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商     
《世界发明》2009,(5):60-60
创意,就是创造生命意义的过程。对“创意”认识到这个程度,每个人就能在自觉地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中,获得一种独特的幸福感——“从事创造的幸福”。也许,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生态商”指数很高的人。  相似文献   

2.
张志芳 《科学中国人》2014,(8S):202-202
一、走近作者解读文本--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 文章是作者想要传达意蕴的载体。“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作者的视角把握文本的内在意义,可以匡助教师确定情感基调,清晰教学思路,突出品读重点。如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用“飞蛾求生”、“瓜苗破壳”和“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就文本而言,文章说的是几个小故事,但透过文本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中的生命教育意义。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杏林子曾说过:“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常常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绚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她也曾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爱,贯串了她的一生。虽然自己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她格外珍惜。我们可以从作者“爱”的视角,去解读文本,领会生命的内涵,揭示文本蕴含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见到雷菊芳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当时她正在出席“奇正藏药成果汇报会”。这一活动是中国发明协会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庆祝藏药“奇正消痛贴”荣获第2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金奖而举办的。眼前的雷菊芳朴实、沉稳,单凭外表你很难把这样一位普通的汉族女科技工作者与被称之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联系在一起。我不禁暗自思忖:是什么原因使她敢于闯入“生命禁区”,潜心于藏医药的研制开发;又是什么原因使她对雪域高原无限热爱,一往情深。雷菊芳出生于1953年,西安交通大学毕业,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当初可能连…  相似文献   

4.
“化石就是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给我们留下的特殊的文字.”在《化石趣谈》通识课上,刘建妮这样告诉学生们. 风过留痕,雁过留声.透过一块块“死去的石头”,她看到的却是万年、甚至亿年前的生命体.她与它们对话,将穿越时空的生命讯息一一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它们曾如此诞生过、繁盛过、绝灭过……  相似文献   

5.
世界真奇妙     
火星发现生命遗迹   12月 4日 ,美国航空航天局 ( N ASA)发布了一张由探测者号卫星拍摄的火星沉积岩照片 ,有关专家就此判断 ,数十亿年前 ,火星上曾有湖泊存在 ,在这里或许能找到生命遗迹。而我国有关行星专家则表示 ,如火星上确实存在过生命 ,根据目前科技的发展 ,则存在“激活”其生命发展环境的可能性。根据这张照片 (题下图 ) ,美国太空研究人员表示 ,照片上的沉积岩层和地球上因水流形成的沉积岩层十分相似 ,而这些岩层的年代今大约 35亿至 4 3亿年 ,因此它很可能是干涸的“马丁湖”的湖床。这样的推论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有生物的…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罗布泊称作是“消逝的仙湖”。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这里曾是一片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曾拥有一个人口众多的楼兰王国。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曾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它像一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是一位“一起步就迅跑”的作家。从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王安忆的创作大致经历了展示自我情绪世界、表现知青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参与文化寻根、探索生命奥秘这样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公认的佳作面世。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王安忆的创作进入生命探索这一新的领域,她的许多作品曾产生了轰动性效应,也引起了十分激烈的争议。 王安忆说:“我的创作在宗旨和主题上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一直在探究着人究竟是什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心灵的世界很大很大——访作家王安忆》)又说:“很长的  相似文献   

8.
公民古利立下了一份惊世骇俗的遗嘱:“当我的生命结束时,我盼望由野生动物来分享我的身体。我希望出现这样的盛宴,证明我将生命献给了森林朋友。”  相似文献   

9.
宋静 《知识窗》2014,(11):40-40
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珠穆朗玛峰被很多人称为“生命禁区”,高山缺氧、恶劣的暴风雪、极寒气候以及险峻的地势山形……在珠穆朗玛峰,无时无刻都要直面生死考验。然而,却有这样一群热爱冒险的勇士,在极限登山中找寻着生命的刺激,网名叫“奔跑的鱼”的泉州女探险队员梁丽芳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什么或叫做什么?不仅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赋予不同的意义,而且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对生命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自然科学对生命一般是这样解释的:“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它的最基本特征是蛋白质通过新陈代谢作用,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  相似文献   

11.
孙丽萍 《金秋科苑》2013,(21):82-82
“这只是朵朵云彩,曾在我生命中徘徊;生命虽然有限,但愿云彩常在。”一幅幅风格酷似丰子恺、活灵活现绘就生活场景的画作,配着如此清新灵动的文字,结集成新书《平如美棠一一我们俩的故事》,日前在上海季风书园首发。  相似文献   

12.
医者的从容与热忱来自于对生命的深刻解析。一直以来,当人们的生命受到疾病威胁时,正是那些视他人生命如自己生命的高尚医者,努力将患者的生命带回健康之门。陈纪林就是这样一位为病人启动生命之门的人,一位以“生命高于一切”为理念,用实际行动铺就心脏健康之路的医学者。现任北京市阜外医院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心主任的陈纪林,  相似文献   

13.
正失去一切生命的地球将更加炎热。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地球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因为像地球这样适合生命居住的环境在宇宙中十分稀少——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但迄今为止却仍没有发现另一个地球。事实上,这个观点反过来也成立,即生命对地球而言同样不可或缺。假如失去生命,地球便不再是现在的地球了。生命曾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或许只有剥夺了地球上全部生命之后,我们才  相似文献   

14.
他曾攀登过珠穆朗玛峰;他曾参与建立了南极“中山”考察站;他曾在北极展开过五星红旗;他曾和队友一起徒步考察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他是科学家,又是探险家。他——高登义,一位大气物理学家,至今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在中国古代,关于英雄的定义,是“能上高山擒猛虎,能下深海捉蛟龙”,在众人眼里,高登义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相似文献   

15.
继英国科学家采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一只“克隆”羊后,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公布他们在去年8月也曾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一对猴子。基因工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再一次把世人的视线引向“生命复制”这一涉及政治、法律和道  相似文献   

16.
础德 《百科知识》2002,(2):38-39
赖希和他的“生命能”赖希(1897—1957),精神分析学家。1922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曾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并在此后的8年里在精神分析领域迅速成名。然而自从1939年赖希在美国宣布发现了所谓“生命能”的存在之后,这位曾经名副其实的精神病专家便开始一步步堕落成为一个伪科学的叫卖者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身体是由原子组成的,但这些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原子凑到一起怎么就显示出生命现象了呢?古老的“活力论”学说曾认为,生物体拥有某种神秘的“生命力”,因此才与一切非生物体如此不同。但这种神秘的“生命力”从何而来呢?没有人知道答案。  相似文献   

18.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0,(21):26-27
在现代科学发展史上,犬类留下了它们不可磨灭的“爪印”,犬类家族的这些榜样曾帮助科学家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发现。在此过程中,它们中的一些还献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04-I0005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推测,人类基因很可能已被某种外星智慧生命进行智能化标记,永世存在于银河系,像这样的“设计者标签”是地外智慧生命难以消除的印记,最终他们将依照自己的生物特征重铸银河系。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12-I0012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推测,人类基因很可能已被某种外星智慧生命进行智能化标记,永世存在于银河系,像这样的“设计者标签”是地外智慧生命难以消除的印记,最终他们将依照自己的生物特征重铸银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