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萧平  王永林 《收藏》2011,(10):42-49
书画鉴藏家王永林著《书画鉴藏探要》,以与著名书画家及书画鉴定家萧平、徐建融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对中国书画的创作、鉴定、收藏以及市场等方面进行评析,从"创作"这一源头,推及"鉴定""收藏"与"市场"的实际层面,对书画的价值评判、鉴定实务、市场态势、发展趋向都作了精辟的研判。本刊在此摘取王永林与萧平先生关于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书画辨伪的对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飞行的意义     
"有人曾问我什么时候会停止飞翔,我的回答是,你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鸟,鸟什么时候会停止飞翔?只要我还有生命,我就会继续飞翔。"人,为何而活?不为财死,不为食亡,"翼装飞侠"杰布·克里斯只愿为梦想而活。对他而言,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追求远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梦想,而飞翔就是他永不放弃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王永林  徐建融 《收藏》2011,(6):32-37
书画鉴藏家王永林新著《书画鉴藏探要》(图1),近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与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徐建融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对中国书画的创作、鉴定、收藏以及市场等方面进行评析;从"创作"这一根本源头,推及"鉴定""收藏"与"市场"的实际层面,对书画的价值评判、鉴定实务、市场态势、发展趋向都作了精辟的研判。本刊在此摘取王永林与徐建融先生关于谢稚柳书画辨伪的对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李烈初 《收藏》2012,(1):104-106
收藏书画的过程,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书画牵涉的知识面很广,收藏书画会随时遇到问题,对之必须刨根究底,务求解决,切勿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解决问题后的心情,犹似数学家解答出一道难题,乐何如之!  相似文献   

5.
吴湖帆     
魏华 《收藏界》2011,(4):142-142
吴湖帆是现代绘画大师,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吴湖帆集书画、鉴赏、收藏于一身,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在书画创作方面,吴湖帆与其他画家诸如张大千等一道构筑了20世纪中国画坛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汪运渠 《收藏》2013,(7):34-43
自唐代以降,民国时期是陕西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而于1933年7月26日成立的"西京金石书画学会",是陕西成立较早、影响最大的书画社团,组织完备,活动频繁,以"学会"的组织形式直接推动了陕西书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对陕西的书画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0年杨虎城就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后,社会相对稳定。1933年邵力子出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与杨虎城通力合作,在重大问题上施行军政分治,陕西在经济民生发展上有了较大的提高,遂成为民族复  相似文献   

7.
李烈初 《收藏》2011,(10):112-113
收藏书画的目的,因人而异。有的人把书画作为财富的标志,贮之箱箧,洋洋得意。有的人把书画作为生财之道,随时注意市场行情,购进抛出,从中牟利。更有的人把小名家的书画改头换面,"变"为大名家的作品,甚至编造故事,自撰文章,通过报刊"镀金",然后大捞一把。  相似文献   

8.
李禹默 《收藏界》2012,(6):78-78
一件装裱完整的书画,各个部位都有一定的名称。鉴定书画时,必须对书画的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的了解。 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把纸托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对保护画面有很大的作用。也叫"画心托纸"。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14,(11):25-26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南高考替考事件,曝光了替考的地下链条。随后,有记者揭露了"江苏省第九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幕后存在"枪手"的问题,书画代笔事件也成为艺术界热议的焦点。业内人士表示,在艺术圈,书画代笔已经成为不公开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14,(11):19-21
近些年由于书画热,书画高研班也遍地开花。日前,刚刚结束的"清华美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书画艺术创作高研班2014年夏季师生作品展"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此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等各大美术机构形形色色的高研班也办得如火如荼,短短数月的学制,高达几万元的学费,却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学员,到底高研班有什么魅力?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画家热衷于此?书画高研班鱼龙混杂书画高研班到底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1.
客座主编     
古语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文书画,乐舞演娱,大都"不喜平"。原因是文若无错落对比,乏曲尽其妙,那会有索然无味的平淡。  相似文献   

12.
李烈初 《收藏》2011,(5):124-125
名下无虚士。书画名家一定有其超越常人的艺术成就。因此,书画家的真迹让人觉得越看越好。反之,书画赝本,有似东施效颦,令人越看越觉得面目可憎,破绽百出。书画收藏界有句行话,叫"要耐看"。买画不可心急,要平心静气地"多看看"。  相似文献   

13.
晓寒 《收藏》2013,(7):156-157
2011年拍卖是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盈时)成立后的首场拍卖,这场拍卖创造了近10亿元的成交额,被业界誉为"黑马"。2012年秋拍又推出了"游赏无穷——古代精品书画"和"四王吴恽"专场,在整个古代书画收藏界引起轰动,被媒体誉为近年来质量最好的古代书画专场,有专家当场赞叹多件拍品均属"博物馆级"精品。最终,"清四家"之一王时敏的作品《春日山水图》被上海龙美术馆以1600万元收入囊中;一套王石谷的精品册页《耕烟散人仿古人山水》,惜与大陆藏家擦肩而过,被台湾私人美术馆收藏;而拍卖之前就引发广泛关注的朱玉《揭钵国》则以2990万元的高价被上海博物馆低调购得。  相似文献   

14.
本刊编辑部 《收藏》2013,(3):142-145
2009年1月本期推出"瓷上墨韵:磁州窑精品图鉴"专辑,包括窑火绵延·磁州窑影响及探讨、邯郸枕梦·磁州窑瓷枕荟萃、化境黑白·白地黑花装饰,余韵悠长·明清以来演变、传承及市场行情四大版块。2月本期推出"传承与守望——翁氏六代书画珍藏"专题,计有翁万戈、郎绍君、张子宁、杨新、梅墨生、白谦慎、单国霖、王晓秋、拓晓堂等专家学者撰写的9篇论文,这是本刊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合作编发的专题,系统介绍漂泊海外60年的翁同龢后人所传承的书画珍藏。  相似文献   

15.
中贸圣佳 《收藏》2013,(6):158-158
中贸圣佳2013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18~21日预展,6月22日正式举槌。据悉,此次春拍将推出6大专场,其中包括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水墨、当代瓷器专场,此外还将特别推出"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札专场""同盟会——辛亥革命历史人物墨迹专场"。预展、拍卖均在北京万豪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6.
吕友者 《收藏》2012,(3):20-25
宋末天下大乱,御府所藏书画通过权臣和宦官之手纷纷流出宫外,如奸相贾似道便堪称"国盗",藏品之富令人咂舌。贾氏败落之后,他的藏品及一些宫廷绘画大量散失于民间,导致元代书画交易逐渐繁盛。加之元初诸帝在幼时就得到汉文化启蒙教育,即位后常乘兴挥毫赐臣。尤其是元仁宗酷爱书画,早在做太子时,他就"遣使四方旁求经籍,识以玉刻印章,命...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0,(5):133-133
"玉器、牙雕、角雕100%成交"、"超过底价2-3倍"、"书画成交率逾7成"、"定向委托征集"、"顺天时、承地利、应人意",众多令人感叹的词语出现在晋通2010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笔者现将拍卖会的部分精彩片段呈现给读者。本次拍卖会4月25日在太原市漳泽大酒店举行,最大的特点是拍品绝大部分是按重点客户要求指定征集的。  相似文献   

18.
朱浩云 《收藏》2013,(7):16-23
细细品味20世纪中国书画收藏六大家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迁的成功之道,恐怕喜好书画是前提,雄厚财力是基础,动荡乱世是机遇,敏锐眼光是关键,买卖魄力是风范,藏品捐献是境界。珍藏名迹雄视当代六大家个个都藏有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杰作。庞元济的藏画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早年吃进清末海上著名的报人兼书法家、收藏家狄平子的藏画。狄氏所藏书画,除了清代的"四王"、吴、恽外,还收藏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李竞辉 《收藏界》2011,(9):82-85
书画收藏历来是收藏的热门,涉足书画收藏的每一个人,恐怕都不可避免地碰到过木版水印带来的惊喜和烦恼。几年前,一位有着几十年玩画经验的朋友,拿来一幅原装旧裱的张大千的山水画,岁月留痕清晰可见,画款、印俱佳,纸、墨、绢、裱俱老。画的上款"仲渔"为民国时期天津市市长程克(1878-1936年),程克字仲渔,曾留学日本,  相似文献   

20.
李烈初 《收藏界》2011,(4):100-103
愿好画家留名后世 黄宾虹好为画家立传,我曾看过他写给杭州书画收藏家叶梦庚的一封信:"先生久居湖上(指杭州),耽心书画,于近现代书画家颇为熟知。望能一一介绍,发幽阐微,以防书画家之声望年久泯没也。"我还看到他在一幅王云(竹人)画的《桐荫高士图》上题字:"竹人老画师所作笔墨酣畅,形神兼备,钦佩!钦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