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水墨写生是中国画家对自然山水深入细致的认识过程,是从自然过度到创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审美开拓和形象意境的创造过程。山水画水墨写生既写自然的性灵,同时也是抒发画家的心境和性情的对景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泼墨山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和表现技法。特别是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泼墨山水,顾名思义,是水墨淋漓、泼洒自如、浓淡渗变、酣畅痛快的一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泼墨山水画创作,可以充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山水自古迄今存在着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山水两种形态,水墨写意山水形态在文人放意纵情的豪情下,在书法用笔的极端自我表现的意识之下,演变成了一种笔墨放逸恣肆的形态表现手法.从古到今,"泼墨"技法一直备受画家们的喜爱.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泼墨山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和表现技法.本文从泼墨山水画的历史入手,分析了常见的泼墨手法,并展望了泼墨山水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有设色较重青绿山水,还有就是水墨淋漓山水。董源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形式,创造了表现江南水墨山水的“披麻皴”。宋代的沈括、苏轼、米芾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董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自唐高祖受隋禅统一天下至哀帝退位,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对中华民族本体及周边国家形成了重要影响。国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作为承载中国文人精神、表现文人气象的主体,是国画重要的分支。唐朝是水墨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破墨山水画的初创,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所以唐朝水墨山水画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唐文化及艺术学界研究的重点。对唐水墨山水画重要组成部分-破墨山水画发展问题的探讨,成为唐朝水墨山水画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水墨山水画的破旧立新,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将对早期中国水墨山水画进行分析,概述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发展,提出其破旧立新的形式与代表.  相似文献   

7.
画家陈平是我国新水墨山水画中的突出代表,其画作集中反映了他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审美意识,也显示出现代文人画家在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精华时所具有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的"写真".它要创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表现画家对空间的吐纳,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念,处处流连的情意.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原则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自然生命之气的节奏与和谐,它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气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元代文人画大兴,文人画家多通过画山水画来寄托对故国的眷恋,抒写郁闷不平的胸臆,追求笔情墨趣,故道释人物画比前代更少。少数善画道释人物画的画家也多以水墨或白描手法作画,以重笔墨之趣,不似前人注意庄严肃穆的形象。由于元代许多不满异族统治的知识分子遁入佛道教,尤其全真道教的兴起,成为部分知识分子躲避战乱,寻求精神安慰的出路。所以元代善画的道士非常多,上至天师,下至一般道士,有记载的就不下四十人,其中有些人是元代,也是中国美术史上有杰出成就的画家。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景观素材十分丰富,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他们或登临赋诗,或水墨丹青,留下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角度,选取历代画家描绘武夷山景观素材中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其武夷山景观素材蕴含着丰厚的哲理内涵,对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的解读.从而展现武夷山景观素材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墨山水画是一个十分平凡而又十分奇特的艺术现象。说它平凡,那是针对中国人而言的。中国人长期以来见怪不怪,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对于世界各国的人民来说,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却令人惊讶不已。他们难以理解,为什么数千年来,中国人要如此深情地迷恋“山”和“水”,以致于要把她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本是社会的主体,然而中国画家却仅是把他们作为山水画中的点缀;他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描绘山的时候,要么把它高高地层层叠叠地垒起来,以致形成高接天花板的画幅;要么把“山”和“水”横向相连,形成绕屋三匝方始罢休的、长达…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美学风格进一步由纤秾转向平淡,画论的尚淡取向,主要表现在缙绅大夫、文人的山水画上。山水画逐渐呈现由以重着色转向重水墨淡彩的风格,在简古、平淡的形式外表中,蕴含着丰腴、绚丽、隽永的深意,使作品摆脱了早期秾丽的色彩和拘泥于物的技法,宋代的绘画美学取得了深粹的效果。笔法平远、以淡为尚是其主要特征,山水画论重视自然、天机、气韵、追求天真平淡,主张表现无穷深意。  相似文献   

13.
荆浩是我国五代时期伟大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所著之《笔法记》内容丰富深厚,堪称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理论基石,也是郭熙《林泉高致》以前的最系统的、最完整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核心观点"图真论"首次将山水画创作中的"真"与"似"明确的区别开来,并通过"六要"、"四品"、"二病"的观点进行阐述,确立了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4.
两宋全景花鸟画样式之所以千百年来为后学所追摹,最重要的因素是在题材表现上丰富多样,真正能做到不得真意不足贵.在两宋全景花鸟画作品中,水景和坡石在题材表现中颇具特色.在传世全景花鸟画作品中,有的作品是山水画家所作,水和坡石的表现明显带有山水画的特点,这说明山水花鸟在技法表现上有其融合点.两宋全景花鸟画中的水景和坡石既有造型的严瑾,又具有水墨的韵致,故而对后世的水墨写意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画的主要画种之一而享誉中外画坛。山水画除以其水墨线条为本质特点外,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透视上采用不同于一般的、特殊的透视办法。传统的山水画所采用的透视法一般称“远近法”,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首先提出来的,经历代画家不断补充,而逐渐形成适合我们民族表达思想情感和欣赏习惯的、以“近大远小”和“三远法”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的透视方法和透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之所以在世界画坛上享有高度赞誉,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就源于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不同时期的画家,对中国画色彩的运用都有他自己的特色,这些绚烂的色彩构成了中国画之魂,让中国画的内涵得以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以色彩融合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使色彩在山水画中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形成既有水墨的写意性又具有中西方色彩鲜艳、华丽的装饰性的现代山水画新样式,是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山水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华章》2013,(12)
中国山水画并不是以单纯地描摹自然场景来体现画家的主要意图,而是通过多种自然场景融合画家的思想意识达到表现画家主要意图的目的,由此形成了在有限的内容限制下容纳了无限的艺术意境.这主要是“留白”起着主导左右.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山水画“留白”的主要技巧及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8.
江南水乡在人们心中是富裕和繁荣的象征。水乡之美更是中国画家们争先表现之题材,尤其是水墨画与水彩画。以水为媒介,用水墨或水彩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水墨淋漓,潇洒飘逸,使得笔下之作品更具生命与情感。在表现江南水乡之美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水乡有着难以割舍之源。  相似文献   

19.
张志山先生的水墨山水画作品,充分表现了墨的单纯性、朴素性。作品气势宏大,用笔挥洒自如,水墨变化万千。特别是远山的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作为国粹之一,以线条、水墨作为绘画基础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画家们运用美学原理,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他们对美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中国画家的审美情趣为中心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中国画博大精深,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在艺术鉴赏、创造、审美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