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化教育研究》2023,(4):F0002-F0002
202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电化教育研究》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据悉,此次评价采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22版)》,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33个学科类的1924种老牌刊、117种新刊和148种外文刊,共计2189种期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教育学类扩展期刊。这是《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继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之后获得的又一重要荣誉。  相似文献   

3.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部分 ,体现了方法和目的的一致性。“三个代表”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 ,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 ,引导时代精神的走向是其价值的最高体现 ;坚持理论创新 ,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贡献理论和智力资源是其基本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1):F0004-F0004
根据2018年1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显示,《广西教育学院学报》首次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教育学学科核心期刊扩展版阵营。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2):F0004-F0004
根据2018年1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显示,《广西教育学院学报》首次进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教育学学科核心期刊扩展版阵营。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于2014年11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本次评价,采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试用版)》,共对733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语言类学科共收录32种期刊,包括顶级期  相似文献   

7.
资讯     
《青海教育》2021,(1):5-8
教育部印发意见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导向、严格底线要求、优化评价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高校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本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现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人编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9.
《西北师大学报》2007,44(4):F0002-F0002,F000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西北师范大学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42年3月。开设有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栏目。在多年办刊过程中,获得社会各界较高的评价,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教育学·心理学”名栏建设期刊,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CSSCI来源期刊。本刊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  相似文献   

10.
核心期刊研究与社科学术期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社科期刊的评估体系的建立,源于核心期刊的研究。目前,涉及社科学术期刊的核心期刊研究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所建立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从核心期刊的概念可以看出,其涉及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学术期刊,而不能扩大到整个期刊界的所有期刊。核心期刊具有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功能,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掌握好期刊评价与学术论文评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自主知识体系是我国学术评价的宗旨,也是期刊评价的根本遵循。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标准须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指引,其评价改革过程也恰好是自主知识体系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领域相结合的一块试验田。为此,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学术共同体作为评价主体的主导作用,秉持守正创新的评价理念。从自主知识体系语境出发,在具体改革举措上,须完善“全评价”和动态评价,实施适恰的分层分类方案,并深入拓展开放科学评价路径,探索一系列既体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要求,又能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人文社科类期刊科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四川省一级期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热忱欢迎国内外社会科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联合在江苏溧阳召开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成果评审暨主编高层论坛会议。这次会议对我国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研究进行了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高校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本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现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从2010年1月起,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1):F0002-F0002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也是全国首家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学术期刊,现已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6.
《开放教育研究》2009,15(5):112-112
日前,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通知,《开放教育研究》入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RCCSE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排行榜》(2009-2010),并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称誉。此次公布的2008-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中,遴选评价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共1599种。其中,教育学类期刊共有172种,最终评定出“权威学术期刊”9种,“核心学术期刊”25种。  相似文献   

17.
敬启     
《高校理论战线》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月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近年来,我刊通过封面宣传各类高校,沟通我刊与各校之间的联系,提高和扩大被宣传学校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面临诸多挑战,可从受众、传播者、媒介与评价者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中采取了七个方面的新举措,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以期推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4):F0002-F0002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高校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本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现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从2010年1月起,《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刊期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努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科研方法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