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年10月-)是当代英国文坛重量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体裁广泛,观点犀利,见解独到,风格多变且写作技巧大胆创新。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将研究视角置于莱辛的早中期作品上,对莱辛后期作品的关注不多。事实上,她后期的作品是对前期现实主义风格的回归。虽没有前期那么具有影响力,但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习借鉴的价值。本文以莱辛后期的小说作品《又来了,爱情》为研究读本,分析解读莱辛回归现实主义风格的后期小说中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在199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又来了,爱情》,时年75岁。彼时已是古稀之年的莱辛,从宇宙空间小说(space fiction)的隐喻写作回归,重又关注人类及其社会现实。该小说是一部兼具现实主义和后现代特点的作品,是莱辛对处于后现代这一历史时期的英国和西方社会的一次审视,对该阶段西方人在情感、精神层面无所皈依的境遇的思考,同时也是她在文学和艺术世界中构建理想国度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是西方结构主义文论家关注的话题之一。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正好契合了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理论。文章从该小说广受争议的语言和结构入手,指出小说中白描般、片段式的语言,独特的网状结构,多重复合视角的开放式叙事等正是零度写作淋漓尽致的体现,莱辛用零度写作的话语方式更好地表达了她的话语目的。  相似文献   

4.
多丽丝·莱辛被誉为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英国女作家.莱辛的一生创作了70多部作品,她对人们生存状态的洞察非常细致入微,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着那些生活在边缘处境中的人们.《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创作中期的作品,她将这部小说的关注投向现代中年女性的生活,在讲述中年女性生存困境的同时也给予了广大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小说中贯穿着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创作了一大批先锋小说。他们颠覆性的文体实验一度抵达人们艺术感觉和想象力的边缘,制造出短暂的繁荣图景。他们的极端性试验,一方面促成了当代小说写作模式难以逆转的转型,同时也因此设置了解读障碍而招致了读者的无情抛弃,最终使先锋小说创作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后现代文学景致和注定衰落的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6.
正在邵丽的创作中,《蒋近鲁的艺术人生》当属于"挂职小说"或曰"官场小说"之列。她的这一系列作品历来受到关注和研究,被称为是通过官场来呈现多元化经验的现实主义书写。这种独特的写作既来自于她的生活经历,也来自于她对自我经验的艺术提炼。与传统的"官场小说"和20世纪90年代"新现实主义"涉及这一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汀的一生共写作六部完整的小说,创作集中于19世纪初期,属于现实主义创作,她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真实、朴实的风格,这与她的人物设置与叙事模式密切相关。本文以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她的创作模式与人物设置,品读她以小见大的朴实美。  相似文献   

8.
简忆莱辛     
多丽斯·莱辛是战后英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从1950年发表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到最新出版的《裂缝》,她共创作长篇小说二十余部。本文意在梳理莱辛创作生涯的四个时期,并着重关注她作为公认的女性主义作家在文学评论界引起的反响,以及莱辛本人对于作品中女性相关话题的见解。最后,总结归纳国内外对莱辛小说的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9.
莱辛小说《最甜蜜的梦》是一部关注女性命运及成长的小说,小说通过现实主义笔法对小说中女性展开很深入地探析和塑造,在现实与理性的冲突中,在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矛盾中,莱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在面对社会的打击和命运的蹂躏时,没有变的颓废,而是更加坚强地面对。她们在命运的打击面前,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她们在一步步地成长和蜕变。总体而言,小说《最甜蜜的梦》中莱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的写作功力和写作技巧在这部小说中格外凸显,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写作能力,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本文将围绕着小说《最甜蜜的梦》来重点研究莱辛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她著名的小说《金色笔记》为例,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和叙述学相结合的方法,从作品文本形式的分析入手,探究形式传达出的思想内容。莱辛的《金色笔记》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策略。她从叙述视角、女性话语和叙述结构方面颠覆了女性在文本中被动言说的传统,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莱辛还通过对安娜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爱情方面的遭遇,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并试图为女性提供一条摆脱困境的途径-建立新型的男女合作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龙茜 《海外英语》2014,(18):189-190,213
该文以她著名的小说《金色笔记》为例,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和叙述学相结合的方法,从作品文本形式的分析入手,探究形式传达出的思想内容。莱辛的《金色笔记》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策略。她从叙述视角、女性话语和叙述结构方面颠覆了女性在文本中被动言说的传统,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莱辛还通过对安娜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爱情方面的遭遇,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并试图为女性提供一条摆脱困境的途径—建立新型的男女合作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是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奇葩,欧·亨利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不朽大师。本文从他作品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创作艺术加以剖析,以达到研究欧·亨利小说艺术风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元小说手法较为集中地出现在马原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中,是先锋作家暴露虚构,解构现实主义写作成规的话语策略,文章以马原的作品为例,论述了元小说的主要特点,功能,探讨了元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文章认为元小说在结构方面的特点是打破框架,在意识方面的特点是自反应,它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暴露虚构和质询成规。  相似文献   

14.
《远航》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小说,标志她现代主义创作的开始,其写作中保留现实主义的特征,即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发展、人物特征鲜明且相互关联、全知型视角等。此外,小说也体现出现代主义特征,即对人物内心的关注以及新的时间理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罗杰斯的"反射"理论来理解莱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并分析她是怎样在这部具有自我代表性的作品中,采用心理疗法的形式,以心理分析和小说人物的双重身份,通过以镜自鉴、以镜鉴世来构建自我的。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写作小说前后达三十年,写出作品四十篇.在郭沫若一生的著作中,小说作品的数量并不算多.但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创作,同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并立于世,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先驱,显示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为后人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不断对小说叙事范式进行突破。探索如何用小说传达她感受到的独特现实境遇,如何用语言最大限度表达真实,这些探索可概括为真实和虚构、语言和表达、形式和内容三个方面。代表了莱辛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叙事范式的观察评判。她认为小说叙事需在再现现实和文本建构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根据内容适配最贴近的文本表达形式,不必受固定叙事范式束缚。  相似文献   

18.
海岩的公安题材小说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公安文学的重要美学价值是呼唤英雄和理想。海岩早期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内涵以理想主义、集体主义为主导 ,而后期则以现实主义、个性主义为主导。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朵丽丝.莱辛于1950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青草高歌》(The Grass Is Singing),从此开始了数十载的写作生涯。在中国,莱辛的文学作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关于她作品的论文和评论也层出不穷。但一直以来,大家最为广泛关注和评论的是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其短篇小说无论是原文资料、还是相关的研究都相对贫乏。对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从内容、主题和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展现莱辛短篇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海岩的公安题材小说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公安学的重要美学价值是呼唤英雄和理想。海岩早期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内涵以理想主义、集体主义为主导,而后期则以现实主义、个性主义为主导。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