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7-57
“风流云散”意思是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比喻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语出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十八回:“自从虞博士去了,这些贤人君子,风流云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一〇六回“: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汪曾祺《落魄》:“开饭馆的江西人、湖南人、山东人、河北人全都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柯灵《鱼书》:“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相似文献   

2.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4,(34):96-96
蕾雅·赛杜 绽放的法兰西玫瑰 法国魔幻大片《美女与野兽》即将登陆国内院线,新任“法兰西玫瑰”蕾雅·赛杜以一种半成熟的典雅风范,生动地诠释出了法同贵族仕女的行书作风。导演克里斯多夫·甘斯盛赞蕾雅·赛杜,“她有一种法同女性的美,并且总是在变化,这是男人最爱的。”  相似文献   

3.
“萍水相逢”意思是随水漂流的浮萍偶然相聚在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例如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他两个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谭(谈)吐应对之间,彼此敬慕.”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十五回:“我为什么把个眼前姻缘双手送给个萍水相逢、素昧平生的张金凤……”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四章:“两位年轻知识分子,如今在这偏僻的乡村萍水相逢,一般情形而论,完全可以交上朋友.”  相似文献   

4.
为了迎接下届世界杯。中国足协请来了荷兰人阿里·哈恩。眼下,中国足球队“西线无战事”,但在绿茵场外,另一场“比赛”却在无声而激烈地进行,这就是“哈”、“汉”之争——对中国队新任主教练,媒体有的称之阿里·哈恩,有的叫他阿里·汉。 上网键入关键字检索,可知使用阿里·哈恩的媒体稍多,而另有一些媒体“立场”不明,阿里·哈恩与阿里·汉混用。作为国内两大专业体育媒体,《体坛周报》与《足球》所用译名正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体坛周报》用阿里·哈恩,而《足球》报用阿里·汉。至于一些门户网站则更有趣,在转载其他媒体所发新闻时,由于重新制作了标题,结果同一篇文章标题上是“哈恩”,内文里变成了“汉”;或者标题上是“汉”,内文里却大谈“哈恩”。  相似文献   

5.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见《礼记·学礼》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习广博的比喻,就不能写好诗。当前,报章上的文字,大都运用比喻来描写物象,或表达感情,或说清事理。具体地说,或把物比喻为人,使物人格化;或把人比为物,使其某种特征突现;或把甲物比作为乙物,使其更形象;也有把道理比为物体的,使其具体,更易理解,增强说服力。但是,比喻是有条件的,两个相比的人或物,必须具有某种相同的特点,这是不言而喻的。现试举几例为证: 如《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这是以“清扬”(水汪汪)即汪汪的清水比灵动明丽的眼睛。如宋代秦观《千秋岁》中:“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相似文献   

6.
“无地自容”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羞惭、尴尬到极点.语见《敦煌变文集·唐太宗人冥记》:“皇帝闻此语,无地自容.”例如宋·司马光《言奉养上殿第三札子》:“臣惶恐惭慷,无地自容,夙夜循省,进退维谷.”清·曹雪芹著、高鹗补《红楼梦》一○七回:“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儿孙们没点孝顺,承蒙老祖宗这样恩典,叫儿孙们更无地自容了.”老舍《鼓书艺人》:“宝庆羞得无地自容.”李国文《那年故事》:“(她)说到这里,声音低得简直听不出来,那无地自容的窘态,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7.
庄曦 《新闻知识》2003,(11):30-31
一、现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今无论打开哪个电视频道,大多美女当家。各种类型的美女们成了电视台竞相争用的法宝,由此,中国的电视屏幕呈现出了一派看上去很美的景象。而前一阶段湖南卫视推出的所谓由“星姐”来报天气的《星气象》节目更将这一势头推上了一个新高度,而前不久南京电视台一档同样以美女出镜、全新包装的《气象新感觉》亦在其《直播南京》新闻单元中亮相。看来这种风潮似乎还大有蔓延之势。另外,电视广告里关于女性“性角色”的暗示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一些酒类、化妆品广告中。我将这种现象归结为电  相似文献   

8.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例如清·管同《饿乡记》:“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洞天.”也比喻经过自己思索或别人指点,突然悟出了某个道理,由疑惑不解一变而为通晓明白.例如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九十一回:“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灵性比我竟强远了.”峻青《党员登记表》:“她就在这一刹那间,像戳破了一层封窗纸似的,她的心豁然开朗,她什么都明白了.”  相似文献   

9.
斧正的由来     
斧正的由来“斧正”也叫“斧政”、“郢政”,一般是指请人修改文章时使用的词语。“斧正”一词是根据《庄子》里一则小故事引申出来的。据《庄子·徐无鬼》载,春秋时代,楚国段都(今湖北省江陵县)有一个人鼻尖上突然粘上了一块白土,怎么揩也揩不掉,觉得很别扭,于是...  相似文献   

10.
“山高水低”比喻意外的不幸,多指死亡.语见元·施耐庵、明·罗贯中《水浒传》四回:“赵员外道:‘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例如清·钱彩《说岳全传》九回:“岳大爷又道:‘我进去,倘有机缘,连兄弟们都有好处;若有山高水低,贤弟们只好在外噤声安待,切不可发恼鼓噪.”  相似文献   

11.
不要乱比喻     
写文章常常离不开打比方,比喻运用得精当、巧妙,可使文章生色不少。遗憾的是,在我们一些新闻报道里硬比喻乱比喻的情况时时发生,乃至引出误解,产生歧义。例如:某电台日前播了一条新闻,题目是《共和国的长子》,这实在令人纳闷,听了内容,方知是综合报道国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又如,某报登了一条消息,题目是《大众齐唱阳刚歌》,这又使人坠入五里雾中。什么是“阳刚歌”?查遍几乎所有的工具书,均没有此辞条。若按约定俗成的理解,“阳刚歌”似乎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寸草春晖”语本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天阳光的恩惠(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的恩惠).后以“寸草春晖”四字成文,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的恩情.例如宋·徐元杰《游侣母益国夫人朱氏可特赠雍国夫人制》:“寸草春晖,怅母慈之莫报;焄蒿雨怆,等思渥之无穷.”毛运潮《石门诗存·哭舅母》:“懿训每忆今难忘,寸草春晖报有惭.如今凄凉伤永诀,只凭灵榇寄诗笺.”“寸草春晖”也作“舂晖寸草”.  相似文献   

13.
谷岩  胡哲 《视听界》2009,(4):93-94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出现了多人共同主持的趋势,一档节目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主持人。群体主持在形式上虽略有区别,如《快乐大本营》是“家族”组合,《天天向上》是清一色的“男人帮”,《周日我最大》是美女+丑男等,但本质上都是媒体对受众展开的一种“包抄”策略,是“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营销理念在节目中的具体运作。电视媒体希望通过不同特色主持人的组合来吸引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受众,达到优化、扩大节目传播效果的目的。但一加一的效果并不总是大于或等于二,如果主持人之间不能建立起积极、和谐的角色关系,  相似文献   

14.
善用比喻,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老舍在《言语与风格》一文中说:“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他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的。事实上,新闻作品中比喻运用得贴切自然,同样可以增添情趣.加强文采,使文章形象生动。一个真正懂得语言艺术的作者,向来都是很重视比喻作用的。在新闻写作中,导语在全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开头叫人一见倾心,适当运用比喻即是手段之一。我们可以从一些新闻作品中受到某些启迪. 一、导语中的比喻要富有个性色彩.如1986年11  相似文献   

15.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16.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17.
“砥柱中流”意思是砥柱山屹立在黄河激流之中.比喻坚强独立的人物或集体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的作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如元·侯克中《题韩蕲王世忠卷后》:“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劳.”明·王世贞《鸣凤记·驿里相逢》:“唗!你小人势利,但知锦上添花;我砥柱中流,偏喜雪中送炭.”刘斯奋《白门柳》二部三章:“时至今日,能砥柱中流,担当中兴大任者,舍我东林、复社而外,已无他人.”  相似文献   

18.
“前车可鉴”意思是前面的车子翻了,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镜子,引申为鉴戒).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教训.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哲宗元祐元年》:“媚者既多,使人或自信为莫己若矣,前车可鉴也.” 例如《清史稿·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复性成,前车可鉴.”鲁迅《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当翻译之际,也常常参考林译的书,采用了些比日译更好的名词,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而且前车可鉴,使我屡免予误译,这是应当十分感谢的.”丁玲《关于杂文》:“有的人自己怕闯祸,分明看出问题了,也有很好的意见,但前车可鉴,因文取祸,最后还是少管闲事.”  相似文献   

19.
“鱼目混珠”意思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可以用于事物,也可以用于人.含贬义.语本汉·魏伯阳《参同契·同类合体章》:“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槚:楸树).”例如宋·张商英《宗禅辩》:“今则鱼目混珠,薰莸共囿,羊质虎皮者多矣.”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十章:“而有些地方的工头们,也曾组织过‘工会’来鱼目混珠.”杨沫《青春之歌》二部三十八章:“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刘绍棠《草莽》七:“姑娘你本是那桑家班的陶红杏,怎敢冒名顶替要当雨点儿的娘?  相似文献   

20.
“风云际会”比喻贤臣适逢其时,得与明主相遇合;也比喻遇到好的时机,得以施展才能,建功立业. “风云”语本《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这段话的意思是,水向低湿处流,火向干燥处燃,云随龙而生,风从虎而起,声气相应,各从其类.后凝缩为“风虎云龙”或“风云”,比喻明君贤臣相得相合.例如《后汉书·耿纯传》:“大王(按,指李轶)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按,指李轶兄弟)称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