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盖若德·霍夫特(Gerardus'tHooft),荷兰理论物理学家,1966年获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物理和数学双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理论物理博士学位。1999年,他因提出"关于亚原子粒子结构和运动的理论"以及在证明组成宇宙的粒子运动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成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
洛伦兹     
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是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1853年7月18日生于阿纳姆.1870年人莱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1875年获博士学位.25岁起任莱顿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长达35年.  相似文献   

3.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Albert Fert)和德国科学家皮特·葛伦伯格(Peter Gr(?)nberg)因为在巨磁电阻效应领域的贡献共同获得2007年若贝尔奖。艾尔贝·费尔是法国人,1938年生于法国南部历史名城卡尔卡松,1970年在巴黎南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76年起在巴黎南方大学任教。1995年起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物理研究所科学主任。皮特·葛伦伯格是德国人,1939年生于德国比尔森,1969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自1972年起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下属一研究所任教。  相似文献   

4.
祝世宁     
《中国研究生》2009,(9):1-1
祝世宁1949年生于南京市。现为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南京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开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9年至2005年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凝聚态学科主任。2005年起任南京大学物理学系主任,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名师风采     
杨卫1954年生于北京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教授。197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1年在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年在美国布朗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教  相似文献   

6.
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 1901-1976),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生于维尔兹堡.1920年进慕尼黑大学,在索末菲指导下学习理论物理,并获博士学位,后来去格廷根大学,担任玻恩的助手.1927年26岁的海森堡任莱比锡大学教授,1941年任柏林大学教授兼凯泽·威廉物理研究所所长,1946年到哥廷根大学任普朗克物理学研究所所长,1958年在德国慕尼黑任物理学与天体  相似文献   

7.
顾秉林     
顾秉林生于1945年,吉林德惠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1965午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70年大学毕业并留校工作。1973年3月~1975年7月和1978年9月~1979年9月,先后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生班学习。1979年赴丹麦Aarhus大学留学,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副系主任、系主任,美国Notre Dame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3月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01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2003年4月起任清华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物理学与天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物理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理事,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8.
弗赖登塔尔 (HansFreudenthal,1 90 5— 1 990 ) ,荷兰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1 930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执教 .1 94 6年起任乌特勒希大学教授 ,直至退休 .1 971— 1 976年间曾任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1 96 3— 1 974年被选为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 (ICMI)理事 ,其中1 96 7— 1 970年任该委员会的主席 .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创办了《数学教育研究》(EducationalStudiesinMathematics)杂志 ,在国际范围内为数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951年当选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还是佛拉芒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教授 1 92 2年生于中国安徽省 .1 94 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 94 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 94 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 94 9年后历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1 95 6年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 (和李政道合作 ) ,共获 1 95 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还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 ( 1 986 )等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1 96 5 )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 ,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杨振…  相似文献   

10.
姚期智,祖藉湖北孝感,1946年12月24日出生于上海, 幼年随父母移居台湾。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之后赴美国 深造。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获伊利诺 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先后在麻省理 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高等学府从 事教学和研究,1986年至2004年6月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 科学系教授。2004年9月正式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全 职教授。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 国人文及科学院院士。2000年,因其对计算理论的诸多贡献, 美国计算机学会把该年度的图灵奖(公认为计算机领域的诺 贝尔奖)授予他,使他成为自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华人 学者。  相似文献   

11.
人物简介:朱棣文,1948年2月出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江苏太仓。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1990年任该校物理系主任。1993年6月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籍贯河南省。1967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68年至1982年任贝尔实验室研究员,1982年任普林斯顿大学电机系教授迄今。1982年,他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FractionalQuan-tumHallEffect)”,轰动物理学界,并因此在1984年获得巴克莱奖(BuckelyPrize),19  相似文献   

13.
姚期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46年12月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之后赴美国深造。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获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从事教学和研究,1986年至2004年6月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2000年,美国计算机学会把该年度的图灵奖(公认为计算机领域诺贝尔奖)授予他,使他成为自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学者。2004年9月,姚期智正式加盟清华大学,任高等研究中心全职教授。他说,之所以要成为清华大学的全职教授,是因为他对清华有信心,也希望清华人看到他的信心。对自己的清华学生,姚期智只有一个要求:做世界一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洛伦兹.荷兰著名物理学家,1853年7月18日生于荷兰东部城市阿纳姆。洛伦兹上小学时成绩就非常优异.上了中学.他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广泛地阅读历史和小说.并且熟练地掌握多门外语。1870年,洛伦兹考入莱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天文。1875年获博士学位。1877年,莱顿大学聘请他为理论物理学教授,这时洛伦兹年仅23岁。他在莱顿大学任教35年。对物理学的贡献都是在这期间作出的。  相似文献   

15.
国际     
<正>王中林获2016美国SURA杰出科学家奖3月4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东南部大学研究协会(SURA)宣布,将2016年度杰出科学家奖授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教授。他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欧洲科学院院士。SURA杰出科学家奖由美国东南部大学研究协会设立,从2006年开始,每  相似文献   

16.
玛丽·居里(1867~1934)是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原籍波兰,生于华沙的一个名门家庭."居里夫人"是她成名后人们对她的称呼.她1819年考入法国巴黎大学,两年内连获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1895年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1859~1906)结为夫妻,并开始了科研生涯.1903年和1911年分别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金,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迄今唯一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在不同学科领域获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1914年成为法国索邦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并担任巴黎镭学研究院院长.1922年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同年出任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后任副主席.她也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相似文献   

17.
石耀霖院士     
石耀霖,河北保定人,1944年生于广西桂林,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6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地球物理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硕士学位,198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石耀霖主要从事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工作,他将地质学、地震学以及比较行星学等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在地球动力学定量化模拟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开拓地热构造学研究方向、区域地球动力学模拟、统计地  相似文献   

18.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把2005年度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奥伊·格拉布尔(Roy J.Glauber)、约翰·哈尔(John L.Hall)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汉什(TheodorW.Hansch)。奥伊·格拉布尔是美国公民,1925年生于美国纽约,现年80岁。1949年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哈尔为美国公民,1934年生于丹佛,现年71岁。1964年获匹兹堡剑桥技术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高级科学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JIL.A成员。特奥多尔·汉什是德国公民,1941年生于德国海登堡。任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  相似文献   

19.
余雷 《神州学人》2006,(2):31-32
张东柯,1963年生于江苏省涟水县,1986年获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初获英国纽卡索(Newcastle)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他受聘为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化学工程系讲师,1999年2月,被聘为科廷科技大学的教授,成为澳大利亚最年轻的工程学科教授之一。是澳大利亚煤工业和政府联合发起的COAL21工程的技术顾问团成员之一,拥有260多种科技出版物的知识产权。曾获澳大利亚燃烧学会的DavidWarren奖(1996)、阿德雷德大学最佳研究生导师奖(1998)、由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和国际化学工程师协会颁发的SheddenUhde奖章(2000)、国际燃烧学会年轻科学家奖(2001),并于2003年入选为国际能源基金会会员。2004年11月,他当选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成为该院4位华人院士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丁兴富博士谈我国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兴富:1945年7月25日生,男,汉族.1981年获北京大学粒子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澳大利利亚莫道克大学比较远程教育博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特聘教授、学校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校教师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受聘为国际远程教育协会第19届、第20届、第21届世界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内外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