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其悲剧《哈姆莱特》中成功刻划了世界文学人物画廊的不朽典型——哈姆莱特。不同的眼睛看出了不同的哈姆莱特,故有“一千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本文仅就“哈姆莱特之延宕是一种历史性延宕”进行力所能及的解读,以期解开其人物性格发展的“司芬克斯之谜”,并力求推断其悲剧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2.
周祥 《巢湖学院学报》2006,8(1):126-129
通过“宏观延宕“的建构来隐喻性地指涉主题是戏剧《哈姆莱特》一大创作特色。本文就《哈姆莱特》中“宏观延宕”效果的具体建构进行了微观的探究,指出戏剧象征和戏剧双重冲突的渲染与戏剧象征和戏剧人物的衬托共同张扬了全剧的“延宕”性,深刻而又全面地强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3.
《哈姆莱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延宕。哈姆莱特为什么要延宕,这在右外文学批语界争论和探索了几个世纪,但始终没有定论。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可以说宗教思想导致哈姆莱特延宕的关键因素;基督教义和《圣经》思想是他行动的指南;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和促进了他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已经具有忧郁、焦虑、踌躇、延宕等性格要素定性,其性格成因的事实性判断依据也可以得到落实。但文本中充满隐喻、双关的内心独白,有意隐去的性格对比的戏剧情节,使哈姆莱特的性格成因弥漫着诸多不确定性。实际上,哈姆莱特的忧郁、延宕,主要是以指责他人和自我谴责作为鲜明的表现形态,并以应该如此的强迫症特征,对神圣权威、人言舆论的双重依赖,将父王之死、母后再嫁视为一种丑闻,并因宫廷具有放大丑闻效应导致的羞耻感,构成了其忧郁、延宕的神经症人格心理根源。所以,忧郁、延宕不仅是哈姆莱特的一种自然的挫折性反应,也是自我谴责的最大化方式,更是掩饰焦虑、困惑,维系心理平衡的惰性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性、复杂性论述其延宕的理由:“头脑中的宗教意识、道德观念、生与死的思考等等足以使他疏于行动”。而正是由于他的“延宕”,才完成他性格的成长,使其成为莎士比亚笔下最为复杂的最为成功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人文主义后期思潮引入哈姆莱特形象分析,以解析哈姆莱特的复仇延宕为着重点,借助于具体的文本研究哈姆莱特形象中的精神矛盾,以及隐藏在行为下的时代思想的影子,还原一个接受宗教神学和人文主义双重影响的哈姆莱特。以此,窥探人文主义在英国的发展实况和具体影响,揭示出莎士比亚对于真正人文主义思想的探索。同时,从人文主义思潮的视角,寻找理解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和戏剧内涵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哈姆莱特的形象入手,试图从社会学、生命本体哲学和社会道德的不同角度,对哈姆莱特在复仇行动上的延宕形成的原因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哈姆莱特也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历代有关<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作品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有关哈姆莱特这一悲剧形象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哈姆莱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社会的、时代的、宗教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哈姆莱特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生活的历史本质层面和哲学意蕴层面去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文学形象也如此。哈姆莱特这个形象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到现在,之所以产生无穷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复杂而深刻,在于他行动上的延宕,在于这个形象所包蕴的历史本质和哲学意蕴的深度。这也是造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哈姆莱特的延宕,前人已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做过深入分析。在这儿,我试着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从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莱特》问世以来,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引起了许多文学评论家的注意。人们按照各自的理解,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对哈姆莱特性格发展阶段的划分,又有种种不同的角度。但是一般都把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分为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和行动的王子四个阶段。我们认为这种分析仅仅是从外部,也就是说它只注意了人物性格的表层,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对人物性格发展阶段的划分,它既不能体现哈姆莱特心灵发展变化的轨迹,也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例如:把哈姆莱特的最后阶  相似文献   

11.
程陵 《当代电大》2003,(7):24-26
4 论述题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 ,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 ,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 ,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 ,不断地与敌人周旋 ,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2.
程陵 《当代电大》2002,(7):27-29
4 论述题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 ,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 ,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 ,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 ,不断地与敌人周旋 ,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3.
《哈姆莱特》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晚期热情而混乱的欧洲社会的深深忧虑。哈姆莱特是一个失落了信仰、陷于困惑并寻找着精神寄托的“流浪儿”。他的犹豫与延宕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人们失去上帝,又失去个性自我拯救、自我解放的信念,失落了信仰,找不到新的价值核心,精神无所寄托时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之艺术象征。  相似文献   

14.
忧郁沉思的哈姆莱特和懦弱顺从的高觉新在时间和空间上隶属于中西不同文化圈,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教育、思想信仰、人生追求。他们二人一方面接受了社会进步思想,具有超越同时代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乐观向上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受旧思想、旧道德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的保留着本阶级所具有的共性弱点。在"新与旧"、"爱与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哈姆莱特和高觉新以个人的力量和方式与这个黑暗的社会和家庭进行抗争,毁灭了自我。透视特殊历史环境中的哈姆莱特与高觉新两个悲剧人物性格的相似性,反思其性格与命运病因,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意义,有助于现实中的人们认清在历史"十字路口"我们每一个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延宕与矛盾缺陷。  相似文献   

15.
程陵 《当代电大》2001,(7):26-28
4 论述题 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仲仲,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不断地与敌人周旋,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要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替父报仇,还要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改造现实,改变这个颠倒混乱的社会,在这一方面他感到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6.
摩西是《圣经.旧约》里记述的以色列先知。摩西"出埃及"与哈姆莱特复仇有诸多可比性:都是被时代选择的立法者,都有逃避与延宕的性格缺陷,都面临立法与破诫的两难抉择,都遭遇了功亏一篑的悲壮命运,都成为新时代的奠基者与开创者。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和哈姆莱特的生存困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份的困惑,贾宝玉表现在对男尊女卑思想的排斥以及不愿与达官贵人交往;而哈姆莱特则表现在不看重王子的身份以及视丹麦王室家庭为“牢狱”。二是婚恋的困惑,贾宝玉一方面钟情于黛玉,另一方面却对实现婚姻缺少行动上的努力;而哈姆莱特因受到母亲与叔叔不伦之恋的影响便怀疑爱情,又在复仇与爱情之间矛盾挣扎。三是事业的困惑,贾宝玉厌弃仕途经济的传统人生道路却又找不到未来人生的努力方向;哈姆莱特决心复仇,行动却一度延宕,又在复仇紧要关头犹豫不舍。  相似文献   

18.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哈姆莱特》中,男主角哈姆莱特一直备受评论家、观众与读者的青睐。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两位女性角色———奥菲利娅和乔特鲁德以及男主角哈姆莱特对她们的态度,试图挖掘隐藏于《哈姆莱特》表层底下的父权意识并探讨莎士比亚在这一方面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将创作中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又分别在作家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这三个不同意识形态下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潜意识是作家创作前头脑中的蓄积库,进入前意识状态时作家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创作冲动,最后进入意识层面使最终作品浮出水面。这三种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家创作,从而使作品产生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哈姆莱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中研究价值最高的就是哈姆莱特形象的研究,他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哈姆莱特的形象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我们摒弃以往的传统说法,把哈姆莱特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中,来解读哈姆莱特复杂性格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