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量计算中国1991~2008年各部门终端化石燃料燃烧的CO2排放量及其变化轨迹基础上,利用LMDI模型,将CO2排放定量分解为下面五个因素:经济发展、部门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耗强度、碳排放系数。分别考虑这五个因素变化对中国CO2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91~2008年间,中国化石能源燃烧CO2排放量年均增长率约为6.1%。促进中国CO2排放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快速增长,而抑制CO2排放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能耗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EK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出口量的扩大与环境恶化呈正相关;出口对CO2排放量呈现规模负效应,而对CO2排放量的结构效应则为正效应,总的结果是,我国随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CO2排放量增加幅度也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3.
外资规模的逐渐扩大在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CO2排放量的增加。利用1999—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外资企业经济规模、内资企业经济规模对我国CO2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CO2排放与外资、内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虽然外资与内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增加我国的CO2排放量,但在影响力上,外资企业对CO2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从模型参数的估计值来看,外资企业总产值每增长1%,CO2排放量与人均CO2排放量分别增加0.22%与0.20%,而内资企业相应的数值则为分别增加0.42%与0.32%;此外,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与城市化水平提高均显著地加剧了我国的CO2排放。因此,中国政府必须认真处理引进外资与内资扩张的关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把握好城市化的节奏,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作为最大产品生产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发达国家关于中国承担CO2排放的责任过轻的指责,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才能给予客观而充分的回答。本稿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中国1997年和2007年的对外贸易中CO2排放量,在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由此诱发的CO2排出量增长速度远低干出口额的增长速度,说明中国不但满足了世界市场的需要,而且为CO2减排目标作出了积极努力。然后,分析了中国1997年和2007年对外贸易中CO2排放结构的变化,进出口诱发的CO2排出量基本处于平衡,从对外贸易中获得了CO2排放量减少的益处,同时也减少世界CO2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效应能够有效扩大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基于2010-2019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镇化率、旅游收入、旅游资源等相关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定量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省旅游经济和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效应.如果忽视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将会高估其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2)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城镇化水平每提升1%,将会直接带动本地区旅游经济提升1.631%,间接促进临近市州旅游经济增长0.548%.(3)在城镇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对本地区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为理解湖南省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深入挖掘其对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9月22日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承诺中国争取到2020年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为了缓解由CO2累积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实现CO2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在CO2的传统应用研究基础上,CO2合成精细化学品、高分子材料以及电、光、生物转化等领域的研究也有所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工业化水平.笔者原创了一组有关CO2吸收和利用的试题,目的是展示CO2的最新研究进展,解读新碳源、低碳经济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空间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本文将空间自相关模型与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融合,构建了空间效应多层线性回归模型,选取2003至2016年29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48.32%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变化来自地区的差异;空间因素显著地调节了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环境规制效应对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且它可以显著抑制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对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正向影响;且验证了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全国31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等方法,探究2011—2020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水平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省、自治区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数有所波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现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特征;我国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动态差异,且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省份与同步发展型省份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滞后型省份增多,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并未实现理想的高度耦合协调与同步发展状态,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创新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呈现负向不显著,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安徽和江苏两省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安徽省要素投入的不足是经济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生产投入的增加能带来更多的回报;而江苏省则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投入的增加.无论是安徽还是江苏,资本和劳动力都是经济增长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分别是安徽和江苏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源分散利用导致规模效应缺乏,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协调发展困难,利益机制扭曲导致发展动力欠佳,制度安排缺失导致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城乡统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应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从制度安排、统筹计划、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为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力模型研究2002-2010年中国省份与22个经济体和中国省份与泰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关系。通过固定效应、组间效应和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影响因素对中国省份出口和进口的影响,估计结果基本上与预计相同。研究发现,经济规模、特惠贸易协定(ACFTA和其他PTA)、GMS经济合作、中国地方对外开放政策、共同边界和共同语言影响因素一般给中国地方对外贸易带来积极效应。相反,地理距离和进口关税与中国地方对外贸易量的关系为负比。基于模型回归结果的政策性建议:泰国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扩大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及中国西南地区的经贸合作,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市场准入,消除非关税壁垒,减少文化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加强区域开放性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借用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和规模经济原理,用城镇人口增长土地弹性来分析1990~2012年间梅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问题.研究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将研究分为5个时间段.研究发现,前四个阶段即1990~2010年间,梅州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规模都在增加,但是城镇人口增长土地弹性均小于100%,说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于相对协调阶段.2010~2012年间,城镇人口增长土地弹性为462.63%,说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于协调阶段.最后分析了影响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城市化因素和政策因素.由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还需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吸引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入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高校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意义.以我国30个省份地区为样本,将时间趋势带入面板数据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研究生教育是否以及如何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既存在直接促进作用,也存在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在控制了劳动力、资本和城镇化等因素后,上述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此外,通过测算研究生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明显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民收入增长结构调整的现实问题,利用1998—2018年中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七大影响因素对农民总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都具有显著空间效应;收入来源结构在空间地域上相互作用,农民收入提高受其他地域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基于以上结论,研究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全面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农村市场经济水平、优化地区产业布局、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破除制度障碍、发挥政府效能、完善各类涉农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入世”后,将遵守世界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则,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轨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分工,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效率收益,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入世”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入世”所引起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规模的扩大。预计到2O0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福利收入将分别提高1995亿元和1595亿元,分别占该年经济增长率的l石%和1二%;进出D分别增长25石%和269%。中国GDP大幅增加意味着将增加几百万人的就业机会,居…  相似文献   

16.
依据1986-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分异以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三大板块、各省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但总体上处于稳定上升趋势.户籍人口城镇化高水平的省份有向东部集中的趋势,中等水平以下地区呈现一定程度集聚态势,主要分布在中部部分省份和西部大多数省份,低水平的省份呈现从西部向中部逐渐扩展的趋势.为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以及城镇化质量,重点在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就近(地)城镇化道路,推动区域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的发展状况,研究一个区域的城镇化对该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山西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与中东部省份相比较及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镇化水平相比较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山西省城镇化的现状。提出山西省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城镇化质量低、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吸引力较弱等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为山西省的城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发展在缓解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间矛盾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9—2018年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的作用机制与效果,结果表明:(1)金融深度发展直接促进了工业污染排放,而金融效率发展直接抑制了工业污染排放。(2)金融发展调节了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对工业污染排放的作用,但调节作用效果因金融发展指标和污染物选取不同而存在差异。(3)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排放之间存在“倒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均加剧了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2)溢出效应中居民收入增长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水平,而经济增长、产业转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3)考虑溢出效应后,土地城镇化会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水平,而人口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能源安全与中国节能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问题事关经济与国家安全.中国经济规模的迅猛扩张拉动能源消费强劲增长,经济增长的成本因能源价格因素大幅提高.本文使用完全分解技术分析了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四大因素: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经济规模.探究了实现中国节能安全的现实路径:经济结构调整和适度工业化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降低火电比例,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是我国节能的重要举措;推动技术水平提高,降低能源强度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保障.总之,加大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力度,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采取适度工业化政策,逐渐引导经济向第三产业纵深、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拓展,是实现国家经济与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