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间岛"领有权问题,即对越境朝鲜人垦居之图们江以北的领土所有权问题;二是由此引发的中朝疆界划分问题。中朝两国"间岛问题"纠纷的近代后果是中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间岛协约)。中日在"间岛问题"的交涉中,虽说中国保住了东北边疆主权,但付出了"东三省五案"等沉重的权益代价。  相似文献   

2.
1907年-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步骤,清政府在两年余的交涉过程中,驳斥了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论证所谓“间岛”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挫败了日本侵占这一地区的阴谋。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门岛”为筹码,逼迫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权利。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吴禄贞、宋教仁在这一交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政府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3.
日俄战争后,日本挑起“间岛问题”争端,妄图侵占中国的长白山地区。为此中国政府与日本多次交涉,最终粉碎了日本的美梦,维护了领土的主权。在中日交涉中,吴禄贞、宋教仁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韩国的教科书里说间岛是韩国的领土,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如韩国初中《国史》(下)里写道: “间岛本是高句丽和渤海之地,曾经是我们民族活动过的历史舞台。后来,女真族建立清朝之后,这一地区被作为他们祖先的发祥地禁止了其他民族的活动。但是随着肃宗时清朝要求确定两国的边界线,在长白山立定界碑,确定了间岛是我国的领土。 此后,当我国人民移居到间岛,开垦荒地、拓宽耕地,建立起生活的田地时,清朝要求我国人民撤回并提出间岛的归属问题。但是,我国为了把这一地区治理成我们的领地,派间岛管理使行使主权。 后来,日本为了侵略满洲,以南满铁路(安奉线)的权利为交换条件,签订了把间岛还给清朝的《间岛条约》(1909)。”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清末中日“间岛”交涉为个案,揭示了日本歪曲利用中朝界务遗留问题,策划“间岛”事件,制造领土纠纷,通过协调与列强的关系,谋求对华扩张的有利局面,以六案交涉向清政府发起外交总体战,迫使清政府对其让步,使其在东北南部地区的势力得以大为扩张。  相似文献   

6.
从黑瞎子岛回归看中国领土争端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黑瞎子岛顺利回归,使得中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黑瞎子岛独特的解决方式,为领土争端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章从黑瞎子岛回归这一实例出发,结合黑瞎子岛的历史及回归始末,对黑瞎子岛领土争端解决模式进行分析,剖析其利弊,并与其他现有领土争端解决模式进行比较,最后进一步分析"黑瞎子岛模式"对我国中印边界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领土争端的启示,论述这一新思维的现实可行性,最后指出这一模式为当前国家之间领土争端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1907—1909年的中日“间岛”交涉是清末围绕领土主权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日俄战争后,日本利用外交上的有利时机,于1907年8月以中朝界务问题为由提出“间岛”问题。 “间岛”初指吉林光霁峪前图门江中一块滩地,日本歪曲“间岛”真相,将其扩大为涉及延边广大地区的领土纠纷。日本提出“间岛”问题时,即从派兵越境侵占配合其外交讹诈。清政府一方面在延吉地区组织有理有节的抵制,另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与日交涉,驳斥日方在  相似文献   

8.
1907-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交涉结果对东北时局及近代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间岛"为筹码,向清政府发起了一场外交总体战,迫使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利权."间岛"交涉展示了清政府外交形象有新变动,清政府以积极有为的抗争姿态与日本展开了斗争,并试图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开放东三省地区,引进美资,限制日本侵略势力的发展,希望通过加快东三省建设逐步挽回各项主权.总体上看,"间岛"交涉的结果得失参半.  相似文献   

9.
直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官方在各种文件中仍承认独岛为韩国的领土。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在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期间强行将独岛划归日本所有(日本称"竹岛")。二战结束后,朴正熙执政期间,由日方提出的独岛归属问题成为韩日双方争论的焦点。整个冷战期间,由于韩日两国都是美国的重要盟国,每当韩日两国出现岛争问题时,美国表面上总是持中立态度,实际上存在着听信日本一面之词而混淆是非的问题。韩日岛争的问题不只是领土归属问题,也是一个是历史认识问题。同时,韩日岛争不仅是韩日两国间的问题,也应该加上美国因素,在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框架下考察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才是恰当的。美国作为调解者,理应选择历史上独岛主权归属韩国的立场,客观公正地解决韩日两国之间的岛争。  相似文献   

10.
松本英纪系日本立命馆大学副教授,撰有宋教仁研究论文数篇。他毫不隐讳当时日本政府侵占间岛的野心,用史实阐明,宋教仁既坚持反对清王朝的立场,又为了保卫祖国领土,撰写《间岛问题》,帮助清政府于谈判时抵拒日本的侵略;同时,他又拒绝了清政府的利禄收买,正确地处理好革命爱国和革命节操的关系。这里刊载的是松本先生用汉文所写原稿,编者只作少量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中学高中试验修订本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在讲“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一目时写道:“外蒙古原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在外蒙古设置了各级军事和行政机构,对这一地区实行有效的管辖。1727年签订的《中俄布连斯奇界约》明确规定,广大蒙古地区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教材新增的一个知识点。为了使学生便于掌握,在此介绍一下《中俄布连斯奇界约》签订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日本对中国钓鱼岛的垂涎,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就已开始,并从未放弃。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日本政府无视中国领土主权,公开抛出"购岛"计划,将中日钓鱼岛问题推向白热化。  相似文献   

13.
沙俄操纵的外蒙古首次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外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它曾于1911年首次宣布独立,中国历届政府均未予以承认。根据“中俄声明”和《中俄蒙协约》,外蒙古于1915年进入“自治”阶段。1919年,中央重新对外蒙古行使主权。外蒙古的首次独立是沙俄乘中国辛亥革命政局动荡之机,策动外蒙古封建王公分裂中国领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三岛热”、精神分析和《金阁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我国前后曾出现过两次“三岛热”,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但思路尚欠开阔。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考察三岛的作品 ,尤其是其代表作《金阁寺》即可发现 :三岛少年时的性经历和性幻想深刻而隐晦地影响了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套用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的术语 ,金阁为能指 ,所指则为男性生殖器。当然 ,三岛作品中固有的含混性使各种解读成为可能 ,精神分析法仅仅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关于人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岛》中索菲娅的人物性格由"本我"而"自我"到"超我"的嬗变过程。通过对索菲娅的矛盾性格的分析,启示文学合乎逻辑地描写复杂性格的重要意义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言"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关于其中作品的成书时代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研究空间。《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一文,胡士莹和郑振铎两位先生认为是宋人话本,实则应为明代作品。首先,对前人提出的"宋人话本"说的研究观点提出质疑;其次,根据宋元明时期刑法制度的差异,"沙门岛"领土所属权的变化,证明这篇作品绝非创作于南宋时期;最后,根据"温州府"和"临安府"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进一步证明这篇小说为明代作品。  相似文献   

17.
岛田庄司(1948年至今),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占星术杀人事件×斜屋犯罪》《异邦骑士》《眩晕》《俄罗斯幽灵军舰之谜》《展望塔上的杀人》等.岛田庄司在进行创作活动的过程中,既继承了传统的本格派推理小说的理性逻辑,又在此基础上对推理小说的内容及构成案件的各个要素进行了深度的加工,被日本文学界公认为是“新本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对岛田庄司的部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文学语言等进行分析,探讨其作品中奇幻色彩和理性逻辑,展示岛田庄司在文学艺术继承方面和文学艺术创新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开罗会议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作为世界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回归。该会为战胜日本以及战后远东的国际秩序做出了安排,《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必须归还其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于《马关条约》后被割让,在此自应一并归还。蒋介石曾提出中美占领、共同管理琉球的方案,但因为美国的失信而流产。战后美日却一再利用琉球的托管问题,混淆钓鱼岛与琉球问题的界限,肆意将钓鱼岛纳入琉球范围并单方面将"施政权还给"日本;近年来日本又以"购岛"等闹剧挑起钓鱼岛争端。从历史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钓鱼岛属于中国毋庸置疑,日本政府以任何形式对其侵犯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9.
有岛武郎是20世纪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自1919年首次被介绍到中国,有岛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本文以有岛在中国的译介过程为经,以译介成果为纬,梳理了有岛在中国的译介过程,阐述了中国有岛译介的主要成果,展现了译介现状及特征。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南海问题最重要的区域外影响因素。1898年的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的美西《华盛顿条约》,以及1930年的《美英协定》,都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界限范围,南沙群岛根本不在菲领土范围之内。本文以殖民时期美国对菲律宾政策中的南海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赴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查找的官方解密档案资料为依据,辅之以现有的研究成果,叙述、分析并论证了南沙群岛属中国的历史法理依据,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并由此服务于我国维海维权的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