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一种工具,它的功能在于进行社会交际。因此,英语学习中的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晓平 《考试周刊》2010,(42):128-129
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是交际.口头交际在语言交际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极重要的方面。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而不仅仅是懂点英语知识。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能力只有在社会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能否在语言的实践中去教英语是能否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的关键,交际能力只有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出来。下面结合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点滴经验,谈一谈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语教学中,要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流利地运用英语与英语本族语者交际的目的,听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差,严重影响了语言的吸收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听力教学时间远远少于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听力策略训练指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是一种交际工具,在全日制高级中学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重在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这种特殊工具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知识的载体,语言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职技高师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把大学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去教,学生应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教师和学生都应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总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 一、重视口语教学 绝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感到,同样是接受性技能,口语教学比理论教学要生动得多,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口语课十分重要。职技高师学生必须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苦练基本…  相似文献   

7.
英语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为纲,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法体系,它着重分析学生运用语言准备做什么事,再决定做这些事应该掌握的语言形式。英语高考语言运用的命题,有助于英语教师把握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导向,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8.
赵红 《山东教育》2001,(1):81-82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主要的本质特征。初中学生虽不能达到完全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正如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所指出的,初中英语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语言目的,也是英语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初中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各种语言环境,使学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里重新组合,恰当运用,不断培养出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来。  相似文献   

9.
英语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为纲,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法体系,它着重分析学生运用语言准备做什么事,再决定做这些事应该掌握的语言形式.英语高考语言运用的命题,有助于英语教师把握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导向,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功能,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责任重大,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中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  相似文献   

11.
身势语和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某些心理特征。身势语属于非语言交际系统,是语言系统之外的边缘部分,与语言交际理论密切相关,涉及交际场景,交际者双方的社会文化与心理特征。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俄汉身势语的文化差异已是交际的主要障碍之一。了解并把握俄汉身势语文化内涵的差异,有助于帮助外语学习者准确地表达意思,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Ⅰ.IntroductionTranslating is not simply the act of transfer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and it is really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task that requires much effort.The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成为跨文化交际学重要的研究对象。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还是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发生在语音、词汇及语义、语法、语用、文字等几个方面,而其中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及语义。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必须同时注重学习其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并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外语教学标准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美国外语教学的标准与目标,主要包括交际、文化、联系、比较与社区。指出:交际是外语教学的核心;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其他文化的感情,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他文化的能力.外语学习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比较可以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的本质;社区则强调学习者在学校、社区和国外都使用外语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偏重语言形式而看轻文化因素的现象.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决定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承载它的文化背景.英语文化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学生能够被培养成为既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试探委婉语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使用对协调人际关系,维护正常交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并结合语境理论对其在语言中的实际使用做出动态分析,才会更清晰地认识委婉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和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张钧伟 《海外英语》2012,(8):274-278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rinsically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active with each other.On one hand,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t:language expresses,embodies and symbolizes cultural reality.On the other,language is influenced and shaped by culture;it reflects culture.This kind of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indispensible,which is clearly reflected in and especially ture with their play of roles in communication.Through the overview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and based on the case studies of three types of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intercultural and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on),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deta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and further explain and prove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外汉语教学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为此在汉语教学中,必须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语言教学所暗含的独特的文化意义,才能克服重语言、轻文化的弊端,才能提高学生汉语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入手,阐述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把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每个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与文化知识相关的活动,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