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之一,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在积极理念的指导下应当具有全新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发展观、人本观.同时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研究思路,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践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在积极理念的指导下应当具有全新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发展观、人本观.同时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研究思路: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践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心理学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暴露无遗。加之后现代文化思潮强有力的冲击,心理学的现状与前途令人担忧。心理学研究者必须分析后现代文化思潮对现代心理学的挑战,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困境及其根源,并从方法多元化、重视理论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与统一、加强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等方面去探索,寻求走出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趋向,积极心理学蕴含着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心理健康思想的独特理解,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及学科性质有相当的启示意义。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其思想,建构其体系、发展其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20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其主要理论来源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文艺运动、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后现代心理学,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主张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被视为对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发展的批判与期望,也许可以看成是其现代化道路的完善,是其发展史上向前迈出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社会思潮。其对主流心理学的心理学观和心理观、心理学知识观、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主流心理学的改造。但由于后现代思潮本身存在的巨大破坏性、矛盾性和不完善性。因此其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改造的片面性也就在所难免。为使心理学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些偏颇之处进行辩证的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与当今我国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教育发展观的进步,对教育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但这又是两种不同主张的教育思潮。只有使这两种教育思潮克服其偏颇性,扬长避短,并在其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这是今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面临来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挑战。在本体论方面,后现代思潮挑战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实在论倾向,主张心理是一种社会建构;在认识论方面,后现代思潮挑战传统的知识外源论和内源论观点,主张知识是社会互动和协商的结果,教育教学同样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方法论方面,后现代思潮挑战传统的实证和量化方法,主张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合,力促教育心理学实现方法多元化。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有助于克服传统教育心理学的机械反映论、个体主义和方法中心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人类的幸福、力量与最佳机能,现已发展成为一场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对二战后心理学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提倡独特的心理学观点.虽然积极心理学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但其与传统主流心理学并非完全对立,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与传统主流心理学的关系可以看出其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继承、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背景,在其研究历程中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实证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在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思潮的冲击下,中国心理学工作者逐步将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介绍到中国,中国本土化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本土化在中国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起始发展阶段和失去规范阶段。目前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虽然已经得到了一些成就,但是在研究方法、理论构建和心理学科学观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未来方向是:树立科学的“大心理学观”;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研究取向与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化。  相似文献   

12.
在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的部分大学生身上,仍然可以看到明显自我中心表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咨询心理学、教育学、社会文化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对此作出了各自的解释,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研究视角、理论和方法的局限.因此,必须对这些理论进行整合,才能全面考察影响大学生自我中心解除困难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方法产生于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心理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毫无例外地移植了其适用于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些科学方法大大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使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同时,由于研究者在运用科学技术方法时,片面强调某一种范式,企图把心理学体系固定在某一框架内,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缺陷,这缺陷引发当今的心理学危机.要使心理学从危机中走出来,要从自然辩证法的高度,综合使用科学方法,使心理学摆脱危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学生心理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为学生自助助人能力的提高.文章论述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要求和理论基础,提出了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即构建“自助助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朋辈互助式”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实施“情理交融”的心理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发展心理研究方法的不断深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表现出许多新进展和新特点,本从研究方法论的新特点,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研究中的生命全程观,具体研究方法的进展四个方面对这些新进展做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The domain of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It is the "developmental" component of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that distinguishes this discipline from abnormal psychology, psychiatry, and even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focus on individual patterns of adaptation and maladaptation distinguishes this field from the larger disciplin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 this essay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s presented,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perspective for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are discussed. A primary consideration is the complexity of the adaptational process, with developmental transformation being the rule. Thus, links between earlier adaptation and later pathology generally will not be simple or direct.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both individual patterns of adaptation with respect to salient issues of a given developmental period and the transaction between prior adaptation, maturational change, and subsequen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Some examples are discusse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ase of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7.
当代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与重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边缘上发展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近年来,由于管理心理学不断地应用于社会实践,因此其本身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组织变革、领导行为、激励问题、组织文化等方面。我国的管理心理学是在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其理论在某些方面并不适应我国的具体情况,而且其理论本身也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如何发展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与探索的。  相似文献   

18.
简论师范院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发展心理学已成为面向21世纪师范院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中的教改课程。多年来,我们尝试着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研究,希望研究成果能为心理学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we focus on how the languag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shapes our conceptualisa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f childrearing and of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By analysing some examples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policy and popular literature on parenting and parenting support in the UK and Flanders, we explore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normative assumptions about parenthood and upbringing are imported into these areas through the languag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We go on to address the particular attraction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field of parenting and upbringing within our current cultural context. Drawing on the work of (among others) Zygmunt Bauman, we will show how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s one of the instruments that contributes to a breaking down of our existential condition into a series of well‐defined, and thus apparently manageable, tasks and categories, displaces rather than confronts the possibly limitless depth of the enormity of the reality of ‘being a parent’.  相似文献   

20.
Developmental theory in the classroo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o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rol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lassroom learning and teaching. One question is whether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provides an adequate basis for a theory of the classroom. The second question concerns the utility to teachers of the adoption of such a perspective. Both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in response to a series of critical reviews of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y to educatonal practices. Firstly, the adoption of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classroom investigation is valid since: it is not clear which theoretical principles underpin teachers' practices; developmental theorising already constitutes a corpus of knowledge; the common culture in which teachers work includes developmentally-based applications; existing classroom research on children's learning sometimes lacks a developmental dimension. Secondly, it is argu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to the classroom is both distinctive and fertile. Instructional psychologists explicitly accept the need for classroom variables to b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Five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are discussed: task-analysis; the diagnosis of children's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matching problem; learning strategies; assessment and criterion-referencing; methods of investigating children's thinking. Two conclusions are drawn. Firstly,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xplicate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underpinning teachers' practices. Secondly,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classroom settings. It is an empirical, and open, question as to which type of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preferential understanding of classroom learning and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