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说读写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四大能力,那么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四大能力之一,具有重要作用。而"文本细读"则是为阅读教学服务,"文本细读"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让语文教学开阔了思路。通过高中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结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浅析"文本细读"对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彼此之间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知人论世"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力方法,教学过程中若能让学生做到知人论世,也就便于学生把握文本思路,领会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深入探讨的兴趣,从而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知人论世"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可见,"知人论世"是触发深度阅读的重要媒介,其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被广泛提及。但不少教师上课伊始便抛出诸如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孙秀娟 《西部素质教育》2020,(1):237-237,243
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根据阅读学习的特性,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四个方面提出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本阅读教学中的"知人论世"不应该是一项机械性的教学任务,而应该对此怍"三维"思考:选择适切的内容以创建文本内外的关联;选择合适的课堂呈现时机以架构文本解读契点;以学生接受的效能为辅翼使之领会文本真意。  相似文献   

6.
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凡是语文老师都知道不轻松,高考语文每年都有阅读理解,因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有些老师一辈子都无从下手;对学生来说,更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无论怎么学习,都拿不到高分,其实,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需要培养学生语感的。新课改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一方面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另一方面,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彼此之间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知人论世”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力方法,教学过程中若能让学生做到知人论世,也就便于学生把握文本思路,领会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深入探讨的兴趣,从而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读"占螯头,而阅读是有不同层次的,高中阅读教学应当在深层阅读的研究上下功夫。深度阅读,这是相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浅表化现象而言的。所谓深度阅读,笔者认为就是让学生透过文本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与文本展开多重对  相似文献   

9.
“知人论世”是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传统方法,基于社会一历史视域的解读,“知人论世”有其合理性与历史意义。但在现行教学实践中存在种种弊端。加之课程与教学语境下“文本细读”的提倡与实践,更有利于完成“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以“知人论世”为切入点,在继承“文本细读”重视文本、语言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的解读方法,旨在达到丰富文本内涵、指向学生个体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教学是丰富学生的体验阅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多数语文教师认可小说阅读教学,但迫于高考压力以及课时不足,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教学仍停留于课内书本上,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由叶圣陶先生所提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对"整本书阅读"愈加关注。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教学作为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桥梁,在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要将"整本书阅读"融入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文对我国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情趣和理趣的相互交融贯通,一直以来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尤其注重追求"感悟",这里的"感"是指"情趣",致力于让学生进入阅读文本之中,走进读者营造的情景,与之进行情感的交流沟通,进而获得共鸣;"悟"则是指"理趣",指让学生走出阅读文本,走入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获得一种醍醐灌顶的全新认知。怎样才能让高中阅读教学实现"情趣"与"理趣"的齐头并进、比翼双飞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从而让学生能够油然而生一种有感而悟,由悟而醒的深层感受,能够极大程度上丰富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重复、散碎、低效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主题组元的代表,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重塑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还应注意"语文能力"的系统培养和高效养成。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可以整合阅读文本,重构新的阅读课程体系。潘新和认为,阅读和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文体思维。失去了体式感的统摄,基础语感  相似文献   

13.
"文本多元解读"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问题。随着这一理念的倡导和推行,语文阅读教学吹起了一阵清新之风。与此同时,"文本多元解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混乱现象。一开始学生觉得轻松自由了,甚至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了,似乎进入到了"自由王国"。而最后是学无所得,肚子空空。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材篇幅长、容量大:内涵丰、难度大;加之高考指挥棒在舞,教师不敢轻易放手.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读懂文章?确实是当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过分强调以教师中心,其表现是过分注重教师对文本教法的研究(教材钻研得深不深),过于强调教师"教"的作用,教师把符合作者创作意图、符合权威、主流思想的阅读结论和盘托出,按一定的巧妙的程序和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并接受,教师的"教路"跟着文章的思路走,学生的"学路"则跟着教师的"教路"走,"学"成了"教"的附庸,学生成了教师思维的俘虏.  相似文献   

15.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阅读新理念以后,"对话"已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教学形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这一新理念,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的文本阅读教学所追求的不是答题的技巧而应是学生的能力,实现的不仅仅是分数的提高,更应该素养的提升。从文本阅读教学的角度上看,教师要真正"授之以渔",就应该重视文本细读,要从根本上教会学生阅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的对话过程。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独白式”教学比比皆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本文对高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大多会涉及到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信息,即通常说的"知人论世"。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用来助推文本解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是必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它却往往被异化,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与套路,运用不当,或适得其反。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或策略,其终极目标应该是为文本解读和语言学习服务,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应该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环节,而不是简单的文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对话"出发,分析探讨广东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寻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出路——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三方对话,让其成为准确解读文本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文本解读分三个层面,分别是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本意蕴层面。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达到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度感悟,读出文本之美。一、反复诵读,触摸语言之"美"解读文本不仅要分析,更要去"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感触文章的语言之美,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