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提出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才是女性真正的觉醒,是女性精神家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文坛上,具有悲剧性命运的女性形象是很多的,特别是在一些女作家笔下,悲剧色彩更为浓厚。而隐藏在悲剧之后的正是作家们对女性命运的沉思,是女性作家在面对人生、社会、家庭及其自我时的伦理观念和内心的感情体验。她们企图寻求一种理想的人格,构筑完美的“女性主体意识”。这种追求是艰难的,也是痛苦的。铁凝的《麦秸垛》正是以其对生活独特的观察和感受,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对女性的悲惨命运作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状态回首观望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进程中,自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女作家,铁凝以独特的书写姿态站立在文坛中,作为一位女作家,铁凝并不否认自己的性别身份,但她又不拘泥于女性的视角,不以“女性意识”自居蜷缩在自己心灵最为隐秘也最为真实的地方。而是以一种超性别视角关注整个人类文化历史,探寻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文人一改古代儒道以社会为本位论人的传统,开始以人为本位论人、谈美、说为文之道。曹丕的张扬个性的“文气”说,陆机的自觉与审美意识的延展,刘勰的自觉与审美意识的深化,钟嵘的强调主体审美意蕴的“滋味”说,都揭示了魏晋六朝是一个崇尚作家个性审美意识、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女性文学中,女作家赋予“梅”这一文学意象以丰富的内涵,表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主要从宋代女作家对“梅”的审美视角、审美追求和审美主体三个方面来观照宋代女性文学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6.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具备典型的外显性结构和内蕴式结构,其内蕴式结构主要以男主人公“我”的故事和套在“我”故事中的对面女子的故事为两个支点,解构了爱情与人性的神话。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的--“对面”境界的渴望,却总是被假的--欲望之河所隔阻。可以说,《对面》描述了现代人的追求与失落。此外,《对面》较为牵强的结局也体现了铁凝创作中“生命无法承受现实之重”的审美局限。  相似文献   

7.
<正> 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和谐是中国人最高的审美理想。中国人以和谐为美的审美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和谐的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美和艺术具有二重性格,即审美主客体在客观对象上的统一构成美的对象,审美主客体在主体主观上的反映构成审美意识,因此,美和艺术“本质上是审美双重主客体关系的存在方式”。全文从这一观点出发,把审美理想作为审美意识的核心,作为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审美意识为中介,对现实进行审美把握的具象化的自由制造”的历史性活动,并通过东西方艺术发展的比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和艺术的发展,依次呈现为以下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古代艺术是和谐美的艺术”;“近代艺术是崇高的艺术”;现代“社会主义艺术是对立统一的和谐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从被塑走向自塑——铁凝长篇小说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凝的三部长篇《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可以看作一个女性大文本 ,对女主人公作了“互文性”的历时观照 ,从中可以看出女性与男性之间从“战争”到“和平”的演变 ,及女性自我和女性主体的成长进程 ,也可以看出作家对女性成长的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的创作主要呈现出两种新的走向,即以林白、卫慧等为代表的“逍遥”式写作和以铁凝、方方等为代表的“拯救”式写作。尽管持这两种写作姿态的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不尽相同,但这两个创作群体对以往女性小说写作的冲击以及对当下女性小说的拓新是不容抹煞的。这两种走向对女性小说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