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的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道德代价论""道德滑坡论""道德爬坡论""道德失范论"和"道德悖论说"五种理论形态。"道德滑坡论"试图反对"道德代价论"的某些看法,而它自己一出炉即面临来自"道德爬坡论"的挑战。"道德失范论"以调和"道德滑坡论"和"道德爬坡论"之争的姿态出现,但是"道德失范论"本身也有局限性,这便有了寻求超越它的"道德悖论说"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全面加速转型,人们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出现断裂,传统道德资源流失严重,道德信仰缺失,道德权威失落,社会道德整体滑坡,人们陷入"精神窄门"的现代性道德困境,伦理道德面临着艰难的生存境况。"最美现象"的出现不仅确证了社会道德资源、重塑了道德环境、唤醒了公众道德反省意识,而且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动力。"最美现象"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道德资源保障和精神气质引领,也为公民道德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以示范效应推动社会道德共识的重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道德治理"内涵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变化,即由"以道德方式的治理"转变为"对道德问题的治理"。这其中的原因既包括道德受到了来自市场领域的全面渗透以及法律效力相对强化的冲击,也包括道德在面对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无力"。道德治理内涵的演变,不仅反映了道德正面临逐步边缘化的危险境地,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些道德问题的突出性和严重性。面对道德的"困境",道德治理不能仅仅围绕几个具体而细小的问题展开,而应着眼于更为长远的目标和宏大的愿景——良性伦理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从伦理的角度看,道德焦虑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道德困境进行反思时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最美现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内心对社会风尚和社会道德的一种企盼和期许,它所折射出的"最美精神"具有一定的道德效应:营造"向善"的社会道德氛围,提升道德自信;彰显人的道德主体性,强化道德自律;引领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增强道德自觉。道德效应是化解道德焦虑重要的、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狼来了"的道德故事蕴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逻辑,这一价值逻辑是人们长期以来的道德信仰与道德核心的反映,是道德建设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对"善恶有所报"信条的抛弃,有局限的认知水平是造成"狼来了"的道德故事逐渐失去道德教育效用的主要原因。再立道德信仰,提高认知水平是解决"狼来了"的道德故事失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康德把"道德"和"幸福"的关系称之为"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他的"道德学"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依他的观点,道德和幸福完全可以在"至善"中实现统一,一个有道德的人最有资格配享幸福,以此,他高扬了德性的旗帜,提升了道德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7.
孟子以"本心"证"本性"的性善论为德育的道德发生学基础,即德育何以可能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孟子通过齐宣王"以羊易牛"之事例表明:个体的道德行为发生乃是由恻隐之心的自觉发动而来,这就必然引出对道德动机的预设.然而,"以羊易牛"之道德动机的内在矛盾却消解了恻隐之心在道德实践中的道德意义.孟子、朱熹等人试图以"仁术"的内在张力来表明孟子道德理论促成德育之可能的自洽,但"仁术"极其有限的阐释力却使恻隐之心的激发导向了"已见与未见"的具体境况的实践悖论,即"以羊易牛"并非真正的恻隐.事实上,恻隐之心有其事实的印证,站在道德发生学之角度,借助于王阳明"致良知"之伦理意蕴对道德情景与道德发生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可以超越孟子道德哲学理论中的实践悖论,为德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儒家教化思想的本质反映了道德性与政治性的契合,但对于先秦儒家而言,"道德的政治"即"政治道德化"才是其教化思想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体现了自身内在的根本矛盾。它不仅反映了先秦儒家与后世儒家教化思想的共相,也体现了先秦儒家教化思想"恰恰地是这个事物"的殊相,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由"道德的政治"过渡到"道德的政治"与"政治的道德"的张力性统一。  相似文献   

9.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高师学生的道德水平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其立足于教育实践,提出的"公正团体"教育法,给高师学生通过创建"道德团体"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背景透视作为福建省泉州市首家"道德银行"的实践者,惠安实验小学的"道德银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在实践中,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究与反思,发现原有的"道德银行"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德评估单一化。倘若仔细观察,真正处于"道德银行"评估下的道德行为,十有八九是组织程度较高,集体涵义较大的活动。而道德是时时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当代大学生道德失向问题,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性、道德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与模糊论、社会冷漠和传统道德的流失、各类心理问题引起的道德危机等方面.提出了道德导航的措施,包括高校德育教师应按照道德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灌输",促进其道德"自省",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增设"心理课堂"等.  相似文献   

12.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人们对当今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种普遍认识,中国老百姓真的"道德滑坡"了吗?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道德的内涵以及什么是"道德滑坡".事实上,国民的道德素质并没"滑坡",而是道德失范.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是导致国民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荀子的"化性起伪"道德教化思想,把道德践行分为"知道"、"可道"、"好道"三重境界,与此对应"道德认知、道德自律、道德养成"三种人格。这种道德教化思想对当今高校"立德树人"德育意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此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道德品质形成的层级规律,按照"他律——自律——律人"的路径,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增强道德认知;设立道德情意,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强化道德实践,培育学生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4.
从众心理与大学生道德自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下降导致的道德失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和行为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的角度入手,研究其与道德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并且探索了"他律"内化为"自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道德法律化研究是一个道德法律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在概念形成阶段,主要有五种观点,它们的表述虽有不同,但是都揭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特点--道德法律化;在概念发展阶段,主要涉及道德法律化新概念、道德法律化的实现方式、道德法律化的可能性、道德法律化的作用、道德法律化的局限和困境、道德法律化的界限等六个方面的讨论.学者们在"道德"与"法律"的认识上存在分歧,要整合两个阶段的研究必须认识到"道德"、"法律"是在发展的,对两个阶段的研究整合的意义是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围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的争论和研究,一直绵延不绝。大量文献批判性地揭示,科氏理论存在男性中心潜意识、认知独断和线性逻辑等缺陷。男性中心忽视了女性,进而在道德发展上用"公正"标准排除了"关怀"原则;认知独断将复杂道德发展的实质化约为认知发展,进而用认知发展取代了道德发展的全摄性;线性逻辑将丰富的道德发展过程假设为循序而进的"三水平六阶段",以至失适于多元文化。新近的研究因应这些批判的挑战,不仅向外开出了"关怀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路向,而且向内扩展了道德发展与社会习俗、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图式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新视野,从习俗、情感与文化三个维度修正和创新道德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自浙江的一所高校创办道德银行,将道德行为折合成"货币"的形式储存后,最近,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紧随其后,也推出了"道德银行".该校的"道德银行"是参照银行运作模式,将学生志愿者参加的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等以"道德币"这一虚拟货币的形式,记录在学院开办的"道德银行"的存折上.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道德币",成为自己的"道德资产".  相似文献   

18.
以道德主体自觉养成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培育,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更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树立正确的道德选择;坚持"依法治校"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构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加强"文以载道"校园道德文化建设,创新道德成长载体。  相似文献   

19.
道德模范中“大学生群体”的伦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道德模范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所造就的"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价值需求的青年典型人物,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人们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追求。深刻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大学生道德模范"所蕴含的道德精神,正确认识"大学生道德模范"的社会功能以及在实践中产生的启意,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道德日记本"将学生道德存储,道德也能存储吗?洛阳市一小学老师就开创了"道德储蓄日记"模式,让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所做的好事,并给自己打分。这位老师名叫黄秀云,今年52岁,她说:"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断增加‘道德财富’,形成发现自身优点、反省不足的习惯和品质。"此举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道德存储日记本的教学模式是从一些地方开办的"道德银行"演化而来的,虽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