个能力的培养往往在语文教学中被忽视,根本原因是当代教育制度的功利性,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考高分、上名校,语文学习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现今的朗读教学大多沦为掌握知识的工具,常常无法完成朗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探究实现高效朗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朗读能力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如何让学生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味,让语文课堂上的"读"绽放异彩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循序渐进,读有层次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将其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多读,做到读有层次,即要按照语文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各个层次准确到位的朗读中,形成扎实的语文能  相似文献   

19.
朗读教学向来是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它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整篇文章。经常朗读文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但"读"在现阶段语文课堂中还存在一些发展误区,课堂上无须太过花哨的朗读教学形式,简单合理已足够。应合理运用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实施语文朗读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口、脑、眼、耳等器官,使其协同并用,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和对文章的掌握,对提高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上看,发现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与不足,致使朗读教学有效性低下,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此,文章基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研究,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优化语文朗读教学成效,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