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学考试制度与中职教育相衔接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设计和重大改革,它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中职教育的发展水平;通过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与中职学校的合作,促进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自学考试制度与中职教育相衔接的意义、原则和主要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对接协调发展,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是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与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印刷技术专业立项为广东省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基于"对接模式"进行一系列中高职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是加快自学考试教育改革的关键。本文阐述衔接的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详细研究具体案例及衔接措施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希望能为自学考试与中职教育衔接点的形成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魏丽丽 《现代教育》2014,(10):17-18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专业衔接是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具体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衔接、积极探寻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加强中高职学校联系等建议,希望以此促进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调查,了解广东省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招生方式的衔接、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实现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有助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要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视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及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非常重要。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生源等方面与实施普通教育的学校系列相比有其特殊性。在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和内容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应用高校培训模式、企业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和远程培训模式,使培训发挥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是中职财会专业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研究”的课题研究,构建了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生活教育》2014,(15):F0003-F0003
正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坐落在紫金山南麓,建校近再年,积淀历史、源远流长。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四星级中职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职校、南京市青奥示范学校。江苏省中职与本科衔接、中高职衔接试点学校。学校本着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尽展其才、尽享其才。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开始,天津职业大学开始与天津市中职校进行“三·二”对接合作办学。目前,合作的中职学校有10所,专业13个,年招生数530人,约占学校招生人数的15%。 专业设置与招生方面的衔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中、高职专业衔接环节主要采取3种模式:一是“相近对接”,如中职环境保护与监测和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衔接;二是“拓展对接”,如中职服装设计与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衔接,中职计算机应用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三是“宽口径对接”,如中职精细化工与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衔接等。  相似文献   

10.
抽样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在抑郁、自尊、学习心理、就业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针对此,中职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努力构建一套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所有中职学生心理的全面和谐、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试点衔接项目的开展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还存在着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缺乏依存性、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中职生学习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应切实将中高职培养目标和专业真正融通,并加快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在中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协调,才能使中高职真正地衔接起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明确了中等和高等职、Ik衔接发展,为中高职自考衔接指明了方向。对中职学校而言,中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在学习中使其心灵与情感得到升华。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真正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自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桥梁,利用自学考试灵活开放的形式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三方无缝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浙江省在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办学理念认识不足、衔接不充分、专业设置脱离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自考体系和课程体系,并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中高职教师之间的衔接沟通,才能使中高职衔接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采用“3+1”模式的“中高职自考衔接项目”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它具有时间短、费用省、免高考、文凭硬的优势,在湖州市发展迅速并具备,“阔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存在着合作理念尚需理清、教师对接和在线资源不完善、教风学风考风以及统考通过率不高等问题。为了实现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各方需明确合作思想,注重过程管理,在提升学生考核通过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大力加强探究式教学,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实现的基本目标是: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对课堂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条件:确定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角色的转换,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提出了八种有助于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互联网+"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完善考评体系;等等。呼吁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计算机专业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徐健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56-58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道德感染以及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而职高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对职高生进行“心理干预”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法包括注重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强化师生交往的情感性、凸显教学策略的激励性、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在扩招背景下,高职招生对象已经扩充为中职生、普高生和社会生.这种多元化的高职生源结构,给实训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现阶段中职生源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情况.目前中职生对职业教育有主见,但自主学习能力弱.本文以中职生学情问题为导向,提出了高职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促进等创新实践,以适应高职教育新的变化,更好地促进高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潘斌 《成才之路》2020,(2):72-73
新课改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突破口的。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建设者,是教师的责任。中职教师在实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梁卿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0):81-8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将自主学习研究延伸到职业教育领域.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在职业教育中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必要,但受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等因素的影响,在自主学习实践中存在着评价与自主学习的要求不一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教师对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学习持怀疑态度等问题.这些研究不仅特点鲜明,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