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抚救民放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从而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是一次带有反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意义是巨大的。它是以挽救祖国危亡为目的的爱国救亡运动,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其矛头是对着帝国主义的。它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迈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第一步。它是以资产阶级方案为改革内容的政治改革运动,力图将中国改造成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3.
戊戌变法,与其说是一次政治变革,不如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更为确切。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认真分析变法前的社会舆论导向和戊戌变法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废八股、变科举建立近代新式学堂等是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它们对中国近代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戊戌变法的其它措施所无法比拟的。 1895年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被弹丸之地的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相似文献   

4.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领导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二)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打得粉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把酝酿已久的"变法自强"的社会思潮,推向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一)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5.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主张改革政治,传播西方思想和文化,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但是,在变法途中阻碍重重:袁世凯的出卖,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令,宣布由她"训政",戊戌变法就这样失败了,只维持了103天,在我看来,戊戌  相似文献   

6.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发动的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政治爱国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民族独立,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提倡资产阶  相似文献   

7.
一八九八年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维新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革故鼎新的主张。他们把改变乃歪彻底废除封建教育制度、创立资产阶级教育制度,作为变法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以及对新的教育制度的种种设想和大胆实践,曾对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一方面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危机日益发展;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经济、政治改革为内容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近代中国产生的维新  相似文献   

9.
林扬东 《文教资料》2007,(25):104-106
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爱国运动,但这场运动最终被无情地扼杀了。慈禧太后虽然发动了政变,但她对这场变法最初却是持支持态度的。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与戊戌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是近代维新派中较系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少数“先进中国人”之一 ,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在戊戌变法过程中 ,他是实施变革最力、效果最好的维新派领袖。加强对黄遵宪及其维新思想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把戊戌变法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一八九八年的中国戊戌变法,如同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一样,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由于日本和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获得成功,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而同一类型的中国戊戌变法,却在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联合扼杀下夭折了.这场力图将中国改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尽管有着许多时代和阶级局限带来的弱点,但从其历史作用来看,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进步的、积极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它开创了一个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的新时期,其功绩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利用澳门独特的政治条件和地理位置,从事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澳门见证了维新派和维新运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后半期,东方的两个半殖民地国家日本和中国,先后实行了两次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和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但由于两国实行改革的领导阶级力量、群众基础、改革方式、封建势力强弱等因素的不同,从而引起了不同的结果.前者摆脱了半殖民地状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后者却没有走上富强道路,也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那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变法运动,它的失败引发了百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不断讨论与研究。过去的研究大多将失败归结为资产阶级经济基础薄弱或是维新派政治上的软弱等原因。从科举制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可以为戊戌变法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也被称为百日维新,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很多历史学者认为,这次变法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过于软弱无能。但笔者却认为,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所采用的策略不当,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具有进步历史意义的戊戌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制定和宣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取得了封建统治阶级中开明人物光绪皇帝的支持,在政治斗争中与帝党合作,力图经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改革,实现“中国自强之计”,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创造有利的条件。维新派所提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纲领和政策,部分地体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的诏谕中。其中主要的核心部分涉及了政治体制改革部分。 政治体制,就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用以统治(或领导)该社会的全部政治设施和政治法律规范所组成的,以政治权力为主要标志的政治统治体系,它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外在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相似文献   

17.
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命名传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初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正>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的一次救亡图存运动。在封建顽固派的残酷镇压下,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其所有的变法主张全部被废除,唯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这场变法虽然仅持续了103天,但却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并间接影响了后来“清末新政”的实施,“清末新政”几乎照搬戊戌变法的改革主张,  相似文献   

19.
公元1898年,在民族危机极端深重的时刻,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在6月到9月间的短短103天中,把变法维新的主张付堵实践。他们通过光绪皇帝所颁布的上谕,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法令,意欲建立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以期实现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 充满着强烈爱国主义内容的戊戌变法,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它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并不意味着社会变革从此停止。历史潮  相似文献   

20.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也是中国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尝试。这次运动是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和封建统治阶级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分裂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自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希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达到解救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