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传统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这种改革包括:在研究对象方面,由过去的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变为对生产方式的研究;在结构上,由过去的“三大块”变为一体;在内容上,由过去浓厚的学说史色彩变为对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阐释;在方法上,大胆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科学的有效的方法,使我们传统的分析研究方法得到充实。  相似文献   

2.
孔夫子有段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一代圣哲,居然15岁才知道去学习?然而,我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结论只有两条:要么,孔夫子说错了;或者,是我们对这段名言理解错了。我以为是后者。春秋末期,人们谋生安命的职业并不像现今这样广泛,无非从仕、从商、从农三类。当然,也有如孔子这样著书立说的思想家,但是,他们中大多数的本来目的也是为了“出仕”,为了“有所作为”的。当从这个层面去审视时,我们发现: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学”,并非是我们现在狭义理解的“学习”或者“学业”,而是一种更广泛…  相似文献   

3.
猜物品     
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写完作业,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还玩那个‘猜物品’的游戏吧?”妈妈高兴地说:“好啊!”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一个人先在心里想一件物品,然后由另一个人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猜出这个物品是什么东西,但是,对方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我们就玩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细细地品味一些优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共性:学生或者有了柳暗花明的顿悟,或者有了释疑解惑的愉悦,或者有了凝神屏息的沉思,或者有了热泪盈眶的感动,不经意就获得了一份智慧,一份感动。如果说《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是学生的智力游戏,那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让学生的心灵在真诚的交流中收获感动。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们品德学科的教师说:“总有一个视角,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2007,(1):35-36,10
“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两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特殊去探索一般结论,也可以从一般结论去研究特殊问题.用特殊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已司空见惯,这是因为习惯上人们认为特殊问题较一般问题容易解决,特殊问题具备的条件多且有很多性质可以利用.事实上决非所有问题都是如此,正如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所说:“一般化也许有助于解题,越一般化的题目可能越容易解答.”这是  相似文献   

6.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们的教育方法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学问题来说,这是对的。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它有许多正确答案,它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你认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在你寻找到这一个之后,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追求,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想像力、创造力。“这不合逻辑”。逻辑是创造性思考的重要工具。但是,每当我们想到一个新意,自己或者他人就会运用以往的种种逻辑思维来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对此加以分析。而结果往往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论:“这不…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毕竟都是树叶,总有一些相同之处。物理学家的风格和贡献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有一些名垂青史的物理学家结婚很晚,或者终身未婚。他们在为世界留下了另一道风景的同时,也为我们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茶余饭后的”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正> 1.1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我们也常常称它们是“动态单位”或“使用单位”。一个句子,或者叙述一件事情,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要求别人行动,或者抒发自己情感,总有一定的表述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句子一般总是“独立”的,能够“单独站得住”的;也正是如此,我们分析一个一个的句子,并进而得出一类类的句型和句式才成为可能。但是,如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同学们,在教师的行话里,有一句叫“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把这句话用在学习上,我们也可以说:“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每位同学都有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今天这次交流会,就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对学习的理解,也把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展示给大家,以使大家共同进步。 ●许多同学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作任务,做完题后就算完事大吉,从不回头把做过的题再思考一遍。其实这“再思考”的作用很大,因为“学而不思则罔”,老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思维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再思考一遍,则会总…  相似文献   

10.
钱江 《青海教育》2008,(11):28-29
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老人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在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无师自通、不教也能学、学了就会用的语文能力,教学中就要有一个系统的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