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演变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历时百年,从其教育体制的演变过程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初建,“混合型”高师体制模式的出现及发展,“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回归。20世纪末,“定向型”高师体制又有向“混合型”发展的趋势。这一发展轨迹与世界师范教育体制发展线索-单一“定向型”向非“定向型”发展不尽一致。本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并对我国将要进行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体制存在"定向型"师范教育体制和"非定向型"师范教育体制。中俄虽同属"定向型"师范教育体制,但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和改革差异较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和俄罗斯高等师范课程设置和改革发展过程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中俄各个时期高师课程设置和改革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有助于我们审视我国高师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探寻我国高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坤  段作章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13-15,21
我国高师培养模式是伴随着近代学制的诞生而建立起来的,大体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变化:定向型培养模式的确立——非定向型培养模式的尝试——由定向型向混合型培养模式的过渡和发展。高师培养模式的演变对当前高师改革有深刻的启示:树立师范教育的国家意识,正确认识高等师范教育的性质与使命,是高等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关注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全方位地服务基础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生存基础;提升学术性和师范性,彰显师范特色,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个性基础;有为才有位,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和总体目标,就是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教育体制。为此,高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发展高师教育的内涵,必须从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新机制这一核心问题来研究和思考高师教育改革的对策,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子。社会主义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师教育进行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变革。本文仅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师范教育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主要是“封闭型”。新型中等教育师资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教师在职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体系的建立及高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应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开放型”的高师教育体制。制定指导性发展规化,建立职前教育、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完整体系,调整系科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是我国实行“开放型”高师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深化信息服务促进高师教育发展魏力更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专门教育和工作“母机”。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着改革和对社会需求的应答。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涉及到高师的办学体...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的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是一种独立的体制,是解放后在学习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培养机构的单一性和培养方式的定向性。单一的培养机构.把教师的培养局限于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师范专科学校,造成了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排外性。它只承认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合理性,不愿利用该体制之外的优良学术环境和多种培养渠道,人为地堵塞了教师队伍的来源。结果束缚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使高等师范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8.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流教师教育新体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前中国师范教育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教师培养水平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师教育的观念与体制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亟须改造 ;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未来的走向主要是 :开放性教师培养体制逐步确立 ;教师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的分工与竞争格局形成 ;终身教育观念逐步落实 ;教师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综合化。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立足国情 ,放眼世界 ,解放思想 ,锐意改革 ,依据国家“科教兴国”的总体战略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新体制。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用 1 0年左右的时间 ,完成目前单一的计划、定向型师范教育向计划调控和市场机制相互补充、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的教师教育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师范精神的演变、本质的特征。“师范精神”回归校园是现代教育工作的业务之急。在师范教育方面,详细分析了师范教育目前流行的定向型、非定向型、混合型三种办学模式的利弊。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一旦条件成熟,必然从定向型、非定向型转向混合型建制。从师范教育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互相分割的视角出发,提出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高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谢安邦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在文革后得到迅猛的发展,现有的高师院校数和在校生数都占全国普通高校的四分之一。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这种独立定向的高师教育体系将向什么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